老子的自由思想初探

老子的自由思想初探

ID:40884177

大小:35.00 KB

页数:5页

时间:2019-08-09

老子的自由思想初探_第1页
老子的自由思想初探_第2页
老子的自由思想初探_第3页
老子的自由思想初探_第4页
老子的自由思想初探_第5页
资源描述:

《老子的自由思想初探》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老子的自由思想初探人类社会的发展,实际上就是人的自由发展,也是社会历史的发展。“毫无疑问,在西周以前,天就是上帝,这是大量文献可以证明的,不必详述;但是到了春秋时期,历史巨变,‘天崩地裂’,上帝的权威发生了根本动摇,思想文化界出现了空前的自由。”由此可知,我国先民在“天”的意志控制之下,其生活是不自由的。这就涉及对“自由”如何理解的问题,而东西方哲学存在不同的诠释模式。有人认为中国古代没有“自由”一语,就没有“自由”范畴的存在,这种以词语的存在来决定概念存在的思维方式,是有失公允的。我认为,概念的原创性是人类原始自由,也是自由本真内涵。老子的自

2、由思想,即概念的原创性特色,它是中国哲学发展路径之一,其贡献是有目共睹的。老子的自由思想主要包括:问题意识的民本情怀,思维探求的创新精神,自然适应的和谐理念。本文就老子的自由思想作初步的探讨。一、问题意识的民本情怀“民本”范畴是植根于中国传统文化土壤上一种以民众为其统治根基的意识形态。《说文》说:“木下曰本。”本即树根,引申为事物在空间上的基础,或者在时间上的起点,它是产生或维持其它事物发展条件之一。将“本”的概念引入“民”与“君”的关系中,突出了君王对民众的依赖关系,体现了民众在君民关系中的重要地位。西周初期提出了“敬德保民”的理念,所谓“敬

3、德”,就要求君王既要加强自身的道德修养,又要对民众施行仁德;所谓“保民”,就是君王勤政爱民,取得民众的支持与敬重。鉴于“是日何尝伤乎?日亡,吾与汝偕丧亡”的教训,召公认为“我不可不鉴于有夏,亦不可不鉴于有商。”君王必须调整统治政策,顺乎民心,合乎民意,才能得到民众的拥戴。“天视自我民视,天听自我民听。”天的视听来自于民众的视听,从天人关系的角度而言,天意不可见,天意要表现为民意,突出了民意的重要性。“民固邦本,本固邦宁。”民众是国家的根本,根本巩固了,国家能够安宁;民众安居乐业,社会才会稳定。“皇天无亲,惟德是辅;民心无常,惟惠之怀。”上天对民

4、众既无亲疏,也不偏爱,它只是辅助圣明贤德的君王;民众的心不仅变化无常,而且向背没有准确的对象,只是暂时归附君王。这些“民本”观念,其目的是让君王要勤政爱民,不要激起民变。荀子说:“传曰:‘君,舟也;民,水也。水能载舟,亦能覆舟。’此之谓也。”水不仅可以载舟,也能够覆舟。春秋时期,诸侯国相互争斗,天下纷争,出现了“庖有肥肉,厩有肥马,民有饥色,野有饿莩,此率兽而食人也”的现象,民众此时如何自保,就成了老子特别关注的问题,老子对此倾注了民本情怀。这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其一,揭露君王“为”“争”的危害性。孟子说:“诸侯之宝三:土地、人民、政事。”土地

5、是民众生存之本,也是君王为政之资;民众既是官吏的奉养者,也是国家的守卫者;君王只有正确处理好民众与土地的关系,勤于政事,才能感召民众,巩固统治。但是,当时君王过于重视“土地”与“政事”的重要性,却把“人民”摆在次要的位置上,过分地强调“为”与“争”的作用,给国家带来了极大的灾难,其行为突出在:一是构成了对民众的掠夺。老子说:“民之饥,以其上食税多也,是以饥。民之难治,以其上之有为也,是以难治。”国家饥荒,不是民众过度浪费,不思种植,而是君王苛捐杂税过重,荒淫无度造成的。这样,民众心生怨恨,对君王不满情绪转化为反抗行为,局面自然就难以控制了。同时

6、,由于君王的高压政策导致了社会的动荡,老子警告说:“民之轻死,以其求生之厚也,是以轻死。”民众所以看轻死,是由于君王“求生之厚”,食税太多,逼得民众没有活路,所以看轻死。民众所以要不惜身家性命,铤而走险,正是为了谋求生存的强烈愿望所促使。“民不畏死,奈何以死惧之?若民常畏死,而为奇者,吾得执而杀之,孰敢?”如果人们从来就不怕死的话,那又为何以死来相威胁呢?如果人们总是要死的,对守法而生活的人,我也将对其实施杀伐惩治,那怎么敢呢?“民不畏威,则大威至矣!”如果民众不怕威胁,那么对君王来说,其可怕的情景就要出现了。这些忠告是对君王为了自己的利益,一

7、味地去“为”、去“争”所进行的无情揭露。二是促成了对欲望的贪求。老子说:“金玉盈室,莫之能守。贵富而骄,自遗其咎。”金玉之物充滿屋子,是守不住的;富贵且骄傲,导致散慢松懈,应当防危虑险,否则鼎倾炉倒,自取其辱。因此,“罪莫大于可欲,莫大于不知足,咎莫大于欲得。”由于珍贵财物和永远满足不了的贪欲,必然造成穷兵黩武,给人民带来灾难。“故大国不过欲兼畜人,小国不过欲入事人。夫两者各得其所欲,大者宜为下。”大国用谦下的态度对待小国,小国用谦下的态度对待大国。只有这样,才可能使国与国之间相安无事,消除争端。“是以圣人之治,虚其心,实其腹,弱其志,常使民无

8、知无欲,使其智者不敢为也。”圣贤之人治国,采取一些行之有效的方法,对民众耐心引导规劝,使其行为得以规范,身心得以清净,私心杂念得以减少,精神得以充实,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