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期刊的传播模式研究

大学生期刊的传播模式研究

ID:40878920

大小:35.50 KB

页数:6页

时间:2019-08-09

大学生期刊的传播模式研究_第1页
大学生期刊的传播模式研究_第2页
大学生期刊的传播模式研究_第3页
大学生期刊的传播模式研究_第4页
大学生期刊的传播模式研究_第5页
资源描述:

《大学生期刊的传播模式研究》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例:×××大学毕业论文(设计)开题报告论文题目:对《大学生》杂志的传播学分析学生姓名:×××学号:0800000000专业:新闻学指导教师:×××2012年×月×日 开题报告有关说明 1.开题报告作为毕业论文(设计)答辩委员会对学生答辩资格审查的依据材料之一。此报告应在指导教师指导下,由学生在毕业论文(设计)工作前期内完成,经指导教师签署意见审查后生效。2.开题报告内容必须用黑墨水笔工整书写,或按院系统一设计的电子文档标准格式打印(教务处网页),禁止打印在其它纸上后剪贴,完成后应及时交给指导教师签署意见。3.学生查阅资料的参考文献应在5篇及以上(不包括辞典、

2、手册),开题报告的字数要在1000字以上。4.有关年月日等日期的填写,应当按照国标GB/T7408—94《数据元和交换格式、信息交换、日期和时间表示法》规定的要求,一律用阿拉伯数字书写。如“2007年12月28日”或“2007-12-28”。5.开题报告与学生毕业论文一起由院系存档。1.选题依据及研究综述(1)选题依据:《大学生》是面向大学生的综合性权威刊物,《大学生》杂志“因其独特而明确的定位”和“其内容涵盖了大学生关心的学术、前程、情感、生活等各个方面的问题”而排在主流媒体杂志类的第1位。如此成功的一本大学生的杂志,是如何做到的。本文将从传播学的角度分析

3、其成功的原因。(2)研究综述:从传播学的角度分析具体一本杂志的论文比较少,因此只能先从相关传播学的研究借鉴方法,总结规律。伊达的《纯网络杂志的传播学视角解读》从传播内容特性,传播主体特征,受众群体特点及传播效果特征等方面,发现网络杂志优势与不足,促进用户对其了解与利用;张燕艳的《传播学视角下电子杂志<澜LAN>的制胜策略》论述了其生存策略,存在的不足及发展方向。宋妍的《国内“十七年韩剧热”的传播学分析》论述了韩剧发展的十七年轨迹、韩剧文本在中国传播的先天优势、韩剧的传播路径和韩剧接续了受众传统的审美接受心理,很清楚的解释了韩剧热的原因;高慧艳的《相亲节目<非

4、诚勿扰>的传播学解读》从电视相亲节目大热、真人秀电视相亲节目的真实性、非主流价值观的影响与效果等几方面引导人们摆正价值观,积极参与文化传播。综上所述,已有的论文主要从新媒体的方向进行传播学的研究,我将借鉴传播学的研究的角度对《大学生》杂志进行分析。2.课题的基本内容课题的基本内容包括三个方面,(1)《大学生》杂志的畅销背景和原因(2)《大学生》的内容,风格,定位等(3)《大学生》的传播及受众的作用3.课题的重点、难点及创新点课题的重点:从传播学角度分析《大学生》杂志。课题的难点:涉及的关于从传播学角度对杂志的研究比较少,搜集和收集资料的时侯比较困难。课题的创

5、新点:就目前来看涉及到的对一本杂志的传播学分析少,因此这一选题就是创新点。4.论文提纲论文题目:对《大学生》杂志的传播学分析一、《大学生》在大学生中间畅销的背景及原因(一)《大学生》茁壮成长的背景(二)近年热销并具影响力的原因二、大众传播、受众概述(一)大众传播的定义、特点、社会功能(二)受众心理、特点、作用三、《大学生》的成功传播(一)《大学生》自身的特点(二)大学生接受《大学生》的心理(三)《大学生》传播的环境结论通过对以上几个方面的分析,我们得出的结论是运用传播学的原理分析《大学生》杂志是符合了传播学的规律。这是它得以成功的原因。5.进度安排(包括文献

6、查阅、方案设计与实现、实验与计算、论文书写等)及其可行性分析1、进度安排2011-12-08—2011-12-14毕业论文命题,学生选题,确定导师; 2011-12-15-2011-12-22查阅资料、撰写开题报告;2012-01-07—2012-02-24 开题报告定稿;  2012-02-25—2012-03-16撰写论文一稿;2012-03-17—2012-04-06撰写论文二稿;2012-04-07—2012-04-25撰写论文三稿;2012-04-28论文答辩2、可行性分析该课题的研究,是在收集2011年9月---2012年2月半年内共十二本杂志的

7、基础上并进行细致地分析和运用传播学的理论进行研究,同时在指导老师的指导与帮助下认真总结,完全可以在规定时间内完成对论文的写作与答辩。6.参考文献[1]陈龙.《大众传播学导论》.苏州大学出版社.2006年9月[2]邵培仁.《传播学》.高等教育出版社.2000年6月[3]金明娟.《人类传播与社会发展》.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2009年5月[4]戴元光.《传媒、传播、传播学》.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2005年4月[5]中国新闻传播学评论[EB/OL].[2006-06-19][6]白晓煌.2003年日本免费杂志市场管窥[J].出版参考,2004,(06).[7]彭兰.

8、媒介融合时代的合与分[J].中国记者,2007,02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