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设计】《想和做》(语文版)

【教学设计】《想和做》(语文版)

ID:40870268

大小:181.30 KB

页数:6页

时间:2019-08-09

【教学设计】《想和做》(语文版)_第1页
【教学设计】《想和做》(语文版)_第2页
【教学设计】《想和做》(语文版)_第3页
【教学设计】《想和做》(语文版)_第4页
【教学设计】《想和做》(语文版)_第5页
资源描述:

《【教学设计】《想和做》(语文版)》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应用文档-天天文库

1、《想和做》教学设计巢湖市柘皋中学葛庆国老师◆教材分析本文是语文版语文八下第二单元的第二篇文章。这是一篇议论文,篇幅比较简短,文字深入浅出,文章论点清晰,论据充分,论证严密妥当,具有很强的感染力和说服力,极具启发性,要引导学生在学习生活中学会把想和做联结起来。◆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目标】1.把握题目(即论题)“想和做”中作者侧重阐述的“想”的一面,找出本文表述作者观点主张的议论句,总结出中心论点,明确“想”和“做”是紧密地联结在一起的道理。2.了解本文是怎样“摆事实,讲道理”的,理清道理和事例之间的逻辑关系以及对照进行论

2、证的方式。【过程与方法目标】本文更适宜默读,在初读课文之后,引导学生概括段落大意,体会作者批评这两种态度的语气和感情。让学生发表看法,互相启发、补充,激发兴趣和思考。【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总结本文在“想”和“做”的结合方面带来的启示,在学习生活中学会把“想和做”联结起来。◆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明确“想”和“做”是紧密地联结在一起的道理。【教学难点】了解本文是怎样“摆事实,讲道理”的,理清道理和事例之间的逻辑关系以及对照进行论证的方式。◆课前准备◆搜集资料,研读课文,制作教学课件,布置学生预习作业。◆教学过程第1课时

3、一、导入新课同学们,对于“想”和“做”的关系,我们平时是否认真想过?其实,不管做什么事情,只是“空想”或一味“死做”,都不会把事情做好,想和做一定要联结起来。本文作者胡绳(当代哲学家、历史学家)针对一般人生活中时常遇到的现象提出议论题目,通过分析评述,提出上述的观点。现在,我们一起研读本文是怎样围绕想和做的关系展开议论的。二、走近作者胡绳,我国当代哲学家、历史学家。三、整体感知1.字词积累滔滔不绝:像流水那样毫不间断。形容话很多,连续不断。 埋头苦干:专心致志,刻苦工作。 投机取巧:指用不正当的手段谋求个人的私利。也指

4、想不付出艰苦的劳动,而靠小聪明来取得成功。 劳而无功:白费力气,却没有功效。2.理清条理第一部分(第1-5段):列举并评述“空想”和“死做”的具体表现,提出中心论点——想和做是分不开的,一定要联结起来。第二部分(第6-7段):分析想和做的辩证关系,阐述怎样把想和做联结起来。第三部分(第8段):联系学校实际,论述学生应当学会把想和做联结起来,特别是要会动脑筋。第四部分(第9段):总结全文,再次强调开动脑筋的重要,深化中心论点。四、合作探究1.文中列举了几个事例?用原文概括性语言或自己归纳出来。答案:全文列举了七个事例:A

5、有些人只会空想,不会做事;B有些人只顾做事,不动脑筋;C人类文化怎样不断地进步的;D人怎样学会以游泳的;E有些同学很“用功”,可是不会用思想;F另一些同学能想出比较省力的有效的方法;G开会,演说,办壁报,组织班会的学术团体。2.课文论述了什么道理?列举了哪些事例来论述这些道理的?答案:道理之一:“想和做是分不开的,一定要联结起来,”这是通过上述事例A、B、C来论述的。道理之二:“做,要靠想来指导;想,要靠做来证明。想和做是紧密地联结在一起的”,这是通过上述第一组事例D和第二组事例E、F、G来论述的。3.分析下面5句话在

6、原文各段中所起的作用是“归纳”作用还是“过渡”作用。A.第6段中“想和做怎样才能够联结起来呢?”(过渡)B.第5段中“想和做是分不开的,一定要联结起来”。(归纳)C.第2段中“也有些人只顾做事,不动脑筋”。(过渡)D.第7段中“想和做是紧密地联结在一起的”。(归纳)E.第9段中“这样,他脑子里所有的就不断的去想,他的行动也就可以不断地得到进步”。(归纳)五、课堂小结本文是一篇论说思想修养的议论文。题目“想和做”是一个并列短语,提出了人类活动中密切相关的两个方面,启发读者去思考两者之间的关系。文章围绕想和做的辩证统一关系

7、展开议论,阐明了两者如何有机结合的道理。六、作业布置1.抄写字词积累2.复习课上的学习内容,整理听课笔记。第2课时一、复习导入听写字词积累二、语段精读(一)研读课文第一部分1.在课文1—2段中,作者列举了想和做分离的哪两种表现?并在课本上划出主要词语。明确:文章先从反面列举这两种表现,一是“只会空想,不会做事”;二是“只顾做事,不动脑筋”。主要词语:“凭空”、“滔滔不绝”、“从来没”;“根据……习惯”、“命令”、“通例”、“依葫芦画瓢”。2.作者对这两种人怎么样评价?请用课文第3段的原话简明回答。明确:对前一种人“瞧不

8、起”,对后一种人“不值得赞美”。3.课文怎么样阐述“埋头做事不动脑筋的人”不值得赞美?(请根据课文第4段回答)。明确:课文把这种人与“牛马”进行类比,“成年累月”、“在鞭子下”、“永远不会想一想”,表明牛马不动脑筋,这正是只做不想的人的写照。4.分析课文第5段,简述中心论点是怎样提出来的?明确:第5段是一个关键的段落,它总上启下,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