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40857644
大小:1.08 MB
页数:59页
时间:2019-08-08
《潘友明课程设计 最终版》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石油工程学院课程设计(报告)东北石油大学课程设计课程海洋油气工程课程设计题目注水开发油田储采比变化特征的研究院系石油工程学院专业班级海油12-1班学生姓名潘友明学生学号120402140127指导教师李占东崔晓娜2015年7月24日东北石油大学课程设计任务书课程课程设计题目注水开发油田储采比变化特征研究专业海洋油气工程姓名潘友明学号1204021401271、主要内容(1)假设产量上升阶段产量变化符合指数关系,推导产量上升阶段储采比与产量之间的关系;(2)推导稳产阶段储采比与开发时间的关系;(3)假设油田产量递减符合双曲递减,推导
2、递减阶段储采比与产量之间的关系;(4)假设油田产量可由威布尔预测模型给出,推导全程储采比与开发时间的关系;(5)根据给定的可采储量和产量历史数据,计算不同时刻累积产量和储采比,并绘制产量、累积产量和储采比随时间的变化曲线;(6)根据(5)中计算结果数据,编制计算机程序,进行线性回归,得到产量递减阶段的递减指数、威布尔预测模型中各参数和可采储量及(1)-(4)中各关系式的系数,并根据(1)中的直线截距计算可采储量;(7)绘制产量上升阶段储采比与时间的关系曲线;(8)绘制稳产阶段储采比与开发时间的关系曲线;(9)绘制递减阶段储采比与产
3、量的关系曲线;(10)绘制全程储采比与开发时间的关系曲线。(11)对比两种方法计算得到的可采储量与给定可采储量。2、基本要求(1)基础数据:某油田或区块的可采储量和产量历史数据。(2)设计要求:该专题设计最终要求是学生通过自选上述基础数据,利用所学知识完成规定设计内容,编制相应软件,并提交规范设计报告。3、主要参考资料[1]陈元千.双曲线递减的简化及确定可采储量的截距法.天然气工业[J],1994,14(4):32-37;[2]陈元千,赵庆飞.油气田储采比变化关系的研究.断块油气田[J],1999,6(6):23-26;[3]陈元
4、千,胡建国.预测油气田产量和可采储量weibull模型.新疆石油地质[J],1995,16(3):250-255;[4]陈元千.油田可采储量计算方法.新疆石油地质[J],2000,21(2):130-137:54[5]陈元千.油气藏工程实践.石油工业出版社[M],2005.11;完成期限2015年7月6日~2015年7月24日指导教师李占东崔晓娜专业负责人杨二龙2015年7月6日54目录1前言11.1设计目的和意义11.2设计要求11.3设计内容11.4设计方法22基础数据33基本理论53.1储采比与油田开发模式53.2产量上升阶
5、段储采比变化特征53.3稳产阶段储采比变化特征63.4递减阶段储采比变化关系63.5全程储采比变化关系73.6确定和常数方法84程序设计框图94.1计算机程序框图95设计结果及分析135.1计算过程及绘图135.2计算结果分析215.3计算结果的讨论226认识与结论237参考文献24附录:计算机程序与结果251.计算机代码252.程序运行界面51东北石油大学课程设计成绩评价表5554东北石油大学课程设计(报告)1前言1.1设计目的和意义储采比是油田开发的重要指标,它不仅直接反映了油田的开发程度,而且与油田的稳产形式密切相关。因此本
6、次课程设计运用指数模型、双曲线模型和威布尔模型,对于注水开发油田的产量上升阶段提出了储采比与产量的关系、稳产阶段储采比与时间的关系、递减阶段储采比与产量关系和全程储采比与时间的关系。并通过实例运用此方法和验证此方法的有效性。本课题的目的是让学生通过自选一组实验数据,利用所学专业知识,在指导教师的指导下独立完成对某一油田或区块不同开发阶段储采比变化规律1.2设计要求本课题设计最终要求是,学生通过自选上述实验基础数据,利用所学只是完成规定设计内容,编制相应软件,并提交相应规范设计报告。根据(5)中计算结果数据,编制计算机程序,进行线性
7、回归,得到产量递减阶段的递减指数、威布尔预测模型中各参数和可采储量及(1)~(4)中各关系式的系数,并根据(1)中的直线截距计算可采储量;1.3设计内容1、假设产量上升阶段产量变化符合指数关系,推导产量上升阶段储采比与产量之间的关系;2、推导稳产阶段储采比与开发时间的关系;3、假设油田产量递减符合双曲递减,推导递减阶段储采比与产量之间的关系;4、假设油田产量可由威布尔预测模型给出,推导全程储采比与开发时间的关系;5、根据给定的可采储量和产量历史数据,计算不同时刻累积产量和储采比,并绘制产量、累积产量和储采比随时间的变化曲线;6、根
8、据5中计算结果数据,编制计算机程序,进行线性回归,得到产量递减阶段的递减指数、威布尔预测模型中各参数和可采储量及1-4中各关系式的系数,并根据1中的直线截距计算可采储量;7、绘制产量上升阶段储采比与产量的关系曲线;54东北石油大学课程设计(报告)8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