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阳能光伏产业发展综述

太阳能光伏产业发展综述

ID:40857389

大小:31.50 KB

页数:10页

时间:2019-08-08

上传者:asd881529
太阳能光伏产业发展综述_第1页
太阳能光伏产业发展综述_第2页
太阳能光伏产业发展综述_第3页
太阳能光伏产业发展综述_第4页
太阳能光伏产业发展综述_第5页
资源描述:

《太阳能光伏产业发展综述》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太阳能光伏产业发展综述  该文是在雅虎空间上看到的,对太阳能光伏产业分析的很到位,故收藏至此,与大家共享。太阳能作为一种分布广泛、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绿色无污染清洁能源,是人类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首选能源。但目前我国太阳能产业的产销链条却是两头在外:九成以上的原材料依赖进口,九成以上的产品全部出口。由于原材料价格相对较高,产品价格相对较低,我国太阳能企业的所得不过是5-6%的加工利润。业内人士形象地说:我国的太阳能产业是在用我国宝贵的一次性能源生产环保产品,为国外的环保事业"打工"。原材料依赖进口价格混乱投机者众。 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光伏产业是世界上增长最快的高新技术产业之一,随着世界各国对可再生能源的重视和太阳电池转换效率的不断提高,世界光伏市场的发展超过了工业历史上已有的任何一次突破,越来越多的国家和金融投资机构看好光伏发电的应用前景。国际权威能源机构预测,到本世纪中叶,世界可再生能源可占到人类能源利用的"半壁江山",其中太阳能约占13-15%;到本世纪末,太阳能将成为人类能源构成的"主力"。 太阳电池能将太阳能转换成直流电能,太阳电池的生产是光伏产业链中最关键的一环。目前世界上应用最广泛的太阳电池是晶体硅太阳电池,而生产晶体硅太阳电池的原材料——高纯度多晶硅在我国却十分短缺,绝大部分需要依赖进口。据中国工程院的专家调查,2005年我国对多晶硅的需求量为3800吨,其中光伏产业需求2691吨,而2004年我国多晶硅的产量只有60吨,即使全部供应光伏产业,也仅能满足市场需求的2.6%,大量的缺口只能依赖进口。目前世界上能生产多晶硅的国家主要是美国、日本和德国,2004年总产量为24000吨,而全球市场需求量为26201吨,出现了2000吨的市场缺口。由于国际市场上的多晶硅供不应求,导致产品价格的大幅度上涨,一公斤太阳级多晶硅材料由两、三年前的13美元,一路猛涨到46美元,涨幅高达250%。由于中国对多晶硅的需求量大,一些国外的生产企业已开始对我国实行限购和禁购。 原材料受制于人,不仅成为制约我国光伏产业发展的瓶颈,还在一定程度上造成了行业的混乱。据了解,目前我国光伏产业界有一个很奇怪的现象,不管在光伏产业链中是上游企业还是下游企业,谁能拿到原材料谁就是"大爷"。只要手中有原材料,下游企业可以指挥上游企业为其单独"开小灶",个别有"门路"的下游加工企业干脆舍弃了老本行,做起了原材料的买空卖空。由于众多国际和国内中介商的投机活动,我国国内市场上的多晶硅价格十分混乱,目前已高达每公斤85-100美元,远远高于国际市场上的价格。太阳电池大多出口为国外环保事业"打工"   晶体硅太阳电池是一个基本的发电单元,通常称为"太阳电池片"。为了适应光伏工程的使用需要,太阳电池片还要经过一整套的封装工艺,将许多太阳电池片组装成"太阳电池组件"。目前,我国生产太阳电池片或组装太阳电池组件的企业,产品的绝大部分都供出口,用我国宝贵的一次性能源生产的环保产品,在客观上贡献于国外的环保事业。  据中国光伏产业协会统计,2004年,我国晶体硅电池组件的封装能力达到150兆瓦,随着无锡尚德和保定英利的扩产和南京中电的建设,我国晶体硅生产能力将达到200兆瓦;如果在建和扩建的光伏电池生产企业全部投产,年产电池组件可能超过300兆瓦,大大超过国内的市场需求。  无锡尚德公司是我国太阳电池最大的生产商。2002年,该公司第一条太阳电池生产线在无锡新区投产,10兆瓦的电池产能相当于此前中国太阳电池4年产量的总和;今年九月,该公司一条生产能力达到120兆瓦的晶体硅太阳电池生产线正式投入运行,使其成为世界第六大晶体硅太阳电池生产商。目前,尚德公司的产品绝大部分都是出口。  同样位于无锡的尚品太阳能电力科技有限公司、以及位于南京的中电光伏科技有限公司,不久前都刚刚投产了太阳电池生产线,其中南京中伏光电日产太阳电池2万片,其中90%左右也是出口。上海太阳能科技公司作为上海一家比较大的太阳能电池单片和组件的生产厂商,今年1-7月生产销售太阳能电池组件2万千瓦,这意味着仅用这家公司生产的组件,地球上每月就新增了近3000千瓦的太阳能发电装机。但同样遗憾的是,这些产品绝大部分是出口订单,上海本地市场的太阳能发电装机需求量,平均每月不到10千瓦。  记者了解到,目前我国生产太阳电池片或太阳电池组件的企业,几乎都不愁接不到出口订单。与我国大部分出口产品不同,有的太阳电池销售订单还没有等到产品生产出来,需求方就预付了100%的订金。产品如此畅销,吸引了我国大量的企业一哄而上,纷纷投资生产太阳电池或组件,加剧了对原材料的需求,使晶体硅价格不断攀升。另一方面,国际市场的太阳电池出口价格基本维持在3.8-4美元/瓦左右,我国生产企业的利润空间越来越少。  西安交通大学太阳能研究所施钰川所长指出,在我国的光伏产业链中,附加值高、环境污染小的环节都由国外公司控制,国内企业承担的都是附加值低、能耗高的环节。目前我国的太阳电池生产线基本上都从国外进口,用高价买来产品的原材料,产品的出口价格则受制于国外公司。因此,外国人赚走了利润的"大头",我国太阳能企业所得到的不过是 5-6%的加工利润。太阳能产业不再做"无米之炊"关键要靠技术进步  我国太阳能产业的链条目前正面临"无米之炊"的窘境。在日前召开的上海国际太阳能展览会上,记者向许多太阳能企业的生产负责人询问他们的产量,但几乎人人都面露难色。原因很简单,产量多少取决于企业能进口多少原材料——晶体硅,否则一切都是空的。  生产太阳电池所用的高纯度晶体硅材料,主要来源于石英石。我国石英石资源十分丰富,每年都从石英石中提取大量的工业硅,以1美元/公斤的价格出口到德国、美国和日本等国,而这些国家把工业硅加工成高纯度的晶体硅材料,以46-80美元/公斤的价格卖给我国的太阳能企业。  为什么我国不能自己把工业硅加工成高纯度的太阳级多晶硅?据业内专家介绍,在将工业硅加工成多晶硅的过程中,有一项"三氯氢硅还原法(西门子法)"的关键生产技术我国还没有掌握。由于没有这项技术,在提炼过程中70%以上的 多晶硅都通过氯气排放了,不仅提炼成本高,而且环境污染非常严重。  事实上,为了攻克这项关键技术,我国在"七五"计划时就已经立项,但如今"十五"末期仍未成功。上海交通大学太阳能研究所崔容强所长认为,之所以出现这种被动局面,是由于国家长期以来对太阳能发电重视不够,无统一规划、无专门机构来抓太阳能发电工作。一些太阳能研究机构和生产太阳能发电设备的企业各自孤军奋战,难以申请到研究经费,即使找到一些小的研究项目,也难以形成合力。由于缺乏研究经费,我国许多资深的太阳能专家都不得不"大材小用",为当地企业开发一些应用产品。西安交大太阳能研究所购买的一整套价格不菲的太阳电池研究设备,由于长期派不上用场,如今早已报废。  崔容强教授指出,由于我国没有一个专门的机构来通盘考虑太阳能光伏发电产学研一体化的发展,因此太阳能产品的应用与研发力量脱节。国家虽然投巨资解决了西部地区部分老百姓的用电问题,但由于对我国的太阳能产业的发展没有给予足够的重视,目前太阳电池的原材料与生产设备还是要靠大量进口。  业内专家指出,成本居高不下一直是我国推广太阳能发电的最大障碍;而要降低成本,就必须从源头上进行基础研究,早日掌握太阳电池原材料的提取技术和生产设备的国产化。但近年来,我国有关部门在科技攻关的立项时急功近利、好高骛远,一听说"三氯氢硅还原法(西门子法)"技术在国外已经成熟,就立刻对相关的研究项目进行否决,不顾我国在生产中尚严重地受制于人,将宝贵的科研经费投入其它不成熟的"先进技术"上,以期达到"国际一流"水平。 根据国家《可再生能源中长期发展规划》,到2010年,我国太阳能光伏发电总容量将达到40万千瓦,2020年达到220万千瓦,我国国内光伏市场十分巨大。而据测算,目前我国光伏发电上网电价在4-5元/千瓦时。如此高的价格,无论是由全民分摊还是由国家补贴,大面积推广使用太阳能都有很大的阻力和困难。因此,加强我国光伏产业的基础研究,大幅度降低太阳能发电的生产成本已刻不容缓。目前这一问题已引起国家有关部门的高度重视。  有关专家还建议,由于非晶硅太阳电池不受原材料的制约,我国太阳能企业还可以独辟蹊径,大力发展非晶硅的太阳能薄膜电池。"长期以来,业内人士总认为太阳能薄膜电池使用寿命短、转化效率不高,事实上可以通过提高制造工艺和封装技术,完善提高薄膜电池的性能。"深圳科益科技发展有限公司工程师崔爱民说,目前该公司年产6兆瓦的太阳能薄膜电池,在海内外同样供不应求。  太阳能产业发展的"原动力"是国家的政策鼓励   纵观世界太阳能利用水平高的国家和地区,无一不是由于政府积极采取了众多的鼓励措施,刺激市场需求,促进产业发展。我国目前光伏产业的生产能力虽快速增加,但由于国内市场需求的"原动力"不足,绝大部分产品都不得不卖到国外。  事实上,我国太阳能产业的绝大多数企业都不愿"为他人做嫁衣"。在记者采访中,上海卡姆丹克太阳能科技公司、无锡尚品太阳能电力科技有限公司的有关负责人均表示,无论是考虑企业的销售成本,还是考虑到社会效益,我国太阳能企业生产的产品,在国内外企业出价基本相当的情况下,都愿意将产品优先卖给国内企业,为我国的环保事业做贡献。但由于我国对太阳能发电缺乏激励措施,导致国内市场对太阳能产品的需求不大。  据分析,目前我国国内市场对太阳能光伏发电产品的需求,主要还是依靠国家的"无电县送电"、"送电到乡"等大型工程的实施所带动的市场需求,而且大多集中在中西部地区,人们的购买力有限。而在经济发达的东部地区,尽管太阳能产品的生产加工能力很强,但产品绝大部分出口,本地的市场需求不大,形成"墙内开花墙外香"的局面。  而与此同时,国际市场对光伏产品的市场需求却十分旺盛,而且已不仅限于边远地区的离网发电和一些特殊应用,并网发电在光伏市场中的份额逐年增加,并已占据了主导地位。2003年,并网发电的市场份额达到了55.5%,这标志了太阳能光伏发电正由补充能源向替代能源转变,在人类能源变革中具有重要意义。  德国和日本是太阳能利用的强国。其中,德国还被业内人士称为"光伏黑洞",其国内市场去年吸收了太阳电池组件600多兆瓦 ;全世界去年一年生产的太阳电池几乎有一半都安装在德国,德国的太阳能发电已占全国装机总容量的1%。日本原本是一个能源输入国,但由于其大力发展太阳能,如今正变成一个能源输出国,去年全世界生产的1200兆瓦太阳电池,一半以上都是日本生产的。  这两个国家太阳能光伏发电之所以能够迅速进入千家万户,主要得益于政府行之有效的引导与激励措施。据了解,德国主要采用了两种鼓励方法:一是用高价收购居民的太阳能电力汇入总电网,每度收购价约0.53欧元,而居民使用太阳能电力的价格则与普通电价相同,每度购买价约0.21欧元,因此激发了居民在自家屋顶、庭院安装太阳能发电设备的自觉性;二是贷款优先,并对贷款贴息3%,鼓励居民购买安装太阳能发电设备。  日本为鼓励百姓使用太阳能电力,也采用了补贴的方法。居民安装太阳能发电设备所花费的投资由政府补贴50%,太阳能所发的电并入电网,由政府高价收购;居民用电价格则低于收购价格。由于居民从中感受到使用太阳能电力的好处,仅去年一年,日本就有8万个屋顶新装了太阳能发电设备。  在前不久于上海召开的"第十五届国际光伏科学与工程大会"上,国内外的专家基本达成这样的共识:太阳能光伏发电是目前已知发电方式中最清洁、最安全、潜力最大的新兴发电方式,在未来15年左右的时间内,光伏发电成本将会持续降低到可与常规发电成本相竞争的水平。 目前,我国虽然已经将光伏产业正式纳入国家能源发展的中长期规划,但一些与会专家认为,与德国、日本、美国等世界先进国家已经将太阳能纳入能源储备战略相比较,我国政府对太阳能的重视程度仍然不够。  我国陆地面表面每年接受太阳辐射能相当于49000亿吨标准煤,约等于上万个三峡工程发电量的总和。全国三分之二的国土面积每年日照在2200小时以上,年太阳辐射量超过5000兆焦/平方米。丰富的太阳能资源,是中华民族赖以生存、永续繁衍的宝贵财富。为了早日开启太阳能的宝藏,我国亟待更强有力的"阳光政策"。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