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40853544
大小:32.50 KB
页数:4页
时间:2019-08-08
《洛阳方言初探》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河南文化小论文参赛作品题目洛阳“方言”初探参赛人洛阳十九中高三三班方红星辅导教师刘晓辉联系电话15138540585或037963260388洛阳“方言”初探洛阳市十九中学高三·三班方红星辅导教师刘晓辉洛阳语言对我国古代北方区域有一定的影响。夏朝统治今河南省西部,山西省南部,其语言是受东夷一定程度影响的华夏语。商族语言最初是华夏化很深的东夷语,流行于中原东部(今鲁西南-冀南-豫北-皖北-徐州),商朝统治中原几百年后,商语、半华夏化的中原东部东夷语被中原地区的华夏语所函化,成为今日中原官话的雏形—洛阳
2、华夏语。以洛阳为标准音的华夏语后来成为东周通用全国的雅言。《诗经》的语言就是雅言,孔子讲学用的就是雅言,而不是鲁国方言,孔子成为推广民族共同语的先驱。秦朝时推行“书同文”等文化政策,使民族共同语的传播有了政治上的保障。汉代雅言演化为“通语、凡语”,西汉扬雄编著的《方言》就是用“通语”来解释各地的方言的,这是我国第一部方言著作。魏晋南北朝时,以洛阳语音为标准的“通语”从中原传向北方和江左一带。《魏书咸阳王禧传》就有关于北魏孝文帝通令“断胡语,用正音(洛阳话)”的记载。隋炀帝推广以洛阳话为代表的正音和正
3、语。唐朝时,洛阳话仍然被看作汉民族共同语的基础。唐代科举时,赋诗作文也提出了语音方面的要求,即要符合从魏晋南北朝流传下来的以洛阳语音为标准音的《切韵》的规范。北宋定都汴梁(今开封),洛阳话和汴京话十分接近,两地流传的语音被称为“中原雅音“。南宋定都于杭州,中原雅音也随之在杭州扩大了影响,以至于今天的杭州话还同中原官话有许多相似之处。但当时洛阳话仍处于标准音的地位,“中原惟洛阳得天下之中,语音最正”(陆游《老学庵笔记》卷六)。北宋时期中原之音基本定型,与今日河南方言几乎完全一样。今日北方官话之所以与河
4、南方言大同小异,是历史上北方官话区长期以河南方言为标准来规范自己的语汇和语法系统而形成的。当今的洛阳话,主要是老城、瀍河、郊区以及附近县市的口语,仍然保存着大量的古词古语,不少洛阳方言是中国传统语言文字的活标本,在学术研究上是不可少的。比如反切音在洛阳话中至今流传。如把史家屯叫“沙屯”,把李家洼叫“liá洼”,把符家屯叫“发屯”,把顶上说成“diāng”,底下说成“diā”等,这就是汉语音韵学上的反切。以下列举部分洛阳词汇和普通话作简单的比较:1布衫布衫:衣服,大多指的是上衣。众所周知衣服大都是布制
5、的,在古代我们就将衣服称之为布衫,如:“唐代白居易《王夫子》诗‘紫綬朱紱青布衫,颜色不同而已矣。’”“布”是用棉、麻等织成的可以做衣服或其他物件的材料,“衫”单上衣。洛阳有的地方称衣服(大多指的是上衣)为布衫。这是有一定的历史渊源的,是从古到今留下的习俗,在生活中,我们会说:“今天冷了,该穿布衫了。”2婴记婴记:惦记萦记 牵挂,挂记。张生汉《<歧路灯>词语汇释》中“也像娄宅的少爷榜上有名,也不枉大爷归天时的一片萦记。”普通话中我们想着一个人,担心他叫做惦记,而在洛阳我们称之为婴记,婴有缠绕的意思,如
6、婴怀(萦怀;牵挂在心);婴意(挂心,在意),由此可见,惦记和婴记是同意的。儿女在外工作,父母对儿女担心,如:“孩子今年春节又不回家了。我婴记他啊!”3厮跟厮跟:一起。“厮跟”一词在河南洛阳、孟州、温县、沁阳、林州,河北井陉,山西长治、隰县、沁县,以及陕西黄陵、榆林、神木等地都有出现,但意思稍有不同。关于"厮跟"一词的最早记录见于元杂剧中,推断其形成时代应在宋金末年,但不足为凭。追溯“厮跟”一词的由来,最有说服力的还是现存的古籍。就我有限的目光,查阅到最早使用此词的书籍只能是《水浒传》了。以下两句就来
7、自该书,“两支船厮跟着在湖泊里。不多时,划到个去处,团团都是水。”(见第十四回)“两个厮跟着,来到门前,宋江立住了脚。”(见第二十回)因此我们可以确定,至少从明代起,“厮跟”一词就在汉语言中广泛应用了。值得一提的是,如今“厮跟”一词虽然有人闻声不相识,但在书面上还是较为常见的。姚雪垠、魏巍、贾平凹、二月河等人的著作中,都有它的影子。上面的例子只是洛阳方言中的一小部分,而在博大精深的语言文化中,也是冰山一角。我想关于语言方面的研究应是永不停息的。 一方面,在正式的场合,多创造和培育普通话普及的氛围,让
8、普通话走向千家万户;另一方面,在普及普通话的过程中,也必须留给方言一定的生存的空间。每一个人能运用保持本土特色的方言,同时又能运用普通话在全国范围内进行交流,让普通话和方言能达到共生共荣,这也许是一种理想状态,也是我们应当争取达到的目标。我们应该通过各种方法把具有民族特色的方言文化留住、发扬。尤其是在普通话普及的今天,方言文化应是我们不可忽略的一种文化财富,这种独具特色的文化应当让我们铭记于心。参考文献[1]许慎.说文解字[M].北京:中华书局,2004.[2]段玉裁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