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较文学讲义

比较文学讲义

ID:40850782

大小:112.50 KB

页数:30页

时间:2019-08-08

比较文学讲义_第1页
比较文学讲义_第2页
比较文学讲义_第3页
比较文学讲义_第4页
比较文学讲义_第5页
资源描述:

《比较文学讲义》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比较文学讲义性相近,习相远。――孔子东海西海,心理攸同;南学北学,道术未裂。——钱钟书《谈艺录·序》参考文献:1、《比较文学学》曹顺庆主编四川大学出版社2005;2、《比较文学》陈惇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1997;3、《中国比较文学》(期刊)上海外国语大学、中国比较文学学会主办;4、罗素《西方哲学史》(下),马元德译,商务印书馆1976年6月版;5、CharlesE.Bressler,LiteraryCriticism:AnIntroductiontoTheoryandPractice,PearsonEducationAsiaLimitedandHigherEducatio

2、nPress,2004第一章比较文学发展简史一、比较文学发展的三个阶段(一)、影响研究。时间:19世纪末——20世纪50年代。法国学派。代表人物:戴克斯特、巴尔登斯贝格、梵第根、卡雷、基亚。学术风格:历史实证主义。影响研究:用充分可靠的材料来阐明各民族文学之间相互联系相互影响的事实,探讨其中的规律,获取文学交流中可资借鉴的经验教训。有两个特点:1、有文学上的事实联系和影响的国家;2、局限在欧洲国家(二)、平行研究和跨学科研究。时间:20世纪50年代末——20世纪70年代。美国学派。代表人物:韦勒克、雷马克、列文、奥尔德里奇。学术风格:审美研究。平行研究:对那些没有事实联

3、系的不同民族的作家、作品和文学现象进行研究,比较其异同,并在此基础上引出有价值的结论。一方面从新批评的文本理论出发,提倡美学的介入,对没有文学上的事实联系和影响的跨国文学进行研究;一方面提倡文学和其它知识领域的跨越性研究。(三)、跨文明研究。时间:20世纪70年代以后。比较文学源生于欧美,虽然有歌德和马克思的世界文学的主张,实际上因为欧洲中心主义,其视域一直局限在欧洲文明。中国学者必然会有尖锐的文明异质感,无法忽视文学现象背后隐藏的中西文明差异。特点:在后现代主义(解构主义)思潮的背景下,立足文化的多元性,强调不同文明的文学的异质性的相互对话。二、当前发展趋势1、理论大

4、潮的影响;2、东西比较文学的兴起;港台学者李达三、古添洪、陈慧桦提出“中国学派”的设想。3、文化研究大潮的影响。三、比较文学诞生的几个标志(见教材第15—16页)1、比较文学杂志的出现。2、比较文学理论著作的问世。3、比较文学作为正式的课程进入高等学校的课堂。4、比较文学学位论文、学术专著和工具书的出现。第一章比较文学的体系和方法一、比较文学的定义比较文学是以世界性眼光和胸怀来从事不同国家、不同文明和不同学科之间的跨越式文学比较研究。它主要研究各种跨越中文学的同源性、变异性、类同性、异质性和互补性,以实证性影响研究、文学变异研究、平行研究和总体文学研究为基本方法论,其目

5、的在于以世界性眼光来总结文学规律和文学特性,加强世界文学的相互了解与整合,推动世界文学的发展。(见曹顺庆主编《比较文学教程》,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年5月版)美国学者雷马克的定义:比较文学是超出一国范围之外的文学研究,并且研究文学与其他知识及信仰领域之间的关系,包括艺术(如绘画、雕刻、建筑、音乐)、哲学、历史、社会科学(如政治、经济、社会学)、自然科学、宗教等等。简言之,比较文学是一国文学与另一国或多国文学的比较,是文学与人类其他表现领域的比较。(见教材第5页)二、比较文学研究的对象比较文学研究的对象具备的三个基本属性:(一)、跨越性。跨国家、跨文明、跨学科。(二)、可

6、比性。跨越性必然要受到可比性原则对它的有效限定。“没有可比性的比较是荒唐的比较。”(刘圣效《比较文学概论》,湖南人民出版社1989)可比性的四种情况:1、同源性:实际存在于两个或多个民族文学之间的相互影响、相互联系。2、变异性:同源的文学在传递过程中,发生的文化过滤、文化误读和创造性叛逆。3、类同性:不存在实际的历史关系的不同国家文学之间,在美学意义上存在的显明的相合和隐性的遥契,以及文学与其他学科之间存在的交叉关系。4、异质性和互补性:凸显跨文明的文学之间的根本差异,在总体文学的视野和构建中互相补充。(三)、文学性。三、比较文学的体系跨国研究跨学科研跨文明研究实证性影

7、响研究变易研究平行研究总体文学研究流传学渊源学媒介学文学变异与文化过滤译介学形象学接受学文学他国化研究类型学主题学文体学跨学科研究异质与互补阐发研究对话研究比较诗学文学人类学比较文学影响研究把影响的过程分为放送、传播、接受这三个方面,要求对这三个方面进行具体的研究,划出“经过路线”。从而分出三种学术思路:(一)、流传学(誉舆学)。站在“放送者”的角度,对某个民族文学的作家作品、文体,或是整个民族文学在国外的声誉、反响和影响进行研究。(二)、渊源学。从接受者的角度来研究某一文学作品的外来影响,研究它的题材、主题、思想、风格、艺术技巧等的来源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