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镇新颜入画来 2

小镇新颜入画来 2

ID:40832577

大小:62.00 KB

页数:14页

时间:2019-08-08

小镇新颜入画来   2_第1页
小镇新颜入画来   2_第2页
小镇新颜入画来   2_第3页
小镇新颜入画来   2_第4页
小镇新颜入画来   2_第5页
资源描述:

《小镇新颜入画来 2》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小镇新颜入画来——卓资县60年城镇化建设(以卓资山为例)宽阔整洁、纵横交错的柏油路,鳞次栉比、新颖别致的楼群,绿色如茵、鲜花怒放的广场……凡是来卓资县城的人无不感到卓资变新了,变美了,变靓了。经过60年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的小城镇建设,卓资山镇的面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小城秀美温馨,发展日新月异,过去默默无闻的小镇,如今成为镶嵌在草原上的一颗璀璨的明珠。昔日落后的卓资县城卓资山镇,大黑河、白银河、六苏木河三水交汇穿绕,卓资山和龙山东西揽拥,是卓资县政治、经济、文化中心。新中国成立初期,卓资山镇城区面积仅为1平方公里左右,有8

2、0多家商号和粮店,居民500余户,实际上很像是一个“大村子”。城镇建设一直没有一个系统建设规划,加上制度建设滞后,各项建设自由散乱,土地浪费严重,布局规划零乱失序。镇内道路状况较差。只有几条街道,按方位取名为东、西、北街等,街道狭窄,路面不平。1971年镇中心地段铺设了近2000米14的沥青路面,1973年以后,修建了北街、东街、西街、新民街、向阳巷、长胜街等道路。改革开放前,卓资山镇共有主次街道18条,约11900米,其中主街道仅有2条,沥青路面6105米,通往城区的主街道只有3条。沥青路面少,晴天扬尘大,雨天积水多,加上

3、道路狭窄,过往人员和车辆常常堵塞现象经常有之。1950年修建了长100米的卓资山河南大桥,跨越了大黑河,南北变通途。镇内基础设施落后。主街道上路灯不足百盏,而且全部是白炽灯泡,照明效果可想而知。街道绿化较为简单,两侧栽植松、杨、柳树仅仅800株左右。排污、排水设施较差,盖板暗沟、石砌明沟断断续续,不连接也不配套,部分道路还靠两边自然土沟排放。固体垃圾处理和废气、废水治理设施比较原始落后。镇内办公居住条件欠佳。党政群团、企事业单位的办公场所全部设在旧区内,办公场所绝大部分是土木、砖瓦结构的平房以及功能不够完善的二三层小楼。居民

4、和干部职工全部居住在旧区的土坯、砖瓦结构的平方内,居民一院多户、一家多人,父子同屋、爷孙同堂,人员居住拥挤,想建房理想场地少之又少,相当多的房屋依山顺坡修建,出行很是不便,有钱买不到房的现象也普遍存在,一些干部职工甚至要到城郊农村租房买房过日子。城镇管理工作滞后。14卓资山镇和县爱委会都曾管理环卫工作。上世纪60年代,一名环卫人员用马车沿街巷挨家挨户收集垃圾。70年代,环卫工人也只有几名,逐渐开始用手扶拖拉机、小四轮拉运。80年代,实行居民定点倾倒垃圾而后统一逐点收集清运。对居民私搭乱建、商户店外出摊、流动商贩和马路市场没有

5、形成有效的管理制度,没有专人管理,城镇管理工作制约了城镇发展。建国后到改革开放这一时期,小城镇建设发展缓慢的原因是多方面的,笔者认为主要有:一是我县经济社会发展滞后,没有足够的财力投入,时代的局限没有掌握先进的城镇建设理念。二是宏观政策障碍,比如:1958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户口登记条例》和1964年《关于户口迁移政策规定》的实施,对城乡人口的严格户籍管理,限制了城镇人口扩张和小城镇建设进程。三是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影响,通过行政手段调拨城乡物资,切断了它们之间固有的商品联系,限制了农村剩余劳动力从事副业性生产和商品活动,因

6、此城镇经济发展缓慢,制约了小城镇建设。四是投资建设主体的单一,由于体制机制原因,全社会建设热情,没有激活、释放出来,更没有形成民间的有效投资。城镇化的快速推进改革开放的春风,以及国家“小城镇、大战略”、“推进城镇化”方针政策的提出,使我县小城镇建设驶14入了快车道。1981年,“卓资山镇总体规划纲要”出台,以后又几次修编完善,现在,城镇建设规划到了2020年,为小城镇快速健康发展提供了指导文本和建设依据。卓资县1984年后成为自治区和国务院城镇改革试点县,一系列大胆的敢为人先的改革措施助推了卓资小城镇的快速发展,特别是对原有

7、工商企业进行了承包、租赁等改革,鼓励兴办企业,自主经营、自负盈亏,激发了市场和企业的活力,促进了城镇工商业的繁荣发展。1992年卓资率先改革城市户籍制度,取消了“农转非”关卡,促进了农村人口向城镇转移,尝试着改变城乡二元结构,人口转移使城镇人口快速增长,城镇规模扩张,城镇化水平进一步提高。为了加快小城镇建设步伐,改变落后状况,1994年,县委、政府抓住110国道新线开通的机遇,全面展开了以卓资山河南新区为重点的小城镇开发建设。河南新区的开发建设,对于卓资山城建来说,具有划时代的意义,是城建工作一跃千里的新开端。1995年,投

8、资280万元在河南新区建成了4977.2平方米五层党政办公大楼并投入使用,自此拉开了全县改善办公设施和住宅条件工程建设的序幕。1995年以来,全县有30多个机关事业单位在新区建成了办公大楼21处,有6所中小学校建成了教学大楼,建筑面积达到14万平方米。机关事业单位和中小学校14的南迁,直接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