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40831354
大小:99.50 KB
页数:11页
时间:2019-08-08
《2019年苏教版三年级语文下册第二单元教案5翠鸟》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2019年苏教版三年级语文下册第二单元教案5翠鸟课题5翠鸟课型精讲第几课时 1 课时教学目标(三维)1.会认11个生字,会写13个生字。摘抄描写翠鸟外形和动作特点的句子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重点与难点1.联系上下文和生活实际,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并体会其表达效果。2.主动积累好词佳句,学习一些观察方法和表达方法。 教学方法与手段自主探究法、合作交流法和朗读法;多媒体课件 使用教材的构想本文语言浅显、生动,学生通过自读课文,能大致理解文章的主要内容,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再细读课文,课文是按照怎样的顺序,从哪几方面描写翠鸟的?体会关键词句在表达意上的作用
2、。课时教学流程教学活动课堂变化处理及主要环节的效果一、介绍有关翠鸟的资料1.同学们,听--(多媒体课件播放“百鸟争鸣”声)你们听到了什么? 2.你们都喜欢鸟吗?都喜欢哪些鸟?为什么? 3.是呀,鸟是我们人类的朋友,我们都喜欢它。今天我们再来认识一位新的朋友--翠鸟,一起叫一叫它的名字,再亲切一点。瞧,这就是翠鸟(多媒体课件出示“翠鸟”图)。用自己的话说说你看到的翠鸟。 4.同学们观察得非常仔细,从你们专注的目光里,老师感觉到你一定很喜欢翠鸟。你还想更多的了解翠鸟吗?那么就拿出那篇介绍翠鸟的文章读一读吧。二、预习自学出示自学提示,学生自习,教师行间巡视,
3、初步了解学生的解答情况并对学困生给予帮助和鼓励。学习提示:1.默读课文:(l)标出自然段序号,想想每个自然段讲的是什么?(2)画出自己不理解的语句。2.课文是按照怎样的顺序,从哪几方面描写翠鸟的?三、小组合作,讨论释疑教师组织学生有序地针对预习内容进行合作交流,行间巡视了解学生的疑难点,困惑处。 1.认读词语。正音:衬衫、锐利. 给带点字选择正确的读音。 a它小巧玲珑,一双透亮灵活的眼睛下面,长(zhǎngcháng)着一张细长(zhǎngcháng)的嘴。 b尽(jìnjǐn)管小鱼只(zhǐzhī)把头露出水面来吹个小泡泡,可还(háihuán)是
4、难(nánnàn)以逃脱翠鸟的眼睛。 2..指名分段读课文,评议。(每位学生读课文总数在2遍以上)四、展示点拨,总结升华1.解决小组内汇报的问题。2.思考作者为什么能把翠鸟的外形写得如此精彩?3.交流:课文从哪几个方面介绍翠鸟的? (讨论得出结论,并找出相应段落:外形——1、2自然段;行动——3、4自然段;住处——第5自然段。)五、当堂检测,过关反馈出示课堂检测题,引导学生当堂检测。课时达标检测设计(试用)项目检测内容检测的目标点与用时预设:反馈、矫正方法预设与达标效果补充 当堂达标测试一、比一比,组词。 逃( ) 隐( ) 疾( )
5、 衬( ) 桃( ) 稳( ) 病( ) 村( )二、给带点字选择恰当的解释。疾飞( )1.病 ②恨 ③快,迅速 ④疼痛。锐利( )2.快或尖 ②感觉灵敏 ③勇往直前的气势。课时教学设计尾页板书设计5翠鸟真想 打消想法 喜爱翠鸟 希望作业设计写生字词。熟练背诵课文第一至第三自然段。教学后记 课时教学设计首页授课时间:年月日课题5翠鸟课型精讲第几课时 2 课时教学目标(三维)1.了解课文是抓住翠鸟外形与动作上的特点进行生动形象的描写的。2.了解作者对翠鸟的喜爱之情。3.感受作者对翠鸟的喜爱之情,培养学生保护动物、与动物和谐
6、相处的意识。 教学重点与难点抓关键词句了解作者对翠鸟的喜爱之情。感受作者对翠鸟的喜爱之情,培养学生保护动物、与动物和谐相处的意识。 教学方法与手段自主探究法、合作交流法和朗读法;多媒体课件 使用教材的构想抓住事物的特点来写,是本课值得学习的地方。作者在介绍翠鸟的外形时,抓住颜色鲜艳,身材小巧玲珑的特点,写了翠鸟的爪子、羽毛、眼睛和嘴;在介绍翠鸟的活动特点时,抓住“一动不动地等待”、“贴着水面疾飞”,表现了它的机灵和动作敏捷。作者的观察顺序和描述方法:关于翠鸟捉鱼,是按照注视、等待、叼鱼、飞走的捉鱼经过进行描述的。透过具体的语句感受作者对鸟的喜爱之情。课时教
7、学流程教学活动课堂变化处理及主要环节的效果一、复习巩固 填空题: 课文先总写翠鸟羽毛的颜色非常( ),再按( )、( )、( )的顺序具体描写了翠鸟羽毛的颜色。二、预习自学出示自学提示,学生自习,教师行间巡视,初步了解学生的解答情况并对学困生给予帮助和鼓励。 第一自然段描写了翠鸟的------。作者分别从----、-----、-----、-----四个方面描写了翠鸟,其中-----------------可以看出翠鸟的颜色非常鲜艳。从---------------------------------可以看出作者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把-------
8、---比作------------。三、互学展示,小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