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40817477
大小:79.50 KB
页数:7页
时间:2019-08-08
《大地构造重点》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能力有限,还有部分没有弄,看者见谅名词解释:1,逆掩断层:是大规模地、以公里计地、断层面倾角小于30°地逆断层2,推覆构造:指板状岩席沿低缓的逆冲断层面远距离运移而形成的构造系统3,蛇绿岩套:是一种变质岩,一组由蛇纹石化超镁铁岩、基性侵入杂岩和基性熔岩以及海相沉积物构成的岩套。蛇绿岩的代表层序自下而上是:橄榄岩、辉长岩、席状基性岩墙和基性熔岩以及海相沉积物,其中橄榄岩和辉长岩在层序上可以重复多次。4,拉分盆地:走滑断层系中局部拉伸形成的断陷盆地,具有特殊的构造背景和发育过程5,坳拉谷:以正断层为边界,发育于克拉通内的地槽或地埑。6,
2、复理石沉积组合:主要由泥灰岩、砂质、钙质页岩、泥岩,与砾岩、砂岩、硬砂岩组成明显韵律层的沉积组合,形成于海洋浊流环境。7,磨拉石沉积组合:红色沉积组合,特征是厚度大、具有交错层理,无递变层理,由砾岩、砂岩和页岩等组成。以砾、砂成分为主,分选差,无韵律。常分布于山前和山间凹陷中。大部分为河流相,洪积相,向外远离山系逐渐变为湖相红色砂泥岩,夹蒸发岩(石膏等),再向外粒度变细,说明为造山运动之后的阶段形8,断陷带与裂谷9,沉积建造:泛指在一定构造背景条件下,当地壳发展到某一构造阶段时所形成的一套具有特定岩相组合的沉积岩系10,变质核杂岩:
3、深部地壳岩石被正断层伸展作用拖至地表形成的构造—杂岩系统11,剥离断层:一大型低角度正断层,一般下陡上缓成铲状有时部分区段呈弓形弯曲上凸12,转换断层:横切洋中脊或俯冲带的一种巨型水平剪切断裂,分三类:洋脊—洋脊型,海沟—海沟型,洋脊—海沟型13,七大板块划分:欧亚,非洲,澳大利亚—印度,太平洋,南极,北美洲,南美洲板块14,缝合带:古老的大洋板块,原来位于大洋板块两侧的板块愈合起来,古俯冲带在地表的出露线为缝合带15,地台,:是地壳上稳定的、自形成后不再遭受褶皱变形的地区。这种地区岩层产状十分平缓,因而具有十分平坦的地貌,故称为地
4、台(platform,平坦形态之意)。后来被俄国学者卡尔宾斯基和阿尔汉格斯基进一步完善,并提出地台具有双层结构。16,地盾:是地台上的相对最稳定的部分,长期处于相对上隆,没有或很少有沉积盖层,前寒武纪变质基底大面积出露,周缘被有盖层的地台所环绕,平面形态呈盾状;17,克拉通(craton):指地壳上已达到稳定的、并在漫长的地质时代里(至少自古生代以来)已很少受到变形的部分。泛指前寒武纪的稳定地区,地盾+地台18,断裂体系:由于受理方式和边界条件以及变形物理学性质不同,断裂常构成不同型式的组合。1,沉积盆地:指地球历史上长期处于沉降状
5、态并被厚层沉积物充填的盆地。、2,造山作用:在地球深部构造动力学背景下,岩石圈和地壳发生的剧烈构造变动、物质成分重组、结构重建的复杂物理、化学的漫长连续地质作用过程。通常造山作用是造成岩石圈横向收缩、垂向增厚、隆升成山的作用。3,造山带:构造事件中,因褶皱和其他变形作用形成的线状延伸地带,包括上层山脉的形成、逆掩、褶皱、断裂过程,以及深部的塑性变形,变质与岩浆作用等,后期表现为山脉隆起带。4,增生锲:(又称增生柱或增生杂岩)是俯冲的大洋板块从海沟下潜时被上盘板块刮削下来的沉积盖层和洋壳碎片,连同原地深海沉积物堆积到海沟的向陆侧而成。
6、5,构造层:是指地质演化过程中在一定的构造单元里和一定的构造时期内形成,具有一定构造变形特征的地层组合6,克拉通化:7,优地槽:以拗陷过程中伴有强烈的海底岩浆喷溢,形成细碧角斑岩沉积组合为特征8,冒地槽:以缺乏喷溢火山岩的巨厚沉积岩系为特征,浅海碳酸盐岩沉积占优势9,褶皱幕:(造山幕)在地槽发育晚期,岩层发生褶皱、逆掩断层等构造变形,地槽形成褶皱带,接着褶皱带隆起,太高成山,同时遭受风化剥蚀,夷为准平原。10,转换断层:是在洋底均呈线性分布,长度数百至数千公里,它们不仅使两侧洋底有很大高差,且平移错断了洋底的磁异常条带11,陆壳与洋
7、壳的差别?厚度:均33km,陆壳最厚达80km(青藏),洋壳平均7km。组成:陆壳为三大岩类,洋壳主要为玄武岩。密度2.6-2.9,主要由硅酸盐矿物组成。构造:壳复杂(存在褶皱和断裂),洋壳简单(无褶皱)。年龄:壳老(最老44-45亿年);洋壳新(最老2亿年)。12,岩石圈,、软流圈岩石圈:指地壳与上地幔的顶部(盖层)由固态岩石组成的圈层,称之岩石圈。软流圈:位于岩石圈之下,与上地幔过渡层之间。软流圈是地震波速低速带。13,被动大陆边缘:构造上长期处于相对稳定状态的大陆边缘14,活动大陆边缘:是洋陆汇聚、大洋板块向毗邻大陆板块之下俯
8、冲消减形成的强烈活动的大陆边缘15,热地幔柱:在深部地幔热对流过程中,一股上升的热塑性物质流从核-幔交界处或上、下地幔边界处涌起,并穿透岩石圈而成的热地幔物质柱状体,16,冷地幔柱:与热地幔柱上升流相平衡的、通过地幔其它部分缓慢向下运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