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40812436
大小:32.00 KB
页数:4页
时间:2019-08-08
《初中语文教学论文:除了读背,还需玩索》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初中语文论文除了读背还需玩索[摘要]古诗词教学作为初中语文教学中的一项重要任务,对于学生语感的形成,能力的培养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教师在指导学生读背的同时,还需要留更多的时间和空间,让学生沉浸在自我的细细品味与“玩索”中,读出真正的诗味来。本文着眼“玩索”,从培养学生的语感力、鉴赏力和表达力等方面探讨了初中古诗词教学的问题。[关键词]古诗词教学能力培养涵泳玩索清代词人况周颐曾说:“读词之法,取前人名句意境,将此意境缔构于吾想望中。然后澄思渺虑,以吾入乎其中而涵泳玩索之。”这是因为古诗词的意蕴往往是“只可意会不可言传”,有着“言有尽而意无穷”的“无言之美”。所以课堂上我们必须
2、引导学生“入乎其中而涵泳玩索”,这就需要我们静下心来,用心去诵读、去体验、去想象、去感悟,最后完成再造。然而现实的古诗词教学却剥夺了学生这“玩索”的权利,大多让学生读读背背就可以了。于是教师往往拿着教参,运用平实的语言介绍背景、作者,然后是翻译句子,对诗词的景物描写、作者感情、艺术特色等进行条分缕析,将一首诗词分析得支离破碎,死板僵硬。而诗词本身所具有的音韵美、意境美、语言美等,早已荡然无存。这样“灌输”,学生难以接受,也无法形成学生的独特的个性体验,不符合新课程教学的要求。所以要读出诗词的“美味”来,我认为,留给学生更多的时间和空间,让他们沉浸在自我的细细品味与“玩索”
3、中,读出真正的诗词味来。一、默吟“玩索”,培养学生的语感力古人云:三分诗七分吟。我这里所说的“吟”并不是一般意义上的“读”,它应该是那种“出之于口,入之于心”的诵读。由最初的对于字音、句读的正确把握之后,进入作者的语言情境,从而把握作者的构思,最后达到了感情上的契合,忘我的境界。所以,我把这种极少有人干预的“读”称之为“无声”的读。并且面对不同风格的古诗词应该采取不同的方法,如悲凉凄清,沉郁伤感的《相见欢》《茅屋为秋风所破歌》《武陵春》等,只能是留足时间让学生默默地吟,浅浅的唱;而相对豪放悲壮,轻快柔和的《望岳》《浣溪沙》《钱塘湖春行》等可稍稍提高音量读出抑扬顿挫。通过这
4、“无声”默吟,可以提高学生语言的敏锐度,感悟力,对触摸诗人情感发挥了重要的作用。例如在教《春望》时,我采取这种默吟的方式来走进文本,感受杜甫那“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第4页共4页的愁苦苍老形象。接着学生自然而然探寻苍老的原因,传达出“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的怀疑,这种直觉性的问题产生,会促使学生自觉、自主地去寻求问题的答案,有利于诗内容的理解,把握诗人的情感倾向。二、“玩索”语言,提高学生的鉴赏力如果刚才所讲的只是直觉性的、表象性理解诗歌。那么透过语言,发挥联想和想象,则是我们探索诗词内涵,理解作者感情,形成共鸣的主要途径。1、认识一种意象。意象是诗人情感显现的载体。
5、“玩索”古诗词意蕴,前提与基础是认识意象,理解意象。教师可以引导学生从景物特点入手进行“玩索”。例如杜甫《绝句》中的“花”的意象是“黄四娘家花满蹊,千朵万朵压枝低”。用“满”字还不足,再加“压”字,极言繁花似锦,密密层层,又大又多,生机盎然的景象,再添数量词“千朵万朵”极言花开的数量之多,并对上句“满”字进行具体化。也可以抓物与志的“契合点”,挖掘物象内在的品格、精神。例如王安石的《梅花》,浩白如雪,长在墙角但毫不自卑,远远地散发着清香。诗人通过以梅花不畏严寒的高洁品性的赞赏,用雪喻梅的冰清玉洁,又用“暗香”点出梅胜于雪,说明坚强高洁的人格所具有的伟大的魅力。当然,帮助学
6、生识记一些常见意象的特殊内涵,也有利于增加学生“玩索”古诗词的“资本”。康德说:“想象力是一种创造性认识功能。”想象是在大脑中对已有表象进行加工改造而构成新形象的过程,其特点是具有生动的再造性和独特的创造性。由于诗词语言凝练含蓄,所描绘的一些意象距离现在较悠远;再加上现代学生生活经验缺乏,知识面狭窄,这样就导致学生认识不全而无法展开联想和想象。当学生思维有阻碍时,教师不要急于干预,而应该引导学生去查找,去联系我们的生活实际。例如教李商隐的《无题》时,学生就对“蓬山此去无多路,青鸟殷勤为探看”产生疑问。因为学生不能理解“青鸟”“蓬山”这两个意象,就无法想象出当时的情景画面。
7、又如李白《望天门山》“天门中断楚江开”一句中,“断”和“开”就形象地写出浩荡东流的楚江冲破天门奔腾而去的壮阔气势。它给人以丰富的联想:天门两山本来是一个整体,阻挡着汹涌的江流。由于楚江怒涛的冲击,才撞开了“天门”,使它中断而成为东西两山。教师应该引导学生闭上眼睛在配乐声中,尽情想象这幅美景图。这样,学生很快在脑海中浮现出一幕幕画面,“无形诗”变成了具象的“有形画”,产生了身临其境的感觉。另外,还由于古诗词中用典的现象比较普遍,而不懂典故也就无法理解诗意,引导学生去读典故,想故事这是非常有必要的。例如《江城子﹒密州出猎》中的“亲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