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平评裴宜理的上海大罢工

刘平评裴宜理的上海大罢工

ID:40812237

大小:58.50 KB

页数:12页

时间:2019-08-08

刘平评裴宜理的上海大罢工_第1页
刘平评裴宜理的上海大罢工_第2页
刘平评裴宜理的上海大罢工_第3页
刘平评裴宜理的上海大罢工_第4页
刘平评裴宜理的上海大罢工_第5页
资源描述:

《刘平评裴宜理的上海大罢工》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评裴宜理的《上海罢工》评裴宜理的《上海罢工》作者:刘平文章来源:《近代史研究》2003年第3期还原:工人运动与中国政治──裴宜理《上海罢工》述评裴宜理(ElizabethJ.Perry)是一位卓有成就的中国学专家,现任哈佛大学政治系罗索夫斯基讲座教授,1999年起兼任费正清东亚研究中心主任。1993年,斯坦福大学出版社出版了她的《上海罢工──中国工人政治研究》一书[1]。法国国立东方语言文化研究所白吉尔教授(Marie-ClaireBergère)称“这本重要著作不失为一部令人鼓舞的填补空白之作。该书吸收了中华人民共和国20世纪80年代以来所出现的丰富的资料与研究成

2、果,而它们在西方史学界尚未被系统地利用吸收。”[2]对于该书,国外学术界反响热烈,仅我见到的英文书评就有11篇之多。然而在中国,人们对裴著的了解还不多。因此,有必要对该书的研究方法和重要论点予以述评。一、《上海罢工》一书梗概裴宜理对上海工人运动发生兴趣,源于她对近代中国的民众反抗、革命和政治力量之间相互关系的长期关注。当中国学者习惯于用阶级斗争观点来研究民众反抗问题时,裴宜理则另辟蹊径。她的成名作是1980年出版的《华北的叛乱者与革命者,1845─1945》[3]。她认为,传统形式的农民叛乱的发生,亲缘与地缘关系比起阶级关系更为重要。当她将研究重点从农民叛乱问题转向

3、工人运动时,她发现,在近代上海发生的反抗斗争中,与工人中存在的世俗关系——祖籍、性别、文化与技术程度等因素相比,阶级地位的作用不那么突出。当共产党和国民党在上海工人中开展组织工作时,他们的努力受到了工人队伍中既有壁垒的深刻影响。相反,这两个政党不同的社会基础也深深地刻画出了各自政权的特性。《上海罢工》正是从社会史角度入手、多种学科研究方法并重来揭示近代中国政治演变这一重大主题的。《上海罢工》分三大部分。第一部分“地缘政治,1839─1919”,追溯了上海工人力量在地理上与文化上的源流,认为早期上海工人的反抗因籍贯的不同而存在差异。第二部分“党派政治,1919─194

4、9”,描述了20世纪20─40年代上海工人运动的基本状况,指出外来的组织者为达到其目的不得不接受工人中的传统组织形态和观念,即使是与组织者思想信仰相抵触的东西,有些共产党人即以加入封建帮会的方式组织工人运动。第三部分“产业政治”,对烟草、纺织和运输三大行业作了详尽的个案研究,揭示出不同行业的工人在不同时期对当时政治形势的反应。20世纪的中国经历了一系列根本性的政治变革,从推翻帝制的辛亥革命到共产党人的胜利,所有这些变革都曾受到工人运动的极大影响,正如毛泽东所说:“工业无产阶级人数虽不多,却是中国新的生产力的代表,是近代中国最进步的阶级,做了革命运动的领导力量”。[4

5、]上海是近代中国的产业中心,工人运动的显著作用是其他地方难以比拟的,它的周期性高涨每每预示着国家政治的根本转变。该书为人们展示了一幅近代中国工人丰富多彩的画像,它的成功立足于大量原始资料的利用:工人访谈录、工厂与政府档案、警方报告、干部回忆录,有些是迄今尚未公开的资料。在作者利用的资料中,有上千件老工人的访谈录。它们采访于20世纪50年代末至60年代初,由于处在特殊的政治环境中,采访的目的是要揭示中共领导革命的阶级基础,这些资料通过工人对自己生活和经历的描述,为人们深入了解上海普通劳动者的生活、工作和反抗斗争的状况提供了条件。裴宜理从中发现,在一些相同事件上,工人口

6、述与官方记述存在差异,这些差异引发了作者极大的研究兴趣,解读这些资料,探索历史的真相,每每提出与通行工人运动史论著迥异的见解。二、《上海罢工》的核心观点:“不同的工人从事不同的政治”裴宜理《上海罢工》一书有一统领全书的观点:“不同的工人从事不同的政治”(英文版第239页)[5],作为全书的核心观点,渗透在她对上海工人的生活、观念和斗争的多层面分析之中。是党史附庸还是独立的工运史。以往针对中国工人运动的研究都将其视为党史的一部分,其着重点在于诠释共产党或国民党的政策及其在工人运动中的实践,而没有从工人自身的行动与动机方面进行深入的分析[6],因而形成中国工人运动直到1

7、921年中共成立时才开始,或者至多是始于1919年的五四运动的认识,认为中国工人运动始于知识分子受俄国革命的影响而在工人中开展的动员组织工作(原书第5页)。西方学者以谢诺(J.Chesneaux)为代表,有类似的倾向。[7]另一方面,台湾学者如马超俊等则把工人运动史纳入国民党党史范围。[8]如此说来,共产党或国民党成立以前的工人运动史或自发的工人斗争就成了空白,即使述及,也是一种简单的铺垫。因此,工人运动史以本党为主体,有意无意忽略(有时是攻击)对手及其他政治势力的作用。裴宜理以工人自身诉求的研究为中心,对他们与各种政治势力之间的关系以及工人运动与中国近代政治变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