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教研活动的一些思考

关于教研活动的一些思考

ID:40808139

大小:33.00 KB

页数:4页

时间:2019-08-07

关于教研活动的一些思考_第1页
关于教研活动的一些思考_第2页
关于教研活动的一些思考_第3页
关于教研活动的一些思考_第4页
资源描述:

《关于教研活动的一些思考》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关于教研活动的一些思考  一、集体备课是鸡肋——弃之可惜,食之无味集体备课,就是教师合作备课,它的好处人人皆知。新课程也特别强调教师要有合作精神,有关专家还总结出了教师相互合作的七大益处:心理支持、产生新想法、示范合作、汲取力量、减少工作负担、增强动机、支持变革。可是,实际人们又是怎样做的呢?从网上查找了若干资料,结合我校的一些做法,总结了一下现在流行的集体备课模式,一般是如下三步:第一步,分配任务(每人一学期都有两到五个不等数量的课时主备任务—主备教师),个人进行准备(按一定要求写教案);第二步,集体交流个人备课,大家进行修改;第三步,学校或个人把修改的教案打印下发到

2、每个相关教师手中,要求其他教师修改使用,使用后要写出教学反思。而经过“优化”之后就应该是这样的一个过程:“组长要求→个人钻研→集体研讨→试点实验→全员会诊→实践推广→个人反思。”这样的要求如果做到实处的话,却也能起到有效和高效的目的。可实际做法是,任务分到手后,每个教师也确实认真准备。水平高的、资料多的,教案中溶入了一些新的知识和较为实用的方法。水平一般的、资料少的,只能照教学参考抄一抄、填一填了,实在没有参考价值(教师自己也承认)。更有甚者,在网上搜一搜,下载几个教案完事。到集体备课时,组织认真时还能在主备教师读完自己写的教案后,进行相应的讨论(但其实也是为了应付教科

3、室的检查逼着大家发言),但大多数情况下是主备教师读完自己教案后,就算完成一次集体备课。主备教师的教案就被共享了?!可想而知它的有效性会如何?这样的集体备课并没有给老师和学校带来什么实质性的好处,仅仅是一种形式而已,所以教师对集体备课的做法怨声载道也就可以理解了。因为:首先,集体备课耗时过多,脱离教学实际。如果这样的集体备课不是走走过场,搞搞形式,而是认真对待,“集体研讨”时个个发言,仅在这一个环节上,每位教师在独立备课之外,至少还得耗费两个小时的时间。如果加上“个人钻研”环节的钻研教材、查阅资料、设计教案、制作课件,再加上参加“试点实验”的听课、“全员会诊”的讨论,整个

4、流程一共需要耗费的时间只怕要“车载斗量”了!而在我校,一个教师至少要带两个班的课,每个班级学生又多在70人左右,作业要批阅,单元测试要评判,这需要耗费多少时间?如果再兼任班主任(或学校的管理工作),学生的管理还有很多事情要做(或还有很多的会要开)。这样计算下来,只怕教师们不吃、不喝、不睡,也要疲于奔命了,更遑论什么处理家务,什么社会活动,什么健身娱乐了。这样的教研,偶而为之,也许可以,但是作为一种教研制度实行下去,恐怕早晚是会难以为继的——除非走上“流于形式”的老路。其次,集体备课讲求趋同,背离课改精神。集体备课的成果如何呈现?统一的教案。而教案统一的必要性也是值得商榷

5、的。据报道:一所学校对外公开5堂课,5位教师上的都是《事物的正确答案不止一个》,听课老师听到的5节课都是一个样:一样的导入一样的话,一样的讨论一样的题,一样的过程一样的调。他们不觉有点纳闷:为什么5节课如出一辙呢?后来才知道,这5位老师事前集体备课了。难道集体备课就应该让教学过程“如出一辙”吗?新的课程改革倡导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提倡教师在完成必须达到的基本的教学目标的基础上,张扬丰富多彩的教学个性。像上述的5位教师这样发挥集体备课的“作用”,是否能顾及本班学生的实际?是否能展现自己的教学风格与个性呢?这样久而久之,不仅不能提高自己的教育教学水平,而且会步入另一种教学极

6、端——思维抄袭,最终失去自我。也许,你会说,集体备课并不要求教师在课堂上照“案”宣科,教师可以灵活机动地发挥自己的教学机智呀!这也就是说,教师可以不按照集体备课的教案来上课?本来嘛,每个班级的学情不同,教学“情节”的发展又是很难预设的,怎么能固定模式呢?这与文学创作不可模式化是一个道理。而如此说来,集体备课就可有可无了,集体备课不就是一种形式主义的教研活动了吗?其实,集体备课的目的是让教师就某一教学内容进行讨论与研究,发挥集体的智慧,以期在思维的碰撞中产生更多的火花,帮助教师加深对教材的理解,拓展教学思路,但是真正的教学设计还需要执教者在集体备课的基础上来一次归纳、提升

7、和再创造,这样才能更好地体现自己的教学个性,更好地适应自己学生的学情。怎样充分发挥集体备课的作用,提高教师的专业技能呢?笔者想谈一谈自己的一些不成熟的想法:集体备课不必形成统一教案,可以要求每个教师在集体备课时做好记录,以供个人备课和上课时参考。具体做法是:每周的教研活动时间,从下一周所教内容中找出一至两节普遍认为较难上的课进行集体备课。备什么呢?第一要备起点。就是新知识在原有知识基础上的生长点、切入点。举例来说,我们高二数学备课组就曾经集体备了《双曲线的标准方程》这一节内容的第一课时。对引入双曲线的概念大家提出了自己的看法:有主张就按教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