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小学语文“同课异构”教研活动的思考

关于小学语文“同课异构”教研活动的思考

ID:31188556

大小:107.50 KB

页数:6页

时间:2019-01-07

关于小学语文“同课异构”教研活动的思考_第1页
关于小学语文“同课异构”教研活动的思考_第2页
关于小学语文“同课异构”教研活动的思考_第3页
关于小学语文“同课异构”教研活动的思考_第4页
关于小学语文“同课异构”教研活动的思考_第5页
资源描述:

《关于小学语文“同课异构”教研活动的思考》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关于小学语文“同课异构”教研活动的思考  【关键词】小学语文“同课异构”  教研活动  【中图分类号】G【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3)03A-  0005-02  “教而不研则浅,研而不教则空”,教师如果“教”而不“研”,只能成为“教书匠”,却不能成为专家型教师。“教”基于“研”才有生命力,“研”源于“教”才有活力,善“研”者才能善“教”。而农村学校部分教师的教研积极性不高,极大地影响了教研活动的有效开展。我校探索新的教研方式,以激发语文教师参与教学研究的热情,有效

2、促进了课堂教学改革。在小学语文“同课异构”教研活动中,我们进行了以下尝试。  一、同课异构的教学实践  在课堂实践中,我校摒弃了教研组内教师轮流上课、评课的教研活动,转而采取“两人同课异构”或“多人同课异构”的磨课形式进行教学,实践证明,基于“同课异构”的课例实践比较有效。同课异构一般要经历以下三个过程:6  (一)课前准备。教研组内确定上课内容,每一位教师独立备课,对教材深入研读和思考,然后教研组集体备课,精心策划,严密组织,要求人人发言,特别要讲清如何突破重点,如何体现难点,执教老师可以集众人

3、智慧,修改和完善教案设计,做好同课异构的准备。  (二)课中体验。两位教师进行课堂实践,体验教学设计是否达到预定目标、课堂的实施策略是否有效、教学效果如何;听课教师根据教研主题,对课堂管理行为、课堂教学行为及其效果进行观察,思考“假如我来执教,我该怎么处理?”等问题,思考上课教师行为背后的教学理念和教育追求,思考学生的学习效果与师生的教学行为之间有什么样的联系,让自己在观课中真正有收获、有改变,从而追求教学活动和教学效果的优化。  (三)课后研讨。上完课后,先由执教老师反思,想想是否达成教学目标,

4、起点是否合适,是否突破重难点,是否体现新理念等;其他教师针对专题进行交流评议,和上课教师一起围绕共同关心的问题进行讨论,提出自己的思考、分析以及建议,让执教老师明确教学改进的方向。最后组长小结课堂教学的优缺点,帮助执教老师调整教案,准备再次实践和探究。如二年级上册《我是什么》一课,在一次语文教研活动中,A老师和B老师进行了同课异构,A老师是这样指导学生朗读第一自然段的:  师:你们知道水是怎么变成云的吗?  学生找句子。  师出示学生找到的句子:“我会变。太阳一晒,我就变成汽。升到空中,我又变成无

5、数极小极小的点儿,连成一片,在空中漂浮。”  师:谁来读读这两句话?  师指名学生个别读句子。  师:他读得好不好?  生:好!6  师:大家像她那样来读一遍。  生齐读。  同样是指导学生朗读第一自然段,B老师则是这样做的:  师:极小极小是什么意思?  生:很小很小,非常小非常小,小到不能再小了。  师:谁来读读这句话?把小水汽读得升到空中。请你来读一读。  生读。  师:小水汽还不够小,还不能升到空中。谁能读得极小极小?  生再读。  师:像这样把关键的词语读好了,就能读出这种感觉。大家像她

6、那样来读一遍。  生齐读。  A老师的读和B老师的读,仅仅就差一点,但显然读的效果大不一样。B老师读前抓关键词语理解,引导学生理解“极小极小”的意思,进而读懂句子的意思,把想与读联系起来,真正让学生口到、心到。学生读后,教师寥寥几语对朗读方法进行小结点拨,举一反三,从而培养了学生的朗读能力。  通过课比课,听课教师便能直观地从“同”中见到“异”,从“异”中找到切入点,能很好地发现不同教师对同一内容的不同理解与创新,通过比较见真知、见优劣,实践者能在与他人比较中实现理念的更新与行为的改进,进行课堂实

7、践检验与探索,取得较好的“教学相长”效果。  二、跟进教学行为,促进教学转变6  许多教研活动大多通过孤立的展示课、观摩课进行,缺乏后续行为的跟进,缺乏对同一课题不同设计、不同实践的比较,教师难以产生思维的碰撞,也就很难发现在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同课异构就是通过课堂的比较和诊断交流,发现教师在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之后,对教师的教学行为及时跟进,对执教者原有的教学设计进行共同整改,强化“二次上课”,突出行为跟进式的课例研究模式,凸显磨课的魅力。对一些课例,我校教师还进行了录像,对课堂的某些重要环节,实行定

8、格分析,让观课者放大细节看课堂,发现课堂的精彩,从而让教师在这种细节“放大”中受到启发,促进下节课行为的改善,使部分课例精细化,形成精品课例,提升教研活动的实效。如我们就三年级下册的《西门豹》一课进行研讨,对课的引入,两位教师进行三次改进。  【第一次】  复习引入: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西门豹》,通过四问四答,你知道了什么?  生:我知道了邺这个地方穷是因为河伯娶媳妇给闹的。  师:请同学们读课文,看河伯怎样娶媳妇的?对你感兴趣的内容多读几遍,读完你知道了什么?  学生读书。  课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