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推进新型城镇化的调研报告

关于推进新型城镇化的调研报告

ID:40808129

大小:31.00 KB

页数:5页

时间:2019-08-07

关于推进新型城镇化的调研报告_第1页
关于推进新型城镇化的调研报告_第2页
关于推进新型城镇化的调研报告_第3页
关于推进新型城镇化的调研报告_第4页
关于推进新型城镇化的调研报告_第5页
资源描述:

《关于推进新型城镇化的调研报告》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关于推进新型城镇化的调研报告  一、无锡城镇化发展态势的总体评估  自上世纪80年代始,伴随着乡镇企业的异军突起,无锡在国内较早地开辟了具有中国特色的农村工业化、城镇化、现代化的新路子。近10年来,我市着力构建“城乡规划建设、产业发展、基础设施、公共服务、就业社保和社会管理”六个一体化发展格局,具体可以概括为“一张图、两置换、三集中、四对接”:“一张图”即全市城乡规划体系全面覆盖,“两置换”即探索开展了以农村住宅置换城镇住房、以农民土地承包经营权置换城镇社会保障工作,“三集中”即大力推进了农业向规模经营和现代都市农业发展区集中、

2、工业向开发园区和工业集中区集中、居住向城镇和农村新型社区集中,“四对接”即加快实施了基础设施、公共服务、社会保障、民主法治四个方面的城乡对接、同步建设。  历经多年的探索和实践,城乡一体化发展的“无锡模式”不仅在省内产生了重要影响,而且引起高层领导的关注,但是与全省和全国大部分地区一样,我们同样也面临一些不容忽视和回避的问题,在当前的新型城镇化发展浪潮中具有重要的样本意义。  (一)突出成绩  1、城镇化速度明显加快。到2012年,我市城镇化人口比例达到72.9%,高于全省平均水平10个百分点左右,高于全国平均水平20个百分点左

3、右;城市建成区面积达到289平方公里,位居全省第三位,全国第十五位。与2002年数据相比较,两项指标分别增长了67.2%和66.1%,增速喜人。城镇化的快速发展进一步驱动经济、消费、投资的增长,以近三年数据为例,城镇化率每提高1个百分点平均带动GDP增长905亿元、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总账310亿元、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316亿元。  2、综合承载能力明显增强。连续实施“三年城市建设行动计划”,旧城改造和城市重点片区建设加快推进,农村“三集中”成效显著,城市总体框架基本确立。推进道桥、水利、电力、通信、环保、信息化等重点基础设施建设

4、,城市综合功能实现跃升。建成城市快速内环,高速公路密度达到世界发达地区水平,镇村公交通达率100%,城乡路网体系日趋完善。沪宁城际、京沪高铁无锡段通车,宁杭高铁宜兴段建成,地铁一、二号线开工建设,城市集聚辐射能力大幅提升。  3、群众生活质量明显改善。2012年全市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1638元,农民人均纯收入16438元,分别是2002年的3.17倍和2.81倍。10年新增城镇就业122.3万人,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3.1%以内。城乡五大类基本社会保险覆盖率均达98%以上,市区在全国率先实行城乡一体的居民养老保险和医疗保险

5、制度,低保标准在全省率先实现全市域城乡并轨。市区危旧房、城中村改造超过1000万平方米,全市6320个村庄完成环境整治,占到全市村庄总数的70%以上,位居全省第二。  4、生态宜居水平明显提高。全市环境质量综合指数稳定达到90,在全国率先建成生态城市群,被《2013中国城市竞争力蓝皮书》评为“内地宜居第一城”。累计投入治太资金330多亿元,顺利实现“两个确保”和水质改善目标。深入实施“蓝天工程”,加快工业布局调整,扎实推进节能减排,主要污染物减排和单位GDP能耗降幅全省第一。污水处理厂全面提标改造,全市城市污水处理率达93.9%

6、,农村生活污水处理设施覆盖率达到40%。市区人均公园绿地达到14.51平方公里,林木覆盖率达25.3%,建成国家森林城市。  (二)主要经验  1、规划引领。坚持规划先行的理念,以科学的规划优化城乡空间布局,统筹区域发展。按照建设特大城市、城乡互动发展的要求,全市一盘棋科学编制了城乡融合、相互衔接的全市城镇布局总体规划,“一体两翼、七区一体”的区域性中心城市框架基本确立,全市形成以中心城区特大城市为主体,江阴(澄江)、宜兴(宜城)两个大中城市为两翼,江阴华士、宜兴官林、锡山东港、惠山洛社等十二个城镇组团为纽带的“1+2+12”三

7、级城镇体系。在此基础上,以网络化为基本点,统筹编制了节约集约的土地利用布局规划、“半小时都市圈”交通结构规划、“沿江、沿路、沿湖”产业结构规划和12个新市镇、182个农村新型社区控制性详细规划,实现城乡规划的全覆盖。  2、产业推动。把优化产业布局、打造现代产业体系作为推动城镇化发展的重要战略,构建产城融合的良好局面。以“城市南进、产业北移”和“城乡统筹”为契机,加快推进产业向县城镇和重点镇园区集中集聚,农业向规模经营集中,农民向县城镇、重点镇和新型社区集中,逐步形成以传统工业强镇江阴新桥、交通枢纽新城锡山安镇、生态旅游强镇惠山

8、阳山、产业转移承接强镇滨湖胡埭为代表的四类重点镇发展模式。产业的集聚转移和更新换代,促进多渠道开发就业岗位,吸纳农村富余劳动力,带动农村种植业、养殖业和二、三产业的融合发展,进而推动公共服务资源和基础设施向城郊和农村地区延伸覆盖。  3、设施先行。大力统筹城镇重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