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40800318
大小:28.50 KB
页数:5页
时间:2019-08-07
《咸宁茶叶历史》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咸宁市上古为楚地,秦属南郡,汉属江夏郡,三国为东吴武昌郡,唐为鄂州而辖五县:江夏(今咸安在内)、永兴(今通山在内)、武昌、蒲圻(今赤壁、嘉鱼在内)、唐年(今崇阳、通城在内)。唐以后或分属武昌郡和兴国军或统属武昌路、武昌府。咸宁自古产茶,古籍称“鄂州茶”、“武昌茶”和“兴国茶”。 一、咸宁茶叶史 咸宁茶叶历史起源甚早,晋代便有“入武昌山采茗”的记载,其时咸宁属武昌郡,唯九宫山是大山,“武昌山”当指九宫山一带。唐陆羽《茶经•茶之出》有江南茶“出鄂州”之语,今咸宁是唐鄂州主体,也应是当时主要产茶区,其时唐年(今崇阳、通城)和蒲圻两县大黑茶甚著名。宋代咸宁茶事达到全盛期,兴国军以产片茶出名,苏
2、东坡来游并品茶留诗。已有“进宝、双胜、风髓、桃花绝品”等名茶闻世;崇阳(包括通城)以龙泉山的“龙泉茶”(后称小港毛尖)为主的白毛尖质高价好量大,已达“民以茶为业”的盛况。《宋会要•食货志》记:“高宗绍兴三十二年(1152),兴国军之永兴(今阳新)、通山936,555斤,………鄂州之蒲圻、江夏、通城、武昌、嘉鱼、咸宁、崇阳177,710斤12两”。可见咸宁在宋代已形成以兴国军和崇阳为主导的产茶大区,茶质、数量和效益都是很高的,此为咸宁茶第一盛期。元、明两朝,因茶马官市剥削过重及受崇阳宋代县令张咏“拔茶植桑”的影响,兴国、崇阳茶事渐衰,重心转入蒲圻羊楼洞,改片茶(蒸青团饼茶)为“帽合茶”,初步
3、占领边蒙市场,羊楼洞开始成为湖北著名的茶叶市场。 清康熙三十六年(1697)废茶马市,茶叶交易不受官府控制,咸宁茶得到大发展,乾隆年间,仅羊楼洞一地便年产帽合茶80万斤。晋商渠家携巨资入咸宁,首先在羊楼洞开“三玉川、巨盛川”两茶庄,后茶庄速增,遍及咸宁各地,老青砖茶成了咸宁主产,统占了边蒙市场。 道光四年(1824),广州茶商均从大福始至通山杨芳林购红茶运至广州销英国,杨芳林“瑶山红茶”渐渐声满伦敦。从此咸宁红茶大盛,形成杨芳林、柏墩、龙港、羊楼洞、大沙坪五大茶镇,百多家茶庄生产红茶外销英、俄等国,杨芳林盛时年产红茶23,000箱,羊楼洞最盛时年产红茶10万箱,红茶庄达50余家。 1
4、9世纪末,英国转向其殖民地印度和锡兰购茶,华茶受排斥,咸宁红茶突然衰落,转为由俄商和晋商大量投资的老青砖茶生产(也收制小部分红茶),其时俄国一年从湖北进口90余万担茶叶,主要是在咸宁,至使羊楼洞茶庄盛而不衰,其余咸宁四大茶镇也茶事兴隆。 咸宁茶经清末民初百年极盛之后,于抗战时彻底衰落,茶庄倒闭、茶镇破败、茶园荒芜,在宋代便“民以茶为业”的咸宁到1949年仅有茶园3.58万亩,产茶仅2.4万担,不到前鼎盛期的l%了。 解放后四十多年,咸宁茶事逐渐恢复,先是以赵李桥砖茶厂为调控中心,以边销老青砖茶为主产,逐年增长,到1977年,产量回升到18万担。这前后开始细茶生产,逐步研制出“咸宁剑春”
5、等一批名优绿茶和花茶,形成以国营羊楼洞茶场为龙头的一大批细茶生产经销场(厂),技术、设备、工艺、科研、管理均有很大的发展,到1988年,全市有生产、加工场(厂)1500多家,总产值由1949年的54万元上升到3,000万元。之后的几年,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咸宁茶人着手大力开发茶叶经济,一批名优茶日益转精,在国内国际都具有一定知名度,整体性的宏观开发规划在酝酿、成熟着,大幅度开辟新茶园、彻底改造老茶园、全方位发展老青茶、红茶和名优特新绿茶和花茶的势头已经形成。目前全市拥有大小茶场1000多个,其中万亩以上茶叶基地3个,千亩以上茶场19个,茶叶总种植面积15万多亩,年产茶26万担、13000多
6、吨,是全国砖茶规模最大的产区。咸宁茶叶超越古代鼎盛期的时机已经到来,茶叶经济已重新成为整个咸宁经济的重要支柱。 二、丰富多彩的咸宁茶文化 (一)湖北绿茶故乡之一 咸宁赤壁是我国绿茶的故乡,茶叶的栽培与加工在赤壁有着悠久的历史。全市现有茶园面积13.48万亩,其中无性系良种园0.93万亩,占总面积的7.4%,赤壁市4800亩,其中羊楼洞茶场3200亩;咸安区2000亩;通城县2000亩。全市有万亩茶场一个,即国营羊楼洞茶场;万亩以上乡镇2个,即赤壁神山、新店;有千亩以上茶场4个,即咸安的浮山茶场、崇阳的鸡鸣峰茶场、桂花茶场、通山闯王的虎头山茶场。 (二)融茶、道为一体的禅宗文化 茶
7、是商品也是文化,咸宁茶文化极为古老极为丰富,总体说来,它根植于九宫山的道教文化。中国古茶是始传于道徒寺僧之手的,有“茶道一味,茶禅一味”之说。道家理论和后来的道教是中国文化的精髓,佛教是外来的,受中国道教影响而“释道合流”,后演变出极接近于道教的“禅宗”,故道与禅可视为一体。宋徽宗的《大观茶论》论中国茶的精神境界为“清和淡洁,韵高致静”,这便是中国茶文化的主旨,它正与道家的“清静无为”相合。陆羽早年为僧,不堪其苦而还俗品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