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脓性中耳炎

化脓性中耳炎

ID:40792277

大小:37.00 KB

页数:11页

时间:2019-08-07

化脓性中耳炎_第1页
化脓性中耳炎_第2页
化脓性中耳炎_第3页
化脓性中耳炎_第4页
化脓性中耳炎_第5页
资源描述:

《化脓性中耳炎》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化脓性中耳炎可分为急性化脓性中耳炎和慢性化脓性中耳炎。【急性化脓性中耳炎】一、概念化脓性中耳炎是中耳粘膜的化脓性炎症,好发于儿童,亦是小儿听力损失的常见病因。急性化脓性中耳炎为儿童期常见的感染性疾病,发病率高,易复发,并发症和后遗症多。耳镜检查、耳部触诊等辅助检查有助于确诊化脓性中耳炎。控制感染,通畅引流,去除病因为其治疗原则。二、病因:急性化脓性中耳炎的主要致病菌:肺炎链球菌、流感嗜血杆菌、葡萄球菌、乙型溶血性链球菌和铜绿假单胞菌等,前两种多见于小儿。致病菌进入中耳的主要途径1.咽鼓管途径(最常见)(1

2、)急性上呼吸道感染时:细菌经患者咽鼓管侵入中耳,引起感染。(2)急性传染病期间:如麻疹、猩红热、百日咳等,可通过咽鼓管途径并发急性化脓性中耳炎,本病也可成为这些传染病的局部表现。(3)不当的捏鼻鼓气或擤鼻:患者曾在污水中游泳或跳水,不适当的咽鼓管吹张或鼻腔治疗等,使细菌顺着咽鼓管侵入中耳。(4)特殊的咽鼓管结构:婴幼儿咽鼓管管腔短、内径宽、鼓室口位置低,咽部细菌或分泌物易经此途径侵入鼓室。如宝宝平卧吃奶时,乳汁可经咽鼓管流入中耳,引发感染。2.外耳道鼓膜途径 鼓膜外伤以及不符合无菌操作的鼓膜穿刺、鼓室置管

3、,容易导致病菌由外耳道直接进入中耳。3.血行感染(极少见)三、症状1.全身症状:鼓膜穿孔前,全身症状较明显,可有畏寒、发热、怠倦及食欲减退,小儿全身症状通常较成人严重,,可有高热、惊厥,常伴呕吐、腹泻等消化道症状。鼓膜穿孔后,体温逐渐下降,全身症状亦明显减轻。2.耳痛:为本病的早期症状。患者感耳深部钝痛或搏动性跳痛,疼痛可三叉神经放射至同侧额、颞、顶部、牙及整个半侧头部,吞咽、咳嗽、喷嚏时耳痛加重,儿童剧烈者夜不成眠,烦躁不安。婴幼儿则哭闹不休。一旦鼓膜出现自发性穿孔或行鼓膜切开术后,脓液向外宣泄,疼痛顿

4、减。3.耳鸣及听力减弱:患耳可有搏动性耳鸣,听力逐渐下降。耳痛剧烈者,轻度的耳聋可不被患者察觉。鼓室穿孔后听力反而提高。如病变侵入内耳,可出现眩晕和感音性聋。4.耳漏:鼓膜穿孔耳内有液体流出,初为浆液血性,以后变为粘液脓性。如分泌物量甚多,提示分泌物不仅来自于鼓室,亦来源于鼓窦、乳突。四、检查(一)耳镜检查起病早期,鼓膜松弛部充血,捶骨柄及紧张部周边可见放射状扩张的血管。 继之鼓膜弥漫性充血、肿胀、向外膨出,正常标志难以辨识,局部可见小黄点。如炎症不能得到及时控制,即发展为鼓膜穿孔。穿孔一般开始甚小,不易

5、看清,彻底情节外耳导后,方见穿孔处有搏动亮点,实为脓液从该处涌出。坏死型者鼓膜迅速溶溃,形成大穿孔。(二)耳部触诊乳突部可有轻微压痛,鼓窦区较明显;(三)听力检查多为传导性聋,少数病人可因耳蜗受累而出现混合性聋或感音神经性聋。(四)血液检查血象白细胞总数增多,多形核白细胞增加,鼓膜穿孔后血象渐趋正常。五、疾病治疗  控制感染,通畅引流,去除病因为其治疗原则。全身治疗及早应用足量抗生素或其他抗菌药物控制感染,务求彻底治愈。一般可用青霉素类、头孢类等药物。如早期治疗及时得当,可防止鼓膜穿孔。规模穿孔后取脓液作

6、细菌培养及药敏试验。参照其结果改用敏感的抗生素。抗生素需使用10天左右,注意休息,疏通大便。全身症状重者给以补液等支持疗法。小儿鼓膜较厚,不易穿孔,为避免感染蔓延至颅内必要时可考虑鼓膜切开术,通畅引流缩短病程,防止并发症。若出现乳突气房融溃积脓时,应及时行乳突切开术。  急性化脓性中耳炎病程超过6~8周,病变侵及中耳粘膜、骨膜或深达骨质造成不可逆损伤称为慢性化脓性中耳炎。儿童期慢性化脓性中耳炎往往需要待患儿咽鼓管功能改善后手术治疗。[1]【慢性化脓性中耳炎】一、病因慢性化脓性中耳炎常见的病因有:(一)急性

7、炎症迁延不愈  急性化脓性中耳炎未获得彻底的治疗,或细菌毒力强,患者的抵抗力低,病变迁延至慢性,此为常见原因;(二)咽鼓管功能异常咽鼓管功能异常,导致乳突气化不良,可能与本病的发生有一定关系。在慢性化脓性中耳炎患者中,乳突气化不良者居多,但其确切关系尚不清楚;(三)病变严重、深达骨质  急性坏死性中耳炎,病变深达骨膜及骨质,组织破坏严重;(四)邻近器官病变  鼻部或咽部的慢性病变,如腺样体肥大、慢性扁桃体炎、慢性鼻窦炎等反复发作导致中耳炎症的反复发作;(五)机体抵抗力下降,免疫能力低下  急性传染病,合并

8、有慢性病,或营养不良及贫血等,如猩红热、麻疹、肺结核等,特别是婴幼儿,造成机体抵抗力下降,免疫能力低下,使急性中耳炎易演变为慢性。二、致病菌  常见的致病菌为金黄色葡萄球菌,绿脓假单胞菌,以及变形杆菌、克雷伯杆菌等。值得注意的是:  1.病程较长者,常出现两种以上细菌的混合感染;  2.常见致病菌可因地区不同而异;  3.经过一段时间后致病菌种可发生改变;  4.需氧菌与无芽孢厌氧菌的混合感染正受到关注,个别病例可出现真菌的混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