净土宗历代祖师

净土宗历代祖师

ID:40786527

大小:341.33 KB

页数:18页

时间:2019-08-07

净土宗历代祖师_第1页
净土宗历代祖师_第2页
净土宗历代祖师_第3页
净土宗历代祖师_第4页
净土宗历代祖师_第5页
资源描述:

《净土宗历代祖师》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净土宗祖师传承净土宗不像其他宗派有师徒授受的法系,所以没有祖师的直接传承系统。一千多年来,虽然阐扬此宗的祖师很多,也有广大的信仰群众,但是直到宋朝石芝宗晓法师,才将历代弘扬净土法门而有重大贡献者,像慧远、善导、承远、法照、少康、延寿和省常等诸位大师,列为莲宗七祖。到了明代,又举云栖袾宏、藕益智旭为第八、第九祖。清代则有行策、省庵、彻悟等诸大师为第十、十一、十二祖。近人推印光大师为第十三祖。一、初祖--庐山慧远大师(西元三三四--四一六年)慧远大师,东晋雁门楼烦人,年十三,游学洛阳,博综六经,尤善老庄。二十一岁,入太

2、行山,与弟慧持依止道安大师听讲《般若经》,乃谓“九流异议皆糠秕耳”。於是,与弟同礼道安大师出家,昼夜精勤,以弘扬大法为已任,深得道安大师器重。年二十四,便代道安大师宣讲《般若》实羲,多引《庄子》为比类说明,以应问难,使惑者晓然领解。自是,道安大师特许慧远不废俗书,并常赞叹:“使道流东国,其在远乎!”后来因北方战乱,慧远与弟及数十人避难到荆州、浔阳一带,见庐山清净,乃居止龙泉精舍。时江州刺史桓伊惊其才智,为创东林寺。慧远於该寺供奉阿育王像,并构筑龛室,立图写佛影,日夜率众修行,道俗闻风云集。於是与刘遗民、雷次宗、周续

3、之等缁素一百二十三人於般若台上,阿弥陀佛像前,共结白莲社,同修西方净业,期生净土,乃为后世结社念佛的滥觞。慧远的净土思想,以《般舟三昧经》的念佛三昧为主。般舟意为佛立、出现,三昧即定。般舟三昧为定中见佛的念佛观,属於“观想念佛”,而非“持名念佛”。此种念佛方式注重观念,与禅观同趣,故慧远大师虽未倡禅净合一的理论,实则已启后世“禅净双修”的端绪。刘遗民修此念佛三昧,常得见佛。慧远一生亦三见圣容,撰有〈念佛三昧诗集序〉。羲熙十二年(西元四一六年)七月晦夕,於定中见阿弥陀佛身满虚空,圆光之中,观音势至分立左右。社中已往生

4、者,如佛陀耶舍、慧持、慧永、刘遗民等亦在其侧。阿弥陀佛向慧远道:“我以本愿力故,来安慰汝。七日后,汝当生我国。”慧远出定后,告诉弟子们:“我居此十一年中,三睹圣相。今复再见,必生净土无疑。”又七日,自制遗诫,端坐入寂。僧腊六十二,世寿八十三。谢灵运撰文建碑,宗炳复立碑於寺门。慧远大师著作甚多,有《庐山集》十卷、〈大智度论抄序〉、《大乘大羲章》、《明报应论》、《沙门不敬王者论》、《法性论》等。晋安帝敕谥“庐山尊者”、“鸿胪大乡”、“白莲社主”;唐宣宗追谥“辩觉大师”,南唐李先主追谥“正觉大师”、宋太宗追谥“圆悟大师”

5、,宋孝宗谥“等遍正觉圆悟大师”。其伟德永为后世所钦仰。二、二祖--善导大师(西元六一三--六八一年)善导大师,隋末唐初山东临淄人(一说安徽泗州人),俗姓朱,号终南大师。少即出家,见西方变相图,深受感动,乃立愿往生净土。受具足戒后,与妙开律师共研《观无量寿经》,信此观门乃解脱生死之法。贞观十九年,赴西河玄中寺拜谒道绰,见大师“净土九品道场”说“修馀行业,迂僻难成,唯此法门,速超生死”,因而专事念佛,昼夜勤苦礼诵,遂得念佛三昧,於定中亲见庄严净土。后至长安弘化,书写《阿弥陀经》十万卷,画极乐变相图三百幅。行持精严,恒常

6、跪诵佛名,力竭方休。三十馀年护持戒法,秋毫不犯。身穿粗衣,心甘恶食,严以律已,宽以待人,一意弘扬净土。曾在西京寺内与金刚法师论议念佛的胜劣,当下立誓:“若念佛往生果是真实,堂内诸像皆当放光;若是虚诞,则使我堕地狱。”语毕,堂内诸像果然大放光明。其后至长安,道俗皆受感化,由此掀起修行净土的风潮。或有诵《阿弥陀经》十万至三十万遍者,或有日课佛名一万至十万遍者,或有得念佛三昧而往生净土者,当时热烈情况可见一斑。有人问善导大师:“念佛真可往生净土吗?”师答:“如汝所念,遂汝所愿。”乃自念佛一声,立时有一道光明从口而出;念佛

7、十声至百声,就有十道、百道光明从口而出。目睹此一异象者,对大师所提倡净土法门,信仰归依,终身不悔。所以善导大师被尊为“弥陀化身”,又号“光明和尚”。大师的著作有《观无量寿经羲疏》、《转经行道愿往生净土法事赞》、《往生礼赞偈》、《般若三昧行道行生赞》等。其中,以《观无量寿经羲疏》最能代表善导大师的净土思想。对於《观无量寿经》的研究,在当时十分盛行,天台智者大师、三论嘉祥吉藏大师、净影寺慧远大师各以自宗立场注疏,唯皆不同意仅憑口头唱名就能往生西方,更不主张凡夫可入报土。而善导大师的《观经羲疏》中却大力的主张:凡夫众生称

8、名念佛,即可在如来的强大本愿摄引下,往生报土。此乃承继昙鸾大师及道绰大师的思想,以末法时代必须称名念佛,作为往生西方净土的易行道思想。高宗永隆二年,一日,善导大师忽对弟子言:“此身可厌,诸苦逼迫,无暂休息,我将西归。”乃登柳树,向西祝愿:“愿佛接我。菩萨助我,令我此心,不失正念,不起惊怖,得生安养。”愿毕,於树上端身立化。世寿六十九。高宗以其念佛口出光明,又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