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公文化的源头

ID:40784813

大小:35.50 KB

页数:8页

时间:2019-08-07

关公文化的源头_第1页
关公文化的源头_第2页
关公文化的源头_第3页
关公文化的源头_第4页
关公文化的源头_第5页
资源描述:

《关公文化的源头》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关公文化的源头  关公文化源远流长,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在规范和造就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诸方面,曾产生过广泛而深远的影响。它不仅深深扎根于广袤的中国大地,而且早就随着华人飘洋过海传播于世界许多地方了。新中国成立后,我国大陆关公文化热曾经沉寂了一段时间,但随着改革开放逐步深入,关公文化在东南沿海又开始逐渐升温,内地也开始受到影响。从其趋势看,关公文化热有可能在大陆再度兴起。为了继承这份宝贵的文化遗产,使之比以往更健康地发展,为改革开放服务,为两个文明建设服务,我们认为对关公文化有必

2、要重新思考,系统研究。在此,我们仅就关公文化的源头问题谈点粗浅的看法,不当之处,敬请指教。    一、山西运城是关公的出生地,不是关公文化的源头    关公研究会孟海生先生在《关公文化起源及关公生平》①中说:“运城是关公文化发源地与关公文化发展的直根。”又说:  从目前史料上看,关羽的一生大略是:17岁结婚,18岁生儿子关平,29岁前后,因当地盐商欺压百姓,关羽铤身赴险,杀其“党族”等后,出逃到河北涿州,结识张飞,再而刘备,三人“恩若兄弟”,金兰盟誓,从而跟随刘备,为“匡复汉室”南征北

3、战。  我们先对上述史料提出两点质疑:  (一)出逃原因  陈寿《三国志·关羽传》只说关羽“亡命奔涿郡”,没说是何原因。裴松之亦是河东人,与关公同乡,在注《三国志》时,也没有说明为何“亡命”。《关圣帝君生平传略》②说:  (关公)年十七娶妻并得三子。东汉末年,天下倥偬,禀父母曰儿已有后,足奉祖,尔今汉室将烬,乱臣贼子,纷纷蜂起,当为匡扶之业。旋离家,奔波五载至涿州与刘备及张飞遇。  根本没有说杀人之事。张德成、崔元和在《常平家庙——关公文化的拓展和延伸》③中,提到过关公年轻时在家乡打死

4、人的事,但他们不是说的据“史料”,而是:  据关公故里的民间传说,少读《春秋》而深明大义的关公,在年轻之际,因不满当地恶霸横行乡里,便仗义而起,将恶霸打死后出逃他乡。  孟文坐实为“盐商”,且杀人远不止一个两个,而是其“‘党族’等”,不知所据是何“史料”?大家都知道,解盐质地比海盐、井盐均好,解州之民以此为生,与盐商产生矛盾,乃是情理中事,但关公是否杀过盐商的“‘党族’等”,则须以史为据。  (二)金兰盟誓问题  查《三国志·关羽传》及刘备、张飞诸人传记,均无“金兰盟誓”之事,只有“恩若

5、兄弟”等语。《老圃丛谈》④对结义之事也持否定态度:  刘备与关羽、张飞本无桃园结义之事,正史但言“先主与二人寝则同床,恩若兄弟,而稠人广坐,侍立终日”,小说因此遂捏造桃园结义之事。然则曹操厚遇刘备,亦出则同舆,坐则同席,岂曹、刘二人亦结义兄弟乎?  孟文虽有意回避了小说“桃园结义”一词,但“金兰盟誓”仍然是指结义为兄弟。事实上,史书所记是说刘备与关羽、张飞本来是君臣关系,而他们却像兄弟一样亲密无间,这就是“恩若兄弟”的正解。后人往往不注意前后语言所表达的整体意思,而误以为他们是结义兄弟,且“

6、恩若兄弟”的“若”字,已明言其关系并不是结义兄弟,只是关系像兄弟一般亲密。若果真是“金兰盟誓”,那就是典型的结义兄弟,而不需用“若”字了。那么张飞的两个女儿与刘备的儿子刘禅也就是兄妹了,也就不应该相继给刘禅为皇后了。  再就孟文所说的关公文化的“发源地”即本文所谓源头问题,谈谈我们的看法。  关公前三十年在其家乡只不过是一个普通人,如同他的祖祖辈辈一样:从小上学读书,长大结婚生子,如果不是后来“亡命涿州”,则最终“老于户牖之下”,“人皆得以隶使之”,安能形成关公文化?即使如孟文所说,关公铤身

7、赴险,杀了盐商的“‘党族’等”,也仍然只是一个普通人。因为在汉末那种大动荡的年代里,像关公这样铤身赴险的人所在多有,推而广之,此前此后历朝各代,像关公这样铤身赴险的人也不少见,却从来没有谁因此而形成一种文化现象。因此,把关公的出生地解州即今之山西运城说成是“关公文化的发源地”,明显是缺乏事实根据的。  孔子文化的源头在其家乡山东曲阜,是因为孔子一生除了周游列国时离开家乡一段很短的时间之外,基本上都在其家乡授徒讲学,所谓“弟子三千,贤人七十”是就他一生教学的总成就而言的。此外则是在家乡著《春秋》

8、,删定《诗经》,整理古代文化遗产,他在教学与学术研究时提出了以“仁”为核心的一整套儒家学说,为促进中国和世界的文明作出了不朽的贡献。而关公自30岁前后逃离家乡之后,直到60岁壮烈牺牲,再也没有回过家乡山西运城。而前三十年在家乡又只是芸芸众生之一员,史书对其前三十年除“亡命奔涿郡”一句之外,没有任何记载,所以不能凭空判定其家乡为关公文化的源头。  山西运城最引以为自豪的是其家乡的关庙,那恢宏的气势,历代帝王的封谥,的确是全国第一。可惜,据张德成、崔元和考证,那是金大定17年以后的产物,而那时关公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正文描述:

《关公文化的源头》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关公文化的源头  关公文化源远流长,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在规范和造就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诸方面,曾产生过广泛而深远的影响。它不仅深深扎根于广袤的中国大地,而且早就随着华人飘洋过海传播于世界许多地方了。新中国成立后,我国大陆关公文化热曾经沉寂了一段时间,但随着改革开放逐步深入,关公文化在东南沿海又开始逐渐升温,内地也开始受到影响。从其趋势看,关公文化热有可能在大陆再度兴起。为了继承这份宝贵的文化遗产,使之比以往更健康地发展,为改革开放服务,为两个文明建设服务,我们认为对关公文化有必

2、要重新思考,系统研究。在此,我们仅就关公文化的源头问题谈点粗浅的看法,不当之处,敬请指教。    一、山西运城是关公的出生地,不是关公文化的源头    关公研究会孟海生先生在《关公文化起源及关公生平》①中说:“运城是关公文化发源地与关公文化发展的直根。”又说:  从目前史料上看,关羽的一生大略是:17岁结婚,18岁生儿子关平,29岁前后,因当地盐商欺压百姓,关羽铤身赴险,杀其“党族”等后,出逃到河北涿州,结识张飞,再而刘备,三人“恩若兄弟”,金兰盟誓,从而跟随刘备,为“匡复汉室”南征北

3、战。  我们先对上述史料提出两点质疑:  (一)出逃原因  陈寿《三国志·关羽传》只说关羽“亡命奔涿郡”,没说是何原因。裴松之亦是河东人,与关公同乡,在注《三国志》时,也没有说明为何“亡命”。《关圣帝君生平传略》②说:  (关公)年十七娶妻并得三子。东汉末年,天下倥偬,禀父母曰儿已有后,足奉祖,尔今汉室将烬,乱臣贼子,纷纷蜂起,当为匡扶之业。旋离家,奔波五载至涿州与刘备及张飞遇。  根本没有说杀人之事。张德成、崔元和在《常平家庙——关公文化的拓展和延伸》③中,提到过关公年轻时在家乡打死

4、人的事,但他们不是说的据“史料”,而是:  据关公故里的民间传说,少读《春秋》而深明大义的关公,在年轻之际,因不满当地恶霸横行乡里,便仗义而起,将恶霸打死后出逃他乡。  孟文坐实为“盐商”,且杀人远不止一个两个,而是其“‘党族’等”,不知所据是何“史料”?大家都知道,解盐质地比海盐、井盐均好,解州之民以此为生,与盐商产生矛盾,乃是情理中事,但关公是否杀过盐商的“‘党族’等”,则须以史为据。  (二)金兰盟誓问题  查《三国志·关羽传》及刘备、张飞诸人传记,均无“金兰盟誓”之事,只有“恩若

5、兄弟”等语。《老圃丛谈》④对结义之事也持否定态度:  刘备与关羽、张飞本无桃园结义之事,正史但言“先主与二人寝则同床,恩若兄弟,而稠人广坐,侍立终日”,小说因此遂捏造桃园结义之事。然则曹操厚遇刘备,亦出则同舆,坐则同席,岂曹、刘二人亦结义兄弟乎?  孟文虽有意回避了小说“桃园结义”一词,但“金兰盟誓”仍然是指结义为兄弟。事实上,史书所记是说刘备与关羽、张飞本来是君臣关系,而他们却像兄弟一样亲密无间,这就是“恩若兄弟”的正解。后人往往不注意前后语言所表达的整体意思,而误以为他们是结义兄弟,且“

6、恩若兄弟”的“若”字,已明言其关系并不是结义兄弟,只是关系像兄弟一般亲密。若果真是“金兰盟誓”,那就是典型的结义兄弟,而不需用“若”字了。那么张飞的两个女儿与刘备的儿子刘禅也就是兄妹了,也就不应该相继给刘禅为皇后了。  再就孟文所说的关公文化的“发源地”即本文所谓源头问题,谈谈我们的看法。  关公前三十年在其家乡只不过是一个普通人,如同他的祖祖辈辈一样:从小上学读书,长大结婚生子,如果不是后来“亡命涿州”,则最终“老于户牖之下”,“人皆得以隶使之”,安能形成关公文化?即使如孟文所说,关公铤身

7、赴险,杀了盐商的“‘党族’等”,也仍然只是一个普通人。因为在汉末那种大动荡的年代里,像关公这样铤身赴险的人所在多有,推而广之,此前此后历朝各代,像关公这样铤身赴险的人也不少见,却从来没有谁因此而形成一种文化现象。因此,把关公的出生地解州即今之山西运城说成是“关公文化的发源地”,明显是缺乏事实根据的。  孔子文化的源头在其家乡山东曲阜,是因为孔子一生除了周游列国时离开家乡一段很短的时间之外,基本上都在其家乡授徒讲学,所谓“弟子三千,贤人七十”是就他一生教学的总成就而言的。此外则是在家乡著《春秋》

8、,删定《诗经》,整理古代文化遗产,他在教学与学术研究时提出了以“仁”为核心的一整套儒家学说,为促进中国和世界的文明作出了不朽的贡献。而关公自30岁前后逃离家乡之后,直到60岁壮烈牺牲,再也没有回过家乡山西运城。而前三十年在家乡又只是芸芸众生之一员,史书对其前三十年除“亡命奔涿郡”一句之外,没有任何记载,所以不能凭空判定其家乡为关公文化的源头。  山西运城最引以为自豪的是其家乡的关庙,那恢宏的气势,历代帝王的封谥,的确是全国第一。可惜,据张德成、崔元和考证,那是金大定17年以后的产物,而那时关公

显示全部收起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