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40783266
大小:2.62 MB
页数:21页
时间:2019-08-07
《《古代诗词三首》课件1》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木兰诗观刈麦破阵子作品简介《木兰诗》又叫《木兰辞》,选自宋朝郭茂倩(qiàn)编的《乐府诗集》,这是南北朝时北方的一首民歌。北朝民歌以《乐府诗集》所载“梁鼓角横吹曲”为主。这是当时北方民族一种在马上演奏的军乐,因为乐器有鼓有角,所以也叫“鼓角横吹曲”。《木兰诗》则是北朝乐府民歌的代表作。它以诚挚的感情和铺叙对照、渲染得表现手法,集中地描绘了一个平凡女子——木兰代父从军和她解甲还乡的不平凡的经历。千百年来,这一巾帼英雄的形象家喻户晓,深受人们得喜爱。时代背景木兰诗》产生的时代,当在西魏。那时正是南北朝时期南北对峙,战争是北朝社会
2、一个最突出的现象,整个北朝的历史几乎与战争相终始,在初期“五胡十六国”的130多年中,战争尤为频繁。五六世纪间,我国北方少数民族鲜卑族与柔然族在黑山、燕山地区进行过长期的战争。这与诗里所写的木兰出征路线正相吻合。这可能就是《木兰诗》的历史背影。一二三1.停机叹息2.代父从军3.出征准备征途跋涉4.十年征战5.辞官还乡6.合家欢聚7.比喻赞美详略详沉吟忙碌缠绵苍凉从容欢乐诙谐结构层次木兰诗艺术特色1.叙述情节详略得当,突出人物性格的丰富性。2.具有民歌风格。(语言生动质朴,运用顶真、问答、排比、复沓、对偶等句式)3.风格明朗刚健
3、,质朴生动。这首叙事诗塑造了花木兰这个不朽的女英雄形象。她既是一个云鬓花黄的少女,又是一个金戈铁马的战士。在国家需要的时候,她挺身而出,驰骋沙场,立下汗马功劳。得胜归来之后,她又谢绝高官,返回家园,重新从事和平劳动。她爱亲人也爱国家,把对国家对亲人的责任感融合在一起。木兰的形象,集中体现出中华民族的勤劳、善良机智、勇敢、刚毅、敦朴的优秀品质,表现了古代劳动妇女英雄和爱国情怀。题解《观刈麦》是白居易任周至县县尉时有感于当地人民劳动艰苦、生活贫困所写的一首诗,作品对造成人民贫困之源的繁重租税提出指责。无功无德又不劳动却能丰衣足食而
4、深感愧疚,表现了一个有良心的封建官吏的人道主义精神。这首诗作于唐宪宗元和二年(807),诗人三十六岁。周至县在今陕西省西安市西。县尉在县里主管缉捕盗贼、征收捐税等事。正因为白居易主管此事;所以他对劳动人民在这方面所受的灾难也知道得最清楚。田家少闲月,五月人倍忙。妇姑荷箪食,童稚携壶浆。足蒸暑土气,背灼炎天光。力尽不知热,但惜夏日长。复有贫妇人,抱子在其旁。右手秉遗穗,左臂悬敝筐。家田输税尽,拾此充饥肠。今我何功德,曾不事农桑。吏禄三百石,岁晏有余粮。念此私自愧,尽日不能忘。描写悲惨场景议论交代时间地点全家出动忙碌艰辛农人心理活
5、动贫妇抱子拾麦穗赋税沉重不劳而获(触景生情全诗精华)割麦者农民的艰辛拾麦者赋税的繁重官员生活舒适鲜明对比层次结构白居易白居易(公元772年-846年),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字乐天,晚年号香山居士。祖籍太原(今山西太原南),后迁下(今陕西渭南北),一身经历了代宗、德宗、宪宗、穆宗、敬宗、文宗、武宗七朝。曾任过周至尉、左拾遗、左赞善大夫、江州司马、杭州刺史、苏州刺史、太子少傅等官。白居易前期有热情,有锐气,是个同情人民,敢于反映民间疾苦,敢于揭露官场贵族黑暗面的官吏和诗人。后期锐气消失,棱角磨平,潜心佛事,以知足长乐“独善其身
6、”自居。白居易的诗歌以通俗浅显著称,据说能够流传于老太太、兵士、僧徒口中。现存白诗近三千首,数量当推为唐代诗人之冠。今留有作品三千多首,他自己分之为讽谕诗、闲适诗、感伤诗、杂律诗四类,元稹为之编辑为《白氏长庆集》。画面一烈日割麦画面二抱子拾穗两幅画面(矛盾心理)景物描写夜来南风起,小麦覆陇黄。语言描写家田输税尽,拾此充饥肠。心理描写力尽不知热,但惜夏日长。描写方法为了早日将粮食抢收进仓,劳动人民不顾炎阳灼晒,不顾自己筋疲力尽,争分夺秒,拼命干活。其中“惜”写出了劳动人民的一种反常心理,耐人寻味,更令人心酸不已。作者将农民与自己
7、进行对比,表达作者怎样的感情?惭愧,谴责自己;对统治者的批判;对劳动人民的深切同情。破阵子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沙场秋点兵!马作的卢飞快,弓如霹雳弦惊。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可怜白发生!为陈同甫赋壮语以寄之破阵子,一名《十拍子》。唐教坊曲。陈旸《乐书》:“唐《破阵乐》属龟兹部,秦王(李世民)所制,舞用二千人,皆画衣甲,执旗旆。外藩镇春衣犒军设乐,亦舞此曲,兼马军入场,尤壮观也。”(《秦王破阵乐》为唐开国时之大型武舞曲,震惊一世。玄奘往印度取经时,一国王尝询及之。见所著《大唐西域记
8、》。此双调小令,当是截取舞曲中之一段为之,犹可想见激壮声容。)词牌辛弃疾辛弃疾,南宋著名爱国词人。字幼安,号稼轩,齐州历城(今济南市)人。出生时,山东已为金兵所陷。早年他身怀抗金救国大志,22岁在历城南部山区集结二千多人起义,参加抗金义军,投南宋后,历任承务郎及湖北、湖南、江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