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稀土业软肋难掩

中国稀土业软肋难掩

ID:40772918

大小:29.50 KB

页数:5页

时间:2019-08-07

中国稀土业软肋难掩_第1页
中国稀土业软肋难掩_第2页
中国稀土业软肋难掩_第3页
中国稀土业软肋难掩_第4页
中国稀土业软肋难掩_第5页
资源描述:

《中国稀土业软肋难掩》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中国稀土业软肋难掩2010年初至今,稀土在舆论的褒贬声中起伏。私挖滥采、出口走私、污染浪费、分散经营、低价销售、产能过剩等问题频频见诸报端,稀土资源亟待整合的呼声在2010年年初已经此起彼伏。  就在2010年以前,我国稀土产业还在困境中挣扎,金融危机之后,世界稀土产品需求大幅下滑,2008年上半年,全国稀土价格大幅“跳水”:原矿从7.6万元/吨降到了6.4万元/吨,稀土的标志性产品氧化镨钕从每吨22万元一度下降至每吨13.5万元。  如此背景之下供应全球90%的中国稀土为何被“贱卖”,从商务部、工信部、国土部等与稀土监管相关的各个部委都开始强势监管。  配

2、额之困  2010年12月15日,商务部发言人姚坚在例行发布会上表示,2011年中国出口稀土配额数量仍在与有关部门商讨中,会按市场的需求向外公布。  时至年终,稀土业界都在等待商务部公布“2011年上半年稀土出口配额指标”。在业界看来,配额的政策制定关乎稀土在国际上的定价权,也关乎国内企业的生死存亡。  2010年7月初,商务部公布的2010年下半年稀土出口配额,下半年内外资企业配额总量为7976吨,全年配额总量为30258吨,而2009年全年的配额为50145.1吨,2010年比2009年的配额量锐减。这让企业不知所措。  “2010年下半年的出口配额指标

3、是所有人都始料未及的,我们的外国客户向我们讨说法,我们向谁去讨?”一位因配额减少受到重创的企业负责人向《中国经营报》记者表示,2010年出口配额指标同比下降近70%,幅度之大让企业难以承受。  事实上,最强烈的反应来自国外政府和企业,而非国内企业。美国、日本、欧盟的相关领导人在不同的时间和场合均向中国政府表达不满。  面对国际质疑,“中国46%的储量不能长期供应全球90%的市场”成为最有力的回应,而“环保压力”也是中国限产、减少出口的合理理由。  由于配额政策日趋收紧,原先很多受益于此的利益主体,如企业、地方政府、研究机构等利益开始受损,于是很多相关人士提出

4、了不同的看法。  其中“配额不细分”成为众矢之的,所谓不细分主要是指“轻”“重”稀土配额不细分。包钢稀土(600111,股吧)有限公司总经理多次对媒体提及目前稀土出口配额一刀切的弊端,“珍贵资源没有得到保护,能卖的却卖不了。”而配额大幅削减,使得“一刀切”机制的弊端更加凸显。  但11月10日商务部网站公布的“2011年稀土出口配额申报条件和申报程序”中并没有涉及配额细分的诉求,也就是说“一刀切”的问题在未来半年还将持续。  商务部和工信部的相关人士均对记者表示,既有的出口配额制度是经过多年磨合形成的,虽有弊端,但马上就改并不容易,“在没有找到更好的方案之前

5、,延续旧有的制度是合理的。”  强势监管  国家对稀土的整治始终沿用从减产入手的模式,在业界看来,中国稀土生产长期过剩导致了“稀土卖出白菜价”的结果,当前,国内稀土资源产能达到20万吨,远远大于市场需求的10万吨。  实际上,从2006年“指导性计划”改为“指令性计划”之日起,中国稀土生产就踏上了“计划时代”的旧途,也意味着国家对稀土开采、冶炼的掌控决心愈发强烈。  然而,出乎人们意料的是,“计划手段”并未控制住稀土生产环节的混乱局面,其后的2007年、2009年,国内稀土产量均大幅超过当年的指令性计划指标,2007年的超标幅度达到50%,2009年则大大超

6、过市场需求的50%,国家意图以“限产”拉升稀土价格的努力宣告失败。  与此同时,南北方均存在私挖滥采、疯狂偷矿的现象,与之相联系的就是猖獗的稀土走私犯罪。从近两年海关查获的稀土走私大案可以看出,国内正规企业的减产行动导致了非法活动的日益猖獗。  企业的逆势而行和行业的乱象让国家痛下决心,稀土行业终于在2010年迎来了一次“惊天动地”的变革。从2010年5月开始,生产整顿、储备开局、企业重组、制度修订、配额削减等涉及稀土行业方方面面的政府行为轮番登场,原先习惯了管理部门“雷声大、雨点小”的地方企业真正感受到了政策的杀伤力。  “一个《稀土行业准入条件》,一个《

7、稀土工业污染物排放标准》,两者淘汰的企业数量就在60%以上,未来稀土行业必然是一个新的格局。”北京有色金属设计研究院原副院长王国珍表示,2010年的政策是全方位的整顿,不再是集中于某一个环节,生产、销售、应用都被纳入整治范围,稀土行业面临一次根本性的改变。  中央政策强势整治小企业的背后是中央企业的整装待发。9月,《国务院关于促进企业兼并重组的意见》将稀土列为工作重点,五矿、中铝、中色等涉足有色金属领域的大企业纷纷加快了在四川、江西、湖南、广东、广西等稀土资源丰富的省区攻城略地。  若《稀土工业发展的专项规划(2009-2015年)》提出的“冶炼分离企业由1

8、00家减为20家”的目标顺利实现,届时中国稀土行业的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