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西方传统绘画中的透视法比较

中西方传统绘画中的透视法比较

ID:40758867

大小:19.34 KB

页数:8页

时间:2019-08-07

中西方传统绘画中的透视法比较_第1页
中西方传统绘画中的透视法比较_第2页
中西方传统绘画中的透视法比较_第3页
中西方传统绘画中的透视法比较_第4页
中西方传统绘画中的透视法比较_第5页
资源描述:

《中西方传统绘画中的透视法比较》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中西方传统绘画中的透视法比较  摘要:中西方传统绘画中有截然不同的表示透视的方法,一般认为西方的是“焦点透视”,中国的是“散点透视”。从这两种透视法的形成与发展及其概念的界定,着重分析这两种透视法的异同,并从哲学思想、载体形式、画家身份三个方面探究造成中西方透视法差异的影响因素。  关键词:中西方;焦点透视;散点透视;文化背景  一、透视法中的焦点透视与散点透视  物体由于距离远近不同、方位不同,在视觉上引起不同的反应,这种现象就是透视现象。透视法是绘画技法的基础理论,是在一定的媒介中对形状进行组织的一种方法,能够帮助画家把现实世界中的三维立体空间表现在一个平

2、面的二维画面中。早在春秋战国时期,墨子等人就已发现了针孔成像的原理,到两宋时期有了比较成熟的绘画透视理论,北宋画家郭熙在画论《林泉高致》中提出的“三远”①法理论就是其成熟的标志;而西方在古希腊时期就有了对透视的研究,到文艺复兴时期透视的理论与实践趋于成熟,成为一门科学化的绘画技法。由于地域文化等的差异,使得中西方形成了两种截然不同的表示透视的方法,即“散点透视”和“焦点透视”。  “焦点透视”是指单元式的透视方法,即一个视点、一个视域、一条视平线、一组灭点;“散点透视”是指复元式的透视方法,即多视点、多视域、多视平线、多组灭点。很多人对“散点透视”的说法提出质

3、疑,认为在中国传统绘画中,既找不到产生散点透视的视点,也找不到体现散点透视的透视框架,在历史文献和画论中更找不到论述散点透视的理论依据②,认为中国画根本没有焦点,其透视观念只能称作“远近法”。但笔者认为,具体用哪个词汇来描述中国与西方完全不同的透视方法并不重要,重要的是有这么一个概念可以将他们区分开来,“散点透视”可以表达出中国传统绘画多视点、多角度的特点,又与“焦点透视”在词义上相对应,因此是合适的,本文仍沿用此概念。  我们都知道,中西方绘画都是不断发展变化的,西方后来出现了众多打破焦点透视的画派,例如印象派、构成主义、立体主义等。而中国画也在“西学东渐”

4、中有了融合西方透视观念的新发展,例如近代出现的中国新体画,徐悲鸿、林风眠、李可染等水墨大师将西方绘画元素融入中国画中等。所以这里需要做一个界定,即本文所探讨的中西方绘画指的是中西方的传统绘画,即中国传统国画和西方写实绘画。  二、中西方传统绘画中透视法的异同  (一)相同之处  西方有空气透视、色彩透视、线透视、消逝透视等认识,中国古代亦有“远人无目,远树无枝,远山无石,远水无波”③等对透视的理解。物体近大远小、近者清晰远者模糊等视觉现象是被人眼所共识的不证自明的事实,因为人类眼睛、视觉神经、大脑等的构造和功能是基本一样的,也就是说无论东方人还是西方人,都有相

5、同的视觉生理基础。同时,人们对客观物体的观看方法也基本相同,大约有三种状态―――定点观看、多点观看和动点观看。感知以视觉为基础,因此人们对透视的感知基本是一致的。  (二)不同之处  在表现方式上,西方传统绘画中的“焦点透视”以科学为前提,严格遵循近大远小的客观规律,使画面上的物体有视觉的消失点,其追求的是客观真实的再现,风格是写实的、严谨的,给人以身临其境之感。而中国传统绘画中的“散点透视”忽略真实的透视感,“他的‘艺术意志’不愿在画面上表现透视看法,采取了‘以大观小’的看法,从全面节奏来决定各部分,组织各部分……画家的眼睛不是从固定角度集中于一个透视的焦点

6、,而是流动着飘瞥上下四方,一目千里,把握全境的阴阳开阖、高下起伏的节奏④。”“散点透视”体现出画家追求的是内心真实空间的表现,注重的是人的内心感受,表现的是物体在心中的投影,力求“神似”而不讲求“形似”,讲究画面的“意境”美,画风是写意的。  在观看方式上,西方“焦点透视”描绘的是定点观看的景象,是用静止的眼光看事物,把本来活动的眼睛从理论上加以静止,形成某一角度的定格画面,因此画面中的时间是固定的、没有存在感的,空间是有限的。这使得画面倾向于有穿透力的、洞察的、稳定的表现,体现出一种高度注视的严谨态度。像达?芬奇的《最后的晚餐》就是典型的焦点透视的构图,向画

7、面深处退去的平行线在耶稣的头部聚焦,画面描绘的是耶稣摊开手,说出有人出卖了他后那一刻的情景,门徒们听到此消息时的表情及心理变化都在画面上定格,“那时那刻”的情景被体现得淋璃尽致。相比之下,中国的“散点透视”要灵活得多,它表现出创作者是用运动的眼光分析问题,强调眼睛的自由性、活动性,以游览式的方法记录所要描绘的景物,注意力的不断转移使画面挣脱了“时间”和“空间”的束缚,不在同一视线内、不同空间、不同时间的物象也都可以同时出现在一幅画面中,画面中时空融合,空间具有流动性,景象具有叙事性,构图更自由随意不受画幅限制。中国历史风俗画中的神品―――宋代张择端的《清明上河

8、图》就用鸟瞰全景式构图展现出一座城市的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