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40732164
大小:34.50 KB
页数:3页
时间:2019-08-06
《中国古代史(黄修明)》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一.填空题1.江统为代表提出了徙戎主张2.王导及其族兄王敦协助司马睿建东晋3.寒人担任的另一要职为典签4.公元420年宋武帝刘裕建立了宋5.豫章一带的妇女,有夜浣纱而且成布者,俗称为“鸡鸣布”6.439年(太延五年),北魏灭北凉,统一了北方7.高欢为东魏的实际建立者,东魏迁都邺;宇文泰为西魏的实际建立者,西魏迁都长安8.公元581年,杨坚代周称帝,改国号为隋,建元开皇9.隋朝时,台湾被称为流求;三国时称为夷洲10.建中元年,在宰相杨炎的建议和推动,唐朝实行两税法11.《史通》是我国历史第一部史学理论著作,作者为刘知几12.《通典》是我国第一部典制体通史,即专门记述历代典章制度的通史,作者为杜佑
2、13.杨惠之有“塑圣”之称14.吴道子又名“吴道玄”,有画圣之称二.名词解释1.侨州郡县:东晋政权为安抚北方侨民而在其辖区内用北方地名而设立的州郡县。西晋末年中原战乱,北方人口大量南迁,他们都聚族而居,保持原来的籍贯。东晋政权在北方流寓人口集中的地方,用他们原籍区域名称,设置侨州、侨郡、侨县。主要用于安抚和管理北方人口和北方氏族,以保持北方氏族的封建特权。“土断”实行后,侨州郡县数量减少,隋朝统一后,侨州郡县彻底废除。2.侯景之乱:南朝梁武帝末年,东魏降将侯景发动了叛乱。侯景原为东魏大将,投降梁朝后,于公元548年举兵叛乱。叛军攻破建康、吴郡、广陵等地区烧杀掠夺对南方经济造成巨大破。虽然叛乱在
3、公元552年被平定,但南方政权的统治由此大大削弱。北强南弱的对峙差距进一步扩大加剧。3.宗主督护制:北魏初期的地方基层制度。十六国时期,中原战乱动荡各地豪强地主都聚族而居,建坞堡自守,其特点是宗族性强,军事生产合一。北魏建立倚之为地方基层政权,命令坞堡主为宗主,督护。其坞堡区域内的百姓民户,称之为“宗主督护”。北魏孝文帝改革实施“三长制”,这一制度被废除。4.输庸代役:一种以交纳绢币代替徭役的赋税制。唐代规定每丁每年服役二十天,若不服役则每天交纳绢三尺或布三尺七寸五分,这种以绢布代替徭役的方式叫“庸”。它产生于隋代,普遍实施于唐朝,它的推广使农民有更多的时间安排农田事务,对促进农业生产发展有积
4、极作用。5.甘露之变:唐朝统治后期统治集团内部夺权的斗争。唐中宗大和九年,宰相李训、舒元舆、郑注等人密谋诛出宦官,以舍吾院、石榴树、天降甘露为由,诱使宦官头目前往谋以诛杀。事情败露,宦官派禁军血洗南衙,大肆诛杀宦官。唐后期宦官势力达于极盛,形成垄断朝政的腐败政治局面。三.列举1.六条诏书的内容先洗心、敦教化、尽地利、擢贤良、恤狱讼、均赋役2.孝文帝汉化的措施迁都洛阳改变风俗习惯:改官制、禁胡服、断北语、改姓氏、定族姓学习汉族典章制度:尊儒崇经,兴办学校,恢复汉族礼乐制度,采纳汉族封建统治制度四.简答1.北魏孝文帝为什么要迁都到洛阳(P364)(1)经济上:平城寒瘠,而交通运输不便,在人口日益增
5、加的情况下,粮食供给经常发生困难(2)军事上:平城上,地处边境,北受柔然的威胁,经略南方又显得悬远(3)政治上:由于各族人民不断地反抗,北魏统治者迫切要求同汉族地主进一步合作(4)洛阳地处中原地带,没有边境的威胁;交通便利,便于加强对全国各地的统治;汉族地主较多,便于推广汉化政策。2.南朝寒人势力上升的途径(1)充任掌握军权的将帅。(2)通过任职中书通事舍人,参与机密掌管机要,控制行政大权。(3)通过出任地方典签,控制州郡地方行政实权。五.论述题1.试述南朝门阀士族衰落的原因原因:(1)门阀内部长期的斗争,削弱了自己的力量。东晋时随着门阀势力的增长,统治阶级内部矛盾更加尖锐复杂,皇权与大族、南
6、北大族之间、寒人与大族之间;彼此不断发生利害冲突,多次爆发争夺皇位的斗争,门阀的长期内争,消耗了自身的力量。(2)农民起义的打击。东晋末年的农民起义沉重地打击了南方的门阀世族。由于他们无力镇压,不得不依靠寒人进行统治。结果大族控制北府兵的军权从此被剥削,落入寒人之手。从而使南方门阀有鼎盛开始走向衰落,寒人地位借机上升。(3)地主经济结构的变化。由于南朝时家族关系的变化,门阀大土地所有制也由宗族所有制向家族所有制转化,财富的分散和封建依附关系的削弱,使门阀赖以存在的经济基础发生动摇。(4)门阀自身的腐朽。门阀的特权地位使他们很少关心整个地主阶级的统治利益,只关系家族集团的利益,政治上不求振作;军
7、事不过问,使军权落入寒人手中;生活极端奢侈腐化。这些原因使得他们在侯景之乱和江陵之变中受到致命的打击。2.安史之乱爆发的原因以其对唐后期历史的影响原因:(1)唐玄宗后期,均田制破坏,府兵制瓦解,政治腐败,国力虚弱。均田制破坏:高宗、武后以后,土地兼并日益严重,到玄宗后期均田制完全破坏;农民大量逃亡,阶级矛盾尖锐府兵制瓦解:由于均田制破坏,府兵制失去了经济基础,难以维持。戍边府兵不断逃亡,唐政府用募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