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40728656
大小:26.00 KB
页数:3页
时间:2019-08-06
《进入角色 用心体验》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对话课堂孩子的乐园雅斯贝尔斯在《什么是教育》一书中说:“教书的一切努力都是为了学生的生成。”教学应关注学生的生命发展,教学过程应是一个发展的、增值的、生成的过程。随着对新课程理念的学习,“关注课堂生成”已被越来越多的教师所重视,“生成”成了新课程一道亮丽的风景线。但走近老师,我们会听到有的教师埋怨学生知识面窄,不会“妙语生花”让课堂生成亮点。走进课堂,有的教师对生成的问题处理不当,致使生成又成了一种“虚设”。究其原因,是教师对生成的理解不够,对话不足使生成如空中楼阁,如无本之木。下面结合几则案例来探讨自己对生成的粗浅认识。[案例
2、一]这是一节低年级语文课,教学内容是古诗《静夜思》。年轻的语文老师刚说完诗的题目,下面的小脑袋已摇晃起来,课堂回荡孩子稚气的书声。显然很多小朋友已经听过这首诗并且会背了。讲台上的老师目瞪口呆,既而泛起了红晕,学生的情况她事先没有预料,待学生的背书声渐渐小了,她清了清嗓子:“虽然小朋友已经听过这首诗了,但这是语文书上的必须要学的,今天我们再学习一遍,好吗?”“好”学生应和着,语气中夹杂着几许无奈,腰板也没先前直了,很多小朋友还玩起了“小游戏”。课堂井然有序地照着教师事先设计的教案进行,较好地完成了学习任务,可下面的学生和我却如坐针
3、毡了。[反思]课前对话------寻求目标与生成的链接点教师面对的学生已不在是一张白纸,对这首流传千古,短小易懂的名诗已背得滚瓜烂熟。这说明他们对所教内容并不是浑然不知,而是已有了自己的前理解。在生成式阅读教学中,学生的前理解尤为重要,是宝贵的教学资源,需要老师开发利用和提升,以此不断激发学生对后续解读的热情。因为教师课前常常只顾及与文本的对话而忽视了与学生的对话,忽略了学生的认知水平,才使得课堂自己“瞠目结舌”,继续按原来的教学预设进行教学,虽然顺利完成了教学任务,但这样的教学却否定了现实,是对学生活力的阻碍和压抑。《新课标》
4、所倡导的三维目标为课堂教学带来了全新视角,课堂教学决不能只定位于知识和技能本身,而应着眼于学生的终身发展。课时目标的实现也并非只是一条单轨道的运行路径,而应是一个四通八达的网络。“我们已经学会了!”3不止是学生这堂课才有的心声,相反却是对无视学生实际的现实课堂的一种抵触。案例一中的老师之所以愣在讲台前,是因为她预设时缺乏对学生的对话,而这种对话往往是隐性的,教师要充分考虑学生的认知、情感、个性、兴趣、需求以及现有的知识水平,已有的学习习惯和方式,甚至可以像斯霞老师一样把自己当作学生,想象学生可能提出的问题,可能遇到的困惑,可能出
5、现的多种感悟,这样当学生出现意外情况时就不会束手无策了。[案例二]孙建锋老师执教《最大的麦穗》片段:师:经过几遍练习,你们已经能够把课文读得非常好。下面请你们开始默读课文,想想从中明白了些什么?可以在书旁写下你的感受。(学生默读课文并作批注)课堂出现几分钟的静态,教师下位巡视指导。接下来学生的交流异彩纷呈,妙语连珠。[反思]生本对话——获取生成的汩汩清泉我们总希望课堂热热闹闹,惧怕见到课堂“冷场”,似乎这样才能说明课堂有吸引力。经常见到课堂上这样的教学一幕:学生叽里呱啦读了一通书或几人小组合作还没停止,教师便击掌示意学生停下,讨
6、论、交流汇报学习所得便开始了。结果只有少数几个学生指点江山,其余学生只是默默无闻,课堂冷清无趣。课后老师常常抱怨:学生怎么这么笨,一点都不会思考,答不到点子上来,只好自己说了,指望他们生成精彩,做梦。于是,越来越多的教师在上公开课时只能将自己的预设作为统治教学全过程的唯一准则:什么时候该问什么问题,甚至学生该回答出什么内容,都有明确安排且时间精确。甚至有的教师事先安排学生或质疑或个性感悟,以求课堂能出现生成的精彩一幕。这种话语霸权课堂,虚假的课堂使学生对我们的课堂越来越不感兴趣。新的课程理念认为,阅读是读者与作者的对话,是一种超
7、越时间和空间的对话,没有学生与文本语言的虚心涵咏,切己体察,学生作为读者,其巨大认知潜能和学习的主观能动性就无法充分发挥。学生必须先“洗耳恭听”文本的诉说,与此同时溶入自己的生活经验和情感积淀,才能产生自己独到的,与众不同的感悟,这需要时间,需要过程。因此,学生与文本的对话必须十分充分,这是课堂生成的水源,没有学生的轻拨银弦,哪能听到课堂生成的美妙旋律?孙建锋老师的这种批注式阅读,正是学生单独的与文本及作者的对话,这种对话的层次越深,课堂的生成性就越强。[案例三]这是我听到的苏教版第十册《音乐之都维也纳》中的教学片段。正当同学们
8、对“金色大厅”的金碧辉煌啧啧赞叹之时,有同学提出自己的看法:“老师,我觉得维也纳人民真奢侈,贪图享受。这要花多少人力和财力呀!”话音刚落,下面同学便窃窃私语,明显有不少赞同之声。老师没有发表看法,把问题又抛给了学生:“其他同学有不同看法吗?”经过一阵议论后,有同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