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西方解释性报道之比较

中西方解释性报道之比较

ID:40726894

大小:46.00 KB

页数:6页

时间:2019-08-06

中西方解释性报道之比较_第1页
中西方解释性报道之比较_第2页
中西方解释性报道之比较_第3页
中西方解释性报道之比较_第4页
中西方解释性报道之比较_第5页
资源描述:

《中西方解释性报道之比较》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论中西方解释性报道的异同第一,背景式新闻写作与述评性新闻写作,两种不同的写作方式以2007年普利策奖国际报道奖获奖作品《“血铅事件”敲响环保警钟》和中国新闻周刊《杭州飙车案70码背后:民意的红灯》为例进行对比。一、靠背景解释,还是靠逻辑说理。我们可以发现前者基本上都是在客观的报道新闻事实,即通过新闻事实、背景材料的运动给读者呈现一种真实可信的画面。文章由几个方面组成:1、一个医生在治疗一个因电击严重受伤的五岁小男孩,同时发现其血液中铅含量严重超标为开头。2、从而揭开中国最为严重的铅中毒事件之一,并进而上升到环保的层面。3、介绍铅的污染源,包括制造铅锭的工厂。4、村民铅中毒的表现。5

2、、背景材料的运用,世界卫生组织对铅中毒的定义,研究表明铅含量过度带来的危害。6、接着作者表明了自己的观点:“这场灾难体现了在面对中国飞速经济发展所带来的环境损害时,中国民众是多么的脆弱。”虽然是作者的观点,但读者完全可以从上述材料中领悟到。7、接下来作者将视角延伸到中国的环境污染问题,以及对中国社会造成的损害。在谈到具体损害问题上,作者引用了“北京大学医学部”和“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的统计数据来说明。8、铅大量运用于生产生活的原因。9、国外面对中国高含铅量商品可能造成危害的举措。10、中国政府已经意识到这个问题,但防范铅中毒的斗争尚处于早期阶段,而美国早在30年代就已经开始此类行动

3、。11、工厂为躲避监督将厂设在农村而不是城市。  纵观这篇解释性报道,我们很难看到作者主观性的意见,基本上都是在材料的介绍中给读者呈现,虽然没有作者的主管意见,但读者却能从报道中读出铅含量超标的危害以及中国现在的环境问题,发人深思。 大量的背景材料,可以尽可能地扩大读者的视野,从更深更广的范围去认识新闻事实是在什么样的背景与条件下发生的,让读者不仅知其然,还进一步知其所以然。这符合新闻客观性的原则,给读者展示的是尽量真实的世界。这正如美国资深报人马克•埃思里奇所说:“在当今异常复杂的世界中,解释性报道是一种有用的工具。孤立的,与其他事物不相关连的事实,仅仅因为是事实而能给人以印象,

4、其实最容易使人误入歧途。背景材料、周围环境、先前发生的事件、动机的形成,都是真正的、基本的新闻组成部分。这种解释实际上是最好的报道形式。”受客观报道思想根深蒂固的影响,西方的深度报道注意用背景材料来解释新闻事实,特别强调不能用发议论来代替解释。美国《纽约时报》已退休的星期日版主编莱斯特•马克尔指出,是解释还是议论,这是不难区别的。在深度报道中,那些带有主观色彩的议论是不允许的。在我国的深度报道中,“解释”通常是借助逻辑的力量以说理的形式出现。(什么样的传统和办报经验使得--为什么?)《杭州飙车案70码背后:民意的红灯》一文中,文章大量运用一些夹叙夹议的句子。文章分为以下几个部分:1

5、、题目“名意的红灯,揭示飙车案激发民意。2、简单地介绍事件的发生经过。人们对事件的描述。3、介绍胡斌的飙车经历,谭卓的生平,事故发生前他的状态。4、事故发生后,周围居民的态度。5、介绍谭卓的身份,媒体、民众都对胡斌开骂。6、谭卓的同学、同事、朋友在论坛里纷纷悼念他,评价他平时为人热心,是一个好人。流露出对谭卓的深切同情,对肇事者的愤怒。7、警方出面对胡斌车速进行鉴定。8、与胡斌一起飙车的翁振华,同样是一个狂热的飚车迷,从而揭示胡斌只不过是其中的一小部分,而且并不起眼,因为在杭州到处都是有钱人。9、随着杭州有钱人的增多,汽车也越来越普遍,杭州已进入一个严重的交通堵塞时期。10、外省人

6、开始对杭州不信任。整篇报道用内在的逻辑前后串联起来。既介绍了飙车案发生的经过,又从更深层次上指出这次事件引发了大规模的民意讨论,揭示了这次新闻事件的社会影响。全文洋洋洒洒一万两千多字,无不包含了作者的观点。在充分介绍新闻背景的基础上,作者将自己的观点以逻辑说理的形式糅合到文章中去。表面上看,并没有太多主观性的句子,其实,背景材料的运用都是为作者表明自己的观点而服务的。比如在介绍谭卓和胡斌各自的身份背景之后,紧接着作者就写周围居民对此次事件的态度,都对飙车者充满了愤怒,其实作者是在用群众的眼光间接表明自己的观点,来说明民意的洪流这一主题思想。还有人们对谭卓和胡斌的评价,其实就是反映了

7、民意的两个对立面。从这篇报道中我们可以看出,与西方讲求纯客观报道,以新闻事实解释新闻事实不同,中国的解释性报道中还带有一些文学的色彩。虽然整篇文章的基调是客观性报道,是对新闻事实的深入剖析,但是文字的应用与表达上,有议论与抒情的成分。二、是努力寻找事物之间的联系,还是以联想类比来启发读者。努力从广泛的背景下去解释新闻事实产生的原因,是西方深度报道的又一特点。我们知道,新闻事实与一般事实存在着千丝万缕的联系。这种联系有时表现为事物之间复杂的因果关系。一个新闻事实往往是由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