药浴的历史源流

药浴的历史源流

ID:40725517

大小:23.00 KB

页数:3页

时间:2019-08-06

药浴的历史源流_第1页
药浴的历史源流_第2页
药浴的历史源流_第3页
资源描述:

《药浴的历史源流》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药浴的历史源流悠悠数千载,炎黄子孙的智慧结晶依旧熠熠生辉,中医药文化更是中华传统文化中浓墨重彩的一笔。熏洗疗法是以中医药基本理论为指导,其流程为先用蒸汽熏蒸,再用药液淋洗、浸浴全身或局部患处的一种治疗疾病的方法,是中医外治法的重要组成部分,药浴是熏洗疗法的核心环节。千百年来,众多华夏儿女用实践的结果证明了药浴的意义与价值。独特的中医外治法历史悠久,源远流长,虽然其渊源已很难稽考。但从文献记载、出土文物及社会发展规律等方面探索,可追朔到远古时代。中医外治法的起源与火有密切的联系,在学会运用火这种神奇的工具的同时,智慧的祖先们发现树叶、紫草点燃熏烤某一固定部位,可以减轻

2、或消除不适症状,便产生了熏、洗、鼻嗅等外治法。[1]《山海经》,这部先秦的重要古籍,我国最早的百科全书,当中也有关于药浴的记载。《山海经·西山经》中记载了黄颧“浴之已疥,又可以已腑肿”,就是用黄颧洗浴治疗疥疮。在医学著作中最早对熏洗疗法记载的是《五十二病方》,该书记载了用熏洗疗法治疗痫症、痔瘘、烧伤、瘢痕、干瘙、蛇伤等多种病症。如治疗婴儿癫痫,用雷丸三颗,水煎取汁“以浴之。浴之道头上始,下尽身,四支(肢)母濡。三日一浴,三日已”;又如如治疗小腿外伤或烧伤已久而致溃烂成疮,运用的熏洗疗法设计构思都很巧妙新颖,用时首先煮汤药于容器中,汤内置可以滚动的木踏脚,患者置足于药

3、汤中洗浴熏蒸时,足踩木踏脚,可以随意滚、滑动位置,容器也可以随时加温,使药汤始终保持适宜的温度。此当为熏洗疗法药用器械的最早文字记载。至秦汉时期,中医经典著作《黄帝内经》悄然问世,其中《至真要大论篇第七十四》也记录了“寒者热之,热者寒之,微者逆之,甚者从之,坚者创之,客者除之,劳者温之,结者散之,留者攻之,燥者德之,急者缓之,散者收之,报者温之,逐者行之,惊者平之,上之下之,摩之浴之,薄之劫之,开之发之,适事为故”,此中提到的“浴之”,就是我们今天所说的药浴。这是首次将药浴列为了重要而常用的治则治法,为药浴奠定了理论基础。《伤寒杂病论》,这本自东汉以来被历代医家推崇

4、备至、赞誉有加的经典著作,至今仍是是中医学习的源泉。在《辨发汗后病脉证并治第十七》中讲到:“若太阳病证不罢者,不可下,下之为逆,如此可小发汗。设面色缘缘正赤者,阳气怫郁在表,当解之熏之”,这是仲景使用熏法达到助阳解表治疗表证的记载,也是现代汤药熏蒸治病之先导。魏晋南北朝时期,是中国历史上政权更迭最频繁的时期,王朝交替兴灭过程中,许多将士征战未归,而正是战乱,促使中医关注急症,药浴也成为治疗急症的主要方法之一。葛洪是中国东晋时期有名的医生,是预防医学的介导者,在他的著作《肘后备急方》中,有关于药浴的记录。《治卒心腹烦满方第十一》中有“治卒心腹烦满,又胸胁痛欲死方。以热

5、汤令灼灼尔,渍手足,复易秘方”的记载;在《治卒霍乱诸急方第十二》中,“治霍乱心腹胀痛,烦满短气,未得吐下方。盐二升以水五升,煮取二升,顿服,得吐愈。又方,浓煮竹叶汤五六升,令灼已转筋处”的记载也是对药浴的极大肯定。大唐盛世,药浴的应用更为广泛。孙思邈的《千金要方》《千金翼方》,王焘的《外台秘要》等,均载有大量的药浴疗法。《千金要方》中就记载了药物蒸汽熏、淋洗法、浴洗法、坐浴法、浸洗法、泡洗法等多种药浴疗法。不仅将药浴疗法应用于内、外、妇、儿、五官、皮肤等各科疾病的治疗,而且还将其应用于疾病的预防,如《千金要方》载有“儿生三日,宜用桃根汤浴……令儿终身无疮疥”。宋金元

6、时期,药浴的应用转为普及了,如《太平圣惠方》《太平惠民和剂局方》《圣济总录》《儒门事亲》《世医得效方》等医籍中,对药浴的记载颇多,其熏洗药物和方剂之多、治症之广、应用此法的医家之众,是前所未有的。如《太平圣惠方》就载有药浴方剂163首,其中眼科24首,阴疮及阴部湿痒24首,扭伤骨折11首。《圣济总录》载有药浴方40余首;张从正《儒门事亲》则对药浴从理论上作了论述,认为药浴可归属于“汗法”,凡宜解表或汗者皆宜用之。金元时代的《外科精义》中,进一步总结推广前人药浴经验,著有《溻渍疮肿法》专论。《疮疡经验全书》中对药浴的论述十分详细。如说:“阴中极痒之蚀慝疮,用大蒜捣碎洗

7、之。”现已证实对妇女滴虫性阴道炎有显著效果。明代,药浴的应用更加普遍。我国历史上最大的方书—《普济方》和李时珍编著的医药学巨著《本草纲目》均记载了许多药浴的方剂,据初步统计达数百首之多,为后世对药浴的应用和研究提供了非常宝贵的参考资料。如“风眼赤烂,明净皮硝一盏,水二碗煎化,露一夜,滤净澄清,朝夕洗目,三日其红即消,虽半世者亦愈也”,“痔疮肿痛,冬瓜煎汤洗之”,“妇人阴痒,蛇床子一两、白矾二钱,煎汤频洗”等。在敦煌出土的许多医药文献中都载有与药浴的相关方剂。如《治病药名文书》(现存英国伦敦博物院图书馆)之“治头风方。菊花、茵芋、防风、细辛、蜀椒、皂荚、桂心、杜衡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