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膏方的历史源流(李)》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李延萍膏方的历史源流冬令进补,开春打虎膏方视为调整亚健康状态的“无上妙品”何谓膏方?膏方是如何发明的?膏方能否治病?今日膏方的发展趋势如何?要回答这些问题,有必要对膏方的历史源流作一番回顾与梳理。一、膏方的概念二、膏方发展的初期阶段三、膏方发展的成熟阶段四、膏方治疗学的研究五、中医膏方治疗学的理论基础膏方,又称膏滋、煎膏。是一种将中药饮片反复煎煮,去渣取汁,经蒸发浓缩后,加糖或蜂蜜制成的半流体状剂型。一、膏方的概念在现代有两种:一是膏滋成药,消费者可直接购买。一是医生诊察施治的处方,可依法熬制。二、膏方发展的初期阶段1、资料一:膏方的发展源远流长,在我国最早的医方书《五十二
2、病方》中就有关于膏方的记载,多为外服之用。资料二:起源可上溯到成书于战国至西汉时期的《黄帝内经》。豕(shǐ)膏、马膏是以动物脂肪为基质,主要外用以治疗外、伤科疾病。2、东汉末年,张仲景的《金匮要略》中的一些所谓“煎”已与现代膏方的制作方法十分相象,完全可以看作最早的膏方。《腹满寒疝宿食病》篇中的大乌头煎,方用大乌头五枚,以水三升,煮取一升,去渣,纳蜜二升,煎令水气尽,强人服七合,弱人服五合。这也是膏方内服的最早记录《黄疸病》篇的猪膏发煎方也是膏方。猪膏半斤乱发如鸡子大三枚。右二味,和膏中煎之,发消药成,分再服,病从小便出。有争议!3、晋代葛洪的《肘后备急方》卷八专列“治百
3、病备急丸散膏诸要方”第七十二节其中载裴氏五毒神膏、苍梧道士陈元膏、华佗虎骨膏等八方。疗百病多用附子、细辛、巴豆、乌头《肘后方》诸膏方制剂一般是用苦酒(即醋与猪油作溶剂,药制成后,既可外用以摩病处,又可内服。4、南北朝时的陈延之著有《小品方》。据《外台秘要》卷三十一记载,《小品方》有单地黄煎,是最早的滋补膏方。5、唐初孙思邈的《备急千金要方》关于膏方的制剂与给药途径跟《肘后方》大体相同。孙思邈对膏方的制法和注意事项作了进一步阐述,《千金方》中有个别“煎”方已与现代膏方完全一致,如卷十六的地黄煎是一首滋养胃阴,并清虚热的膏方。与现今的膏方无差别。地黄煎:地黄汁(四升三合)茯神、
4、知母、葳蕤(各四两)栝蒌根(五两)竹沥(三合,一用竹叶)姜汁、白蜜、麦冬汁、鲜骨皮(各二升)石膏(八两)上十一味、咀,以水一斗二升,先煮诸药,取汁三升,去滓,下竹沥、地黄、麦冬汁,微火煎四五沸,下蜜、姜汁,微火煎,取六升,初服四合,日三夜一。加至六七合。唐宋时期的官方注重医方药书的整合,大大促进了膏方的进一步发展。唐代的《新修本草》和宋代的《太平惠民和剂局方》中记载了“枸杞煎”等一批滋补膏方。6、宋金元时期之膏方,基本上一仍唐代之旧。《太平圣惠方》、《太平惠民和剂局方》在论述有关膏方的制备方法时,基本是照抄《千金方》。不过,南宋时洪文安之《洪氏集验方》收载的琼玉膏,是一首著
5、名的膏方,直至今日,仍广为沿用。金元时期的膏方还有金·李东垣《东垣试效方》的“清空膏”。元·许国桢《御药院方》的“太和膏”、“酸枣仁煎”。朱震亨《丹溪心法》的“藕汁膏”。危亦林《世医得效方》的“蛤蚧膏”等等。7、明清时期,上至宫廷御用下至民间,纷纷用膏方滋补养生,这一时期为膏方的成熟阶段,其表现在膏方命名正规,制作规范,数量大大增加,临床应用更加广泛。此期,江南医家深入阐发了《黄帝内经》“藏于精者,春不病温”“冬不藏精,春必病温”“秋冬养阴”冬令进补思想在这种思想的指导下,医家将具有滋补功效的内服膏方在冬季用于补养人体,使人体在“主收藏”的冬令得以充分吸收五谷百药之精华,形
6、成人体所需的“精气”,并加以封藏储存,成为来年人体生命运行的原动力及防病御病的免疫力。这也就是今日“冬令进补,膏滋摄生”的主要理论依据。此期,著名膏方有《摄生总要》的“龟鹿二仙膏”《景岳全书》的“两仪膏”《药性裁成》的“霞天膏”《寿世保元》的“人参膏”、“茯苓膏”《张氏医通》的“二冬膏”、“集灵膏”《叶氏医案存真》的“培实空窍膏”《随息居饮食谱》的“玉灵膏”《食鉴本草》的“莲肉膏”等三、膏方发展的成熟阶段膏方发展至明清,已进入成熟阶段,其标志有三:一是膏方的名称,采用”某某膏”的方式命名,以及用水多次煎煮,浓缩药液,最后加蜂蜜的制剂方法,已基本固定下来二是膏方数量大增三是临
7、床运用日益广泛第二、第一,明朝膏方得到了长足的进步。明朝《摄生秘剖》是一本养生方书,由于膏方可补益延年,故是书于膏方每多采集。书中膏方组成率多简单,是其最大特色。如二冬膏、玄极膏、山蓟膏三方。洪基.摄生秘剖.明崇祯戊寅初刊本.卷四,7,14,12《赤水玄珠》所载膏方则组成复杂,如该书卷十之补真膏,由黄精、山药、怀地黄等二十九味药组成。孙一奎.赤水玄珠.第1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86.458第二,明代膏方对后世影响深远★“两仪膏”为张景岳所创,是一首温补气血的良方,可治一切气血两虚之证,现代此方已作为成药被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