模块10作业题

模块10作业题

ID:40718295

大小:52.00 KB

页数:14页

时间:2019-08-06

模块10作业题_第1页
模块10作业题_第2页
模块10作业题_第3页
模块10作业题_第4页
模块10作业题_第5页
资源描述:

《模块10作业题》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模块10作业题1.什么是伦理?答:所谓伦理,就是指在处理人与人,人与社会相互关系时应遵循的道理和准则。是指一系列指导行为的观念,是从概念角度上对道德现象的哲学思考.它不仅包含着对人与人、人与社会和人与自然之间关系处理中的行为规范,而且也深刻地蕴涵着依照一定原则来规范行为的深刻道理。是指做人的道理,包括人的情感、意志、人生观和价值观等方面。是指人际之间符合某种道德标准的行为准则。而网络让伦理问题又多出一个范围,其不道德行为正在快速蔓延。2.网络上不道德行为表现为哪些?答:网络社会中,不道德行为处处可见,正蚕食道德领域。商业欺诈、利用网络散布虚假信息;制造大量垃圾邮件,造成网络堵塞

2、;利用网络散布反动言论及一些黄、赌、毒等不良信息,扰乱社会秩序;网络犯罪,利用病毒或者信息技术盗取他人密码,给社会及个人造成经济损失;网络使人的传统的社会性人格发生嬗变,网民社会责任感弱化,人际关系淡化,忽视自己作为社会人的存在,一味在网上欺骗别人,造成不利影响。这些不道德的行为被一些人追捧,给青少年带来不良影响,深深刺痛社会敏感的神经。3.网络道德规范举例?答:1.你不应该该用计算机去伤害他人2.不应该干扰别人的计算工作3.该窥探别人的文件4.不应该用计算机作伪证145.你不应该用计算机去偷盗别人的成果6.你应该考虑你所编的计算机的成果7.不应该用计算机去伤害他人8.为人类和

3、社会做贡献9.避免伤害他人10.要诚实可靠11.尊重知识产权12.尊重他人隐私13.保守他人秘密4.我们如何规范自己的网络道德行为?答:要善于网上学习,不浏览不良信息;要诚实友好交流,不侮辱欺诈他人;要增强自护意识,不随意约会网友;要维护网络安全,不破坏网络秩序;要有益身心健康,不沉溺虚拟时空。在自己的教育教学中要引导学生规范他们的网络道德行为:要教育学生要善于网上学习,不浏览不良信息,要有益身心健康,不沉溺虚拟时空,不应干扰别人的计算机工作;不应窥探别人的文件;不应用计算机进行偷窃;不应用计算机作伪证;你不应未经许可而使用别人的计算机资源;不应盗用别人的智力成果;应该考虑你所

4、编的程序的社会后果;尊重他人的隐私;保守秘密。不能有意地造成网络交通混乱或擅自闯入网络及其相联的系统;不能未经许可而接近他人的文件;不能伪造电子邮件信息。5.哪些网络道德行为是我们亟待解决的?答:(1)有意地造成网络交通混乱或擅自闯入网络及其相联的系统;(2)商业性或欺骗性地利用大学计算机资源;14(3)偷窃资料、设备或智力成果;(4)未经许可而接近他人的文件;(5)在公共用户场合做出引起混乱或造成破坏的行动。一、信息技术的负面影响表现在:(一)网络误用对学生身心健康造成危害。20-30岁的青年上网率最高,居其次的是12-19岁的青少年。在上网学生中沉溺于网络游戏,泡在聊天室,

5、有些青少年甚至因过分投入而染上“网络毒瘾”:上网时精神亢奋,下网后精神倦怠,消极对待学习和生活。(二)信息的图像化、平面化,强调了感官刺激,削弱了学生思考能力互联网信息的高度图像化使学生习惯了视觉刺激,不利于追溯本质的思维方式的培养。(三)现实社会所固有的道德与文明在网络环境下失去约束力。进入网络虚拟世界,失去了现实生活中面对面交流时必须承担责任和必须遵守的道德伦理约束,有些学生开始在网上肆无忌惮地发泄着自己的情感,如在BBS、聊天室的使用不文明语言、进行人身攻击、泄露他人隐私;利用OICQ欺骗;更有甚者借助网络传播虚假信息、劣质信息和无聊信息和色情信息等。(四)“黑客”行为的

6、曲解。近年来,窃取和破坏社会正常运转神经中枢的网络资源的“黑客”事件不断发生,“黑客”人数增长的同时年龄却在下降。出现这种严重趋势和一些青年缺少法律意识,盲目崇拜“黑客”的“才能”,漠视其犯罪行为不无关系,这种对“黑客”行为的曲解于我们这个越来越依赖网络生存的社会是非常危险的。14(五)网络盗版盛行与剽窃他人的作品,信息技术与网络通信的发展为获取、加工、传播信息提供了极大便利的同时,也为盗版和抄袭、剽窃他人成果等不法行为提供了方便。这种信息共享极端化行为是十分有害的,它不但挫伤了信息生产者的积极性,而且也不利于学生严谨治学精神的培养。(六)对民族文化与爱国精神的冲击。青少年长期

7、接触互联网,很容易受其影响,并在不同程度上表现出了对本民族传统文化的漠然和对以“好莱坞”为代表的美国式大众文化的热衷甚至痴迷。二、信息技术产生负面影响的原因?答:因为学生的信息技术知识主要来源于学校的教育,所以出现上述令人不安的现象的重要原因就是信息技术类课程的教学重点有所偏差。开设信息技术方面课程的目的是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而在实际教学工程中,为了适应计算机、网络通信技术的快速发展,从教材内容到教学组织都过分强调纯技术方面知识,重点关注学生在获取、分析、加工、运用信息方面技能技巧的培养,忽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