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究平面几何的入门教学

探究平面几何的入门教学

ID:40717111

大小:53.00 KB

页数:4页

时间:2019-08-06

探究平面几何的入门教学_第1页
探究平面几何的入门教学_第2页
探究平面几何的入门教学_第3页
探究平面几何的入门教学_第4页
资源描述:

《探究平面几何的入门教学》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探究平面几何的入门教学七年级学生,第一学期就开始学习几何。俗话说:“万事开头难”。初学者学习起来有时会不适应,觉得很难,甚至中学高部有的学生也觉得学好几何比学好代数难,究其原因在于几何研究的对象、过程、思维方式、语言的表达与代数有较大的区别,并且几何的语言是人们从长期的实践中抽象提炼而成的,具有概括性、抽象性、逻辑性较强等特点。因此,在教学中,教师要把好学生几何的“入门”关。下面结合自己的探索实践,谈几点自己粗略的见解和体会。一、正确理解和掌握好基本概念。几何概念,文字语言精炼、严密,教学中,要引导学生养成“咬文嚼字”的良好习惯,有的概念的教学方法可以用学语法和划分句子成分的方法,找出语句中

2、的主干,抓住概念的关键词,可以加深对概念的理解。如教“两点间的距离”这个概念时,不少学生会理解成“连接两点间的线段”。但如果划分这个概念的句子成分:(连接两点的)(线段的)长度叫做(两点间的)距离,句子的主干为“长度”叫做“距离”,这样浅而易见:“两点间的距离”是“长度”,是一个正数,而不是线段这个图形。这样教学,就能使学生正确理解这个概念了。还有的概念的教学方法可以运用反例对比,正确理解概念的本质。如图(1),则正确表达了∠1与∠2是对顶角,图(2)的三个图表示∠1与∠2不是对顶角。21图(1)121212图(2)对于一些相近的概念,教学时可以采用对比分析的方法,要分清它们之间的4联系和区

3、别,如教学直线、射线、线段的概念时,这三个概念既有联系又有区别,教学时可用对比方法找出它们的共同点,更重要的是找出它们的不同点,这样就可以排除共同因素的干扰,从而使概念更清晰,理解更深刻。一、强化“文字语言”、“图形语言”、“符号语言”的互化。CBA图(4)几何中常用的“语言”有三种,即“文字语言”,如定义、定理、公理等用“文字”的表达方式;“图形语言”是根据“文字语言”画出图形;“符号语言”即结合图形用一定的数学符号来表达相关的数量关系或位置关系。如“文字语言”为“点D是线段AB的中点”,用“图形语言”表示为图(3),用“符号语言”可表示为“AD=BD=AB”或“AB=2BD”或“AB=2

4、AD”。又如“文字语言”为“AB垂直于BC,垂足为B”,用“图形语言”可表示为图(4),用“符号语言”表示为“AB⊥BC,垂足为B”或“∠ABC=90°”。ABC图(5)ADB图(3)······对于“图形语言”化成“文字语言”或“符号语言”,表达一定要规范、准确。如图(5),可以从不同角度表达为:(1)A、B、C三点共线(或A、B、C三点在同一直线上);(2)点C在直线AB上(或直线AB经过点C);(3)∠ABC是平角;(4)点A(或点C)在线段CB(或AB)的延长线上;(5)AC=AB+BC(或AB=AC-BC)等。但如果说点C不在直线AB上就错了。二、培养画图和识图能力。几何的研究对象

5、是图形,因此画图和识图是学好几何的基础4,应多加强训练。1、领会画图要领。初学几何要认真读句画图,在教学中可以教学生分步画图的方法,这样能够化繁为简,取得较好的效果。如“已知点A、B,连接AB并延长至C,使BC=AB,再反向延长AB至D,使DA=2AB”。在教学生画图时可以按以下步骤进行训练:(1)连接AB;(2)连接AB,并延长AB;(3)连接AB,并延长AB至C,使BC=AB;(4)连接AB,并反向延长AB;(5)连接AB,并反向延长AB至D,使DA=2AB。2、强化识图。在教学中,教师应该让学生仔细观察、分析、认识几何图形。一方面要让学生学会看图说话和看图写话,如图(6),语言表述为:

6、直线a、b、c两两相交于点A、B、C,语言表述既要做到精炼、规范,又要能正确反映这三条直线的位置关系。另一方面,对于比较复杂的图形,要教会学生善于把图形分解成若干简单的图形,如图(7),直线a上有A、B、C、D四点,写出图中所有的线段和射线。我们知道,线段有两个端点,有端点A的线段有AB、AC、AD,有端点B且不与前面线段重复的线段有BC、BD,有端点C且不与前面线段重复的线段有CD,总共有6条,即3+2+1=6。ACBacb图(6)图(8)AFDCBEO41235ABDC图(7)a····根据射线的定义,射线有一个端点和一个延伸方向,以A为端点,方向不同有两条射线,同样分别以B、C、D为端

7、点,方向不同的射线也各有2条,因此图中的射线共有8条,即4×2=8。4又如图(8):OC⊥AB于O,OD⊥EF于O,问图中有哪些角相等?图中的角很多、很复杂,需仔细观察、认真分析:∠1与∠5是对顶角,故相等;∠2与∠4同是∠3的余角,故相等;∠3与∠5同是∠4的余角,故相等;∠FOC与∠DOC分别是∠4与∠2的补角,故相等;此外还有四个直角相等。  经过多年来的教学实践,使我深有体会:几何这门学科,教师一定要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