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40701289
大小:57.00 KB
页数:19页
时间:2019-08-06
《《论阿赖耶识》》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论阿赖耶识摘要:阿赖耶识是唯识学建立的根本。阿赖耶识也叫异熟识、心、第八识、阿陀那识等,因其在不同经典当中被强调的功能有所不同而称谓也有所不同,这说明了建立阿赖耶识的重要性。本文将通过论述以下几个方面来阐释阿赖耶识的相关内容:建立阿赖耶识的合理性、其在根身、器世间的运作方式以及它所具有的解脱价值和意义。关键词:阿赖耶识熏习三自性在《摄大乘论》中,无著论师论述了十个大乘较小乘而言“殊胜”的地方,第一个殊胜是建立整个论著的基础,即:所知依。何为“所知依”?“依”即为依止,为一切法的依止之处,一切法的依止之处即是阿赖耶识
2、。在论著当中,大乘殊胜于小乘的原因就在于:大乘建立的基础为“一切法的依止之处”,其教义也更为深广,有助于我们顺应苦、集、灭、道四谛,解开烦恼束缚,这是教法建立基础上的殊胜,其所追求的是“缘总法”的无分别智,有根本智和后得智的区别,但因为其所缘对象是诸法的根本---阿赖耶识,所以是殊胜的;建立阿赖耶识是成立生死流转和涅槃寂静的唯一根据,如果没有阿赖耶识则诸法不成,一切皆无,除阿赖耶识之外再无其他识能够具有能藏、所藏、执藏的功能,这是从所建立的内容上去成立“所之依”殊胜之处。只有在建立阿赖耶识为所知依的基础上,论著接下
3、去所论证的其他殊胜才有被成立的可能性:依阿赖耶识而现起的三自性以及“唯识无义”如何成立;从烦恼杂染到涅槃寂静的可能性;依止于阿赖耶识正闻熏习、修习止观与六度、勤修戒定慧三学,最后转染污种子为清净种子。这些可能性的成立涵盖了大乘佛法的意趣,也说明了阿赖耶识作为根本依止的合法性和重要性,那么,阿赖耶识是如何成立的?为什么阿赖耶识是根本依止而七转识不是?阿赖耶识与三自性之间是什么关系?为什么说根身、器界也为阿赖耶识所变现?本文将从以下几个方面一一论述阿赖耶识的相关内容。一、成立阿赖耶识阿赖耶识在不同的经论中,因其被论述的
4、方面各有不同,所以赋予的内容也19不尽相同。以玄奘法师和窥基为代表建立的法相唯识宗即是论述阿赖耶识最为深广的一个宗派,唯识学建立的根本义理为“万法唯识”,这个宗派的建立基本上是继承印度的瑜伽行学派,瑜伽行学派以无著和世亲两位论师为代表,主要经典为《解深密经》、《瑜伽师地论》、《摄大乘论》、《成唯识论》等,其中重要的论著还有《大乘百法明门论》、《大乘五蕴论》、《大乘广五蕴论》。参考《中国佛学源流略讲》·吕瀓著·中华书局·1979年8月第一版·慈恩宗-唐代佛家六宗学说略述之一1、何为阿赖耶识《解深密经》:“彼彼有情众中
5、,或在卵生,或在胎生,或在湿生,或在化生身分生起。於中最初一切种子,心识成熟展转和合增长广大。依二执受:一者有色诸根及所依执受;二者相名分别言说戏论习气执受。此识亦名阿陀那识,何以故?由此识於身随逐执持故。亦名阿赖耶识,何以故?由此识於身摄受藏隐同安危义故。亦名为心,何以故?由此识色声香味触等积集滋长故。”《大正藏》·一六·六九二·中·解深密经卷一阿赖耶识也叫阿陀那识,此时强调的是其执受眼、耳、鼻、舌、身、意六根的功能,是我们一切活动的根源,如果没有阿赖耶识的执持,那么作为认识主体的我们将没有存在的可能性。阿赖耶识
6、也叫种子识,摄藏着我们无始以来受熏的各种种子,种子是现行诸法生起的因,在其生起现行诸法的同时被现行诸法熏染又成为种子储藏在阿赖耶识当中。阿赖耶识也被称为异熟识,因为它是现行诸法的根本因缘,我们流转生死并以如此之面貌和境遇示现的根本因也是由于阿赖耶识,异熟识即是业力成熟后果报展现的种子。阿赖耶识在《大乘百发明门论》中是心法的根本,心法有八:眼识、耳识、鼻识、舌识、身识、意识、末那识、阿赖耶识。“识”即了别、分别之意,是心的活动。这八个心法是能分别的心,它们之间并不是并列的关系,前七识被称为七转识,其认识的范围受限于所
7、依持的身根,并且相互之间不能取代。眼识依止于眼根,是对色尘的分别,当色尘与眼根相触之时,眼识的分别作用现起并对所见之物有了分别,此时依止于意根(末那识)的意识也同时生起,与眼识共同完成认识、分别、执取的功能。在这个过程中,妄想分别是一直贯穿始终的,从意识作意到认识完成,这整个过程最根本的发起者都是阿赖耶识,七转识依止处是阿赖耶识,所缘的色尘的示现也是阿赖耶识异熟种子所感业果的呈现,在整个了19别的过程当中,除了虚妄分别所摄诸识的不停了别以及其了别痕迹之外参考《摄大乘论解说》·刚晓著·宗教文化出版社·2009年7月第
8、一版·所知相分第三,并没有一个真实的境界存在,这个“唯识无义”的义理将在下面的论述当中展开。所以,阿赖耶识被称为心王,是一切了别活动的根源。心王是识之自相,心所为相应于心王作用之心理活动,色法为识所变现。不论是强调其执受根身完成生死流转功能的阿陀那识,还是强调其作为八识之总的心王功能,或是强调其摄藏种子与现行杂染品法相互熏染俱生俱灭的种子识,亦或是强调其是业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