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40693175
大小:22.96 KB
页数:4页
时间:2019-08-06
《2012考研数学讲义75》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考研数学讲(75)条件概率寻常事在事件B发生的条件下事件A发生的概率称为条件概率。记为P(A∣B),且定义P(A∣B)=P(AB)∕P(B),P(B)>0人们通常会用两种方式来表示整体与部分的关系。或者用实在数据;或者把整体视为1,用比例来表示部分。在可以用“文氏图”示意的情形,不太严格地说,样本空间及事件就是具体实在,相应概率就好比是“比例”描述。条件概率则是把概率P(B)作为新的总体1,计算P(AB)相对所占的“比例”。在古典概率情形,这个比方尤其直观。若事件A含于B,即AB=A,P(A∣B
2、)=P(AB)∕P(B)=P(A)∕P(B)若事件A与B互斥,即AB=Φ(空集),P(AB)=0,P(A∣B)=0若事件A与B相互独立,P(AB)=P(A)P(B),则P(B)>0时P(A∣B)=P(AB)∕P(B)=P(A)P(B)∕P(B)=P(A),条件概率的定义在这时正好显示,从逻辑上看,事件A与B相互独立,本质上是发生与否,互不影响,彼此无关。而事件A与B互斥,却是一个特定关系。“两个事件能否既互斥又相互独立?”由上述可知,从逻辑上看是不可能的。从概率上看,若两个事件的概率都不为0,则
3、也是不可能的。在建模实践中,为了简单起见,在不少场合选择了相互独立的最佳状态。比如,射击运动员连续射击多发子弹;乒乓球运动员连续比赛若干局,……,等等;都假设各次射击,各局比赛相互独立。构成n重贝努里概型。在实际问题中,有时能简便地直接按照实际状况算得条件概率。比如摸球模型。袋中有20个红球10个黑球,如果每次摸出一球,然后放回去再摸第二次,若以摸出红球为成功,p=2/3,各次摸球相互独立,就构成n重贝努里概型。如果第一次摸得红球而不放回去,第二次摸得黑球的概率就是条件概率。这时由实际数据能直接
4、算得P(第二次摸得黑球∣第一次摸得红球)=10/29P(AB)=P(第一次摸得红球,第二次摸得黑球)=P(B)P(A∣B)=P(第一次摸得红球)·P(第二次摸得黑球∣第一次摸得红球)=20/87用二维模型才能更好地理解这个交事件的概率。先后两次摸球(第一次不放回)的基本点有:(红,红),380个;(红,黑),200个;(黑,红),200个;(黑,黑),90个;共计870个。所以P(红,黑)=有利点数∕基本点总数=20/87“随机向量事件”概率定义的内核是“交事件的概率”。可以从这里开始体验。 例
5、20A,B是两个随机事件,且B发生则A必定发生。则下列式子中正确的是 (A)P(A+B)=P(A)(B)P(AB)=P(A) (C)P(B∣A)=P(B)(D)P(B-A)=P(B)-P(A)分析事件B发生则A必定发生,说明A包含B,而A+B就是A;也表明B-A是不可能事件;AB=B;故(B)(D)错。应选(A)。(C)错,是因为此时有P(B∣A)=P(B)∕P(A) 例21已知0<P(B)<1,且P(A1+A2∣B)=P(A1∣B)+P(A2∣B),则有 (A)P(A1+
6、A2∣Bˉ)=P(A1∣Bˉ)+P(A2∣Bˉ)(B)P(A1B+A2B)=P(A1B)+P(A2B) (C)P(A1+A2)=P(A1∣B)+P(A2∣B)(D) P(B)=P(A1)P(B∣A1)+P(A2)P(B∣A2)分析老老实实按照条件概率的定义重写已知条件。得P((A1+A2)B)∕P(B)=P(A1B)∕P(B)+P(A2B)∕P(B)去分母后,刚好是(B)。即A1B和A2B互斥 例22A,B是两个随机事件,且0<P(A)<1,P(B)>0,P(B∣A)=P(
7、B∣Aˉ)则必有(A)P(A∣B)=P(Aˉ∣B)(B) P(A∣B)≠P(Aˉ∣B)(C)P(AB)=P(A)P(B)(D)P(AB)≠P(A)P(B)分析首先用条件概率定义转换已知的条件概率等式P(BA)∕P(A)=P(BAˉ)∕P(Aˉ)即P(Aˉ)P(BA)=P(A)P(BAˉ)即(1-P(A))P(BA)=P(A)P(BAˉ)移项化简,即P(BA)=P(A)(P(BA)+P(BAˉ))=P(A)P(B)其中,事件B=BA+BAˉ是B的互斥分解。应选(C)(画外音:已知条件保证了事件A与
8、B相互独立。有这样的习题:“若0<P(A)<1,试证明事件A与B相互独立的充分必要条件是P(B∣A)=P(B∣Aˉ)”事实上,上例分析中的算式是可以逆反的。) 例23已知0<P(A)<1,0<P(B)<1,P(A∣B)+P(Aˉ∣Bˉ)=1,则(A)事件A和B互不相容。(B)事件A和B互相对立。(C)事件A和B互不独立。(D事件A和B相互独立。分析先用条件概率定义重写已知的条件概率等式,再两端同乘以P(B)P(Bˉ),得P(Bˉ)P(AB)+P(B)P(AˉBˉ)=P(B)P(Bˉ)因为是关于A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