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2011.3.社交礼仪公选课文字版》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社交礼仪咸阳师范学院历史文化学院徐家骥绪论课程性质、培养目标、教学方式、手段:院级公共选修课。通过教学使学生对礼仪的基本理论和各种常见重要礼仪形式有一个直观的、感性的认识,并通过具体的演练掌握这些礼仪仪程,使之成为每个学生必备的文明素养。教学方法:讲练式教学、模拟式教学。教学手段:多媒体教学手段本课教学的特点:三结合。一、知识传授与实践训练相结合。二、课堂教学与课外教学相结合。三、系统学习与习惯养成相结合。上课地点:420、425教室、学馨苑3楼授课时数:32节时间:5—13周要求:严格考勤,克服畏难情绪、羞怯心理;做好必要的准备,自觉积极
2、学习。教学进度安排前言礼仪概述第一节礼仪的概念及其基本准则第二节礼仪的作用第一章礼仪相关理论第一节心理学理论第二节人际交往理论第三节公共关系理论第二章体姿、体态礼仪第一节面部表情表情练习第二节手势语手势语练习第三节举止礼节文明举止练习第三章仪容、仪表礼仪第一节服装礼仪作装练习第二节仪容化妆礼仪化妆练习第四章常见行为礼仪第一节致意的礼节第二节介绍的礼节第三节使用名片的礼节致意、介绍、使用名片练习第四节宴会的礼节㈠中西宴会的基本程序㈡中西餐主要菜式㈢宴会礼仪第五节舞会的礼节观摩宴会、舞蹈练习、组织舞会练习第六节办公室礼节办公情景模拟练习第五
3、章语言的礼仪第一节交谈语言概论第二节面谈的细节规则面谈细节练习第三节电话礼节电话通讯练习第六章招聘礼仪第一节第二节第三节第四节课程的考核:第一部分、平时成绩30分(50分)考核标准:出勤和表现第二部分、期末成绩70分(50分)考核标准:答题准确度与临场表现前言礼仪概述知识≠文化知识≠教养当知识转化为人格特征时,转化为良好的行为习惯时,知识才会成为一个人的教养。“文质彬彬”质胜文则野文胜质则史文质彬彬然后君子——孔子《论语.雍也》俄罗斯唯物主义哲学家赫尔芩说:“生活里最需要的是礼仪,它比最高的智慧,比一切学识都重要。礼仪是步入文明社会的
4、“通行证”礼仪是开启成功之门的“金钥匙”第一节礼仪的概念﹑内容及基本准则所谓礼,就是由历史传统所形成的,以确立和维护社会秩序为核心内容的行为规范,以及与之相适应的规章制度。所谓礼仪,是对礼节﹑仪式的统称,它是指在人际交往中,自始至终地以一定的,约定俗成的程序来表现的律己﹑敬人的完整行为.礼仪的内容:(四要素)礼仪的主体礼仪的客体礼仪的媒体礼仪的环境礼仪的主体,指的是礼仪活动的操作者和实施者.它既可以是个人,也可以是组织.没有礼仪的主体,礼仪活动就不能进行.礼仪的客体,它指的是礼仪活动的具体指向者和承受者.它可以是人,也可以是物.可以是物质的,也可
5、以是精神的.可以是具体的,也可以是抽象的.可以是有形的,也可以是无形的.没有礼仪的客体,礼仪就失去了对象,就不成其为礼仪.礼仪的媒体,指的是礼仪活动所依托的一定的媒介.礼仪的媒体,具体的是由人体礼仪媒体﹑物体礼仪媒体﹑事体礼仪媒体所构成的.在具体操作时,这些不同的礼仪媒体往往是交叉﹑配合使用的.礼仪的环境,指的是礼仪活动得以进行的特定的时空条件,它可以分为礼仪的自然环境和礼仪的社会环境.这些环境,通常制约着礼仪的实施.其基本准则有六点:诚信为本谦虚为怀宽容为福适度为美合作为金学会感恩一、诚信为本当一个人失去了信用,那他就再也没有什么可以
6、值得失去的东西了。“诚,为人之本,成人之道。”二、谦虚为怀“大智者必谦,大勇者必含。”“学,然后知不足。”谦虚是一种修养,需要修行。三、宽容为福宽容他人就是解放自己。理解他人,换位思考。“已所不欲,勿施于人”。学会积极宣泄。四、适度为美适度为美,过度失当;适度为福,过度为灾。万事皆有度,无度则失衡。五、合作为金时代需要团队合作精神。“团队精神”就是协作精神、奉献精神和敬业精神。信任是一种美德。一旦出现问题,不把矛盾显露于外人,而是互相协作、补台。六、学会感恩“感恩”是一个人与生俱来的本性,是一个人不可磨灭的良知;感恩是学会做人的支点,也是现代社会
7、成功人士健康性格的表现。一个连感恩都不知晓的人,必定是拥有一颗冷酷绝情的心。“感恩”是一种美德,“报恩”是一种责任。第二节礼仪的作用⑴提高自身修养;⑵美化自身,美化生活;⑶有助于促进人们的社会交往.完善人们的人际关系;⑷有助于净化社会风气,推进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第一章礼仪的相关理论社会心理学理论人际交往理论公共关系理论第一节社会心理学理论一、人际认知的若干心理效应首因效应近因效应刻板效应晕轮效应——光环效应投射效应二、符号互动理论(美国社会学家布鲁默)三、拟剧理论(美国社会学家戈夫曼)第二节人际交往理论一、“三A原则”(美国人际关系学家布吉林
8、)⑴接受accept⑵重视appreciate⑶赞美admire二、人际吸引的规律⑴相似吸引⑵互补吸引⑶光环吸引⑷对等吸引⑸诱发吸引⑹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