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物流业现状与发展趋势[1]

中国物流业现状与发展趋势[1]

ID:40582790

大小:44.50 KB

页数:7页

时间:2019-08-04

上传者:U-2441
中国物流业现状与发展趋势[1]_第1页
中国物流业现状与发展趋势[1]_第2页
中国物流业现状与发展趋势[1]_第3页
中国物流业现状与发展趋势[1]_第4页
中国物流业现状与发展趋势[1]_第5页
资源描述:

《中国物流业现状与发展趋势[1]》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中国物流业现状与发展趋势摘要:物流是目前世界各国经济发展的一个热点和新增长点,是国民经济的基础之一,其在我国经济发展中的作用日益突出。但是我国物流当前的发展还相对滞后,第三方物流比重低,信息化技术的应用程度不高,水平参差不齐,物流硬件设施有待改善,以及物流人才的严重缺乏等因素制约了我国物流业的发展。虽然现状不容乐观,且面临着强大的竞争压力,我国物流业正在全球范围内迅速发展,物流需求弹性逐年增高,信息技术和电子商务的应用,供应链资源的整合及对物流人才的大力培养都将成为我国物流业的发展方向。关键词:中国物流业现状发展趋势前言:一个国家的物流业发展水平,反映了这个国家综合国力和企业的竞争能力。物流领域已成为继降低资源(人工和材料)消耗,提高劳动生产率及通过扩大市场销售获取更多利润之后的“第三利润源泉”。大量数据表明,经济发达国家或地区的物流产值在国民经济中处于一个十分重要的地位。所以,我国物流产业必将对我国的经济的发展产生积极的影响和贡献,成为21世纪中国经济发展的一个热点。本论:物流是物品从供应地向接受地的实体流动过程,根据实际需要,将运输、储存、装卸、搬运、包装、流通加工、配送、信息处理等基本功能实现有机结合。现代物流业作为新兴的生产性服务业,已成为推动中国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戴定一说,近年来中国物流业快速发展,物流总额持续较快增长,物流总额与国内生产总值相比的物流需求系数由去年上半年的2.9,提高到今年上半年的3.2,经济发展对物流业的需求继续增大。今年上半年全国物流总额同比增长25.6%,物流业增加值增长17.2%;完成货物运量105.9亿吨,同比增长11.9%。第一部分:我国物流的发展现状1.1企业物流现状1.1.1第三方物流比重低。由于受传统计划经济体制的影响,我国相当多企业仍保留着“大而全”、“小而全”的经营组织方式,从原材料采购到产品销售过程中的一系列物流活动主要依靠企业内部组织的自我服务完成,大量潜在的物流需求还不能转化为有效的市场需求。据调查,工业企业中原材料物流31%由企业自身、50%由供应方企业组织、仅19%由第三方物流企业承担;工业企业中销售物流27%由企业、55%由企业与第三方物流企业共同承担,而全部由第三方物流企业承担的仅为18%;商贸企业物流执行主体27%为第三方,11%由供货方承担,62%由公司自理。目前,多数企业内部各种物流设施的保有率都比较高,成为企业经营资产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这种以自我服务为主的物流活动模式在很大程度上限制和延迟了工商企业对高效率的专业化、社会化物流服务需求的产生和发展,这也是当前制约我国物流产业快速发展的一个重要“瓶颈”。1.1.2员工素质不高 。员工素质是决定公司发展速度的关键因素,物流公司的工作人员素质参差不齐,特别是一线工作人员缺少基本的专业培训,加之人员素质不高,造成服务态度恶劣,形成制约公司发展的瓶颈。如我们经常可以看到一些物流公司的员工送货时不太注意形象:有的穿衣不整洁;有的从车上往下扔货物;有的只顾自己方便把车乱停放;有的开快车、闯红灯或者违章驾驶,等等。1.1.3包装破旧。目前国内物流公司发送的货物普遍存在一定的磨损问题,外包装普遍沾有污垢,包装破损也很常见。这种情况不但影响客户满意度,而且容易产生不必要的纠纷。究其原因,主要是因为国内物流公司普遍对包装不重视,装卸运输作业落后和配送作业环境恶劣造成的。1.1.4信息化技术的应用程度不高。物流自动化是物流产业发展的一个重要趋势。由于历史的原因,我国物流业信息化技术的应用程度并不高,很难确定到底有多少家物流企业真正建立了自己的物流信息系统。国内几家大的物流公司中,处理业务的主要手段多是电话货运单据。目前,国内比较先进的做法是:物流公司的网络和生产厂商的定货系统连接在一起,系统会下载订货信息并根据这个信息打印出装车单,工人根据装车单给订货商装车发货;订货商收到货物,确认无误后,在装车单上签名,交给司机带回公司存档。1.1.5经营规模小,管理水平不高。与国际知名的大公司相比,我国的物流公司起步较晚,规模较小。公司品牌、运输网络等没有真正建立起来,很难形成规模效应。物流公司在管理方面呈粗放状态,基础管理工作没有落实,加大了公司的运行成本。1.1.6供应链的建设开始起步。供应链的形成是市场经济发展到成熟阶段企业之间出现的新的经济关系,物流只是供应链管理的一个组成部分。从跨国公司的实践来看,现代物流发展的方向将会从追求降低物流成本发展到协调企业之间的合作、提升供应链竞争力的目标上来。1.1.7当前物流信息化应用的水平参差不齐。据中国物流信息中心的调查,80%的物流信息系统是以现有流程为基础的信息采集、共享和反馈等基础功能的整合;15%的物流信息系统涉及流程改造、优化或者是能够在运行中提供优化操作方案;只有5%以下的物流信息系统具有企业之间业务协同的供应链管理功能。这种应用结构状况反映了我国企业管理现代化和信息化仍处于起步阶段,需求还是初等级的,基础性的信息化建设还有许多工作要做。1.2区域物流现状 1.2.1各地对于“物流”没有形成统一的认识。虽然物流概念引入我国已有20多年,但真正开始进行现代物流开发和建设也只是近两年的事。由于物流基础单薄以及实践操作经验缺乏,各地对于“物流”没有形成统一的认识。如物流业的范畴,如何对物流业的运作进行统计,现代物流究竟是如何降低社会成本与企业成本,又能降低到何种程度等问题的认识都是模糊的,都在“摸着石头过河”,尚处于探索阶段。1.2.2物流硬件有待改善。物流硬件如仓储设施、装卸设备、运输工具、信息处理技术等都比较落后。具体表现在公路网密度程度低,公路联运能力低,铁路营运总里程较短,某些边远地区仍处于半封闭状态,航空运输满足不了高增长的旅客出行要求和高货值、高时效的货运需求。伴随着世界范围内水运能力过剩和国内运价的恶性竞争,而我国已有的船型单一,船龄过高,这就使国内水运面临的形势更加严峻。此外,物流标准化①程度低,严重影响到信息的共享和作业效率,也很难同国际接轨。1.2.3不少省市开始重视物流规划和应用。几年来,我国部分省市政府已开始认识到物流对推动经济发展、改善投资环境、提高地区经济和工商企业在国内外市场竞争力的重要性,把发展现代物流作为一项涉及经济全局的战略性问题来抓。1.3宏观物流现状 1.3.1政府加强对现代物流发展的宏观指导。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通过的《关于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若干问题的决定》《决定》从国家未来经济发展的战略高度明确了物流的重要性,将使物流的发展纳入各级政府的管理职能,并在政府强有力的组织下得以推进。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已将物流发展规划、发展政策制定和管理等职能列入相关司局,确保了我国物流发展中所需要的宏观管理与协调职能的到位和机制的建立。同时,国务院有关部委也把推进现代物流的发展列入议程。1.3.2管理体制障碍突出。由于长期的计划经济体制形成的条块分割的管理体制,部门分割、地区分割在一定程度上还起作用,行政管理部门政出多门,相互矛盾的现象依然存在,使物流业不能形成一个整体,在这种管理体制下,必将难以实现物流的社会化、网络化和物流资源的自动合理配置。如对运输的管理,是按不同运输方式划分由不同部门管理的,使得部门之间、地区之间的权利和责任存在交叉和重复,难以有效合作、协调;又由于现行的财政体制,各地经济、社会发展规划也都自成一体,地区封锁、市场分割成为阻碍物流产业发展的另一大顽症。这种体制弊病是与现代物流应有的跨区域、跨行业、网络化的特征格格不入的,它直接导致了各种存量的物流要素的分散和难以整合,使得各种基础设施的规划和建设缺乏必要的协调,导致大量的重复建设,造成物流资源的浪费。 1.3.3物流发展的水平不高、效率偏低。国际上通常把物流成本占GDP的比重,作为衡量物流效率和效益的重要指标。中国社会物流成本占GDP比重,自1998年降到21.4%以来,连续7年上下徘徊,2004年仍为21.3%,而发达国家这项指标已经控制在10%左右。   第二部分:我国现代物流业发展趋势2.1.物流需求弹性逐年增高,经济增长越来越依赖于物流的发展。随着各省市对物流业的重视和投入的增加,越来越多的省市将物流业作为支柱产业来发展,使得物流需求弹性逐年增高,经济增长越来越依赖于物流的发展。统计资料表明:“八五”时期我国物流需求弹性平均为1.26,“九五”时期平均为1.35,“十五”时期平均为1.63,“十一五”时期将达到2左右。 2.2第三方物流的比重逐年增加。第三方物流(ThirdPartyLogistics,TPL,也写作3PL)是指物流的实际需求方(第一方)和物流的实际供给方(第二方)之外的第三方,它部分或全部利用第二方的资源,通过合约向第一方提供物流服务,它是业务外包在物流业务中的具体表现。生产商、销售商或消费者将其物流业务交给专业物流公司运作,而自己集中精力发展新业务。因此,第三方物流又常被称为“契约物流”、“外包物流”和“代理物流”。随着市场竞争进一步加剧,为了了减少投资,降低运作成本,提高物流水平,增强核心竞争能力.必然促使企业更加关注其核心资源和核心竞争力的培养,而将企业内部物流交由专业物流公司经营。据前所述,目前我国第三方物流的市场比重不大,工商企业中使用第三方物流的约占22.2%,而美国占58%。因此,我国第三方物流潜力很大,有广阔的发展空间。预计今后几年,我国第三方物流服务的比重将会逐渐增大。 2.3进一步加快国际化进程。 由于世界制造业和OEM中心在向我国转移,以及经济一体化进程的加快,未来我国与世界各国之间的物资、原材料、零部件与制成品的进出口运输,不论是数量还是质量都会发生较大变化。为适应这一变化,要求我国必须在物流技术、装备、标准、管理、人才方面与世界对接,尤其是标准化的建设.针对当前物流标准化存在的问题和国际物流标准化建设的发展方向,应加强标准化的组织协调工作,加快标准化建设步伐,更好的与国际标准化接轨.因此,我国物流业在国际化方面将会有较快的发展。2.4物流园区的规划和建设逐步完善。物流园区是物流业发展的客观需要。各地将根据物流市场的实际需求,制定大型物流园区建设规划,优先整合存量资源,减少土地占用,防止重复建设和盲目发展。2.5加快物流信息化进程。现代物流是以信息技术为支撑的,没有信息化就没有现代物流的发展。信息技术是现代物流体系正常运作的报证。通过运用通信技术、网络技术、软件应用技术和电子商务等技术,为现代物流管理提供基础、支持和手段。此外,还有条形码②、销售点数据收集系统(POS)③、无线电射频技术(RFID)④、全球定位系统(GPS)⑤、地理信息系统(GIS)⑥、电子数据交换系统(EDI)⑦等信息技术的应用使得物流作业效率大大提高,经营成本也不断下降,真正创造“空间效用”和“时间效用”。世界最大的零售商-沃尔玛“不灭的神话”,是用现代化的物流信息技术和高科技战略创造的。沃尔玛的信息系统是全美最大的民用系统。到1990年,沃尔玛已与它的5000余家供应商中的1800家实现了电子数据交换,成为EDI技术的全美最大客户。可以说,信息技术对沃尔玛的成长功不可没。在我国大力发展信息化的新形势下,物流的信息化应该走在其他行业前面。今后几年,我国物流业将加快构建物流管理公共信息平台,大力推进物流电子数据交换(EDI)的普及和应用,制定物流信息的标准和网络接口规范,建立物流信息的共享机制,提高物流领域的信息化水平。2.6物流企业向规模化、集团化发展。我国的物流企业大多规模小、实力弱、能力低,因此随着国内物流市场竞争的进一步加剧和国际知名跨国综合物流企业大量进入我国,国内的一些物流企业将通过重组、资本扩张、收购、兼并、流程再造等形式,向规模化、集团化物流企业发展,提高核心竞争力。2.7加快物流人才的培养。现代物流的蓬勃发展呼唤着系统的物流知识,呼唤着成功的物流经验,呼唤着成熟的物流技术,呼唤着多层次的物流人才,特别是高级物流管理人才。抱怨员工素质低是没有任何实际意义的,只有通过不断地规范专业培养,才能形成一个人才梯队。有鉴于此,我国将逐渐建立和完善物流职业资格认证、专业学历教育、短期职业培训相配套的物流人才培养体系,使物流员工素质低、高层次物流人才匮乏的现状得到缓解。2.8电子商务为物流业的发展注入新的活力电子商务(E-Commerce)是在因特网开放的网络环境下,基于Browser/Server)应用方式,实现消费者的网上购物(B2C),企业之间的网上交易(B2B)和在线电子支付的一种新型的交易方式。由于经济全球化,使越来越多生产经营和资源配置过程在整个世界范围内进行,不受时空限制,无纸化贸易的电子商务有着巨大的优势,它可以节约交易费用,提高交易速度,降低生产成本与销售成本。电子商务的出现和发展是经济全球化与网络技术创新的结果。它彻底地改变了原有的物流,信息流,资金流的交互方式和实现手段。能够充分利用资源,提高效率,降低成本,提高服务质量。 电子商务是商务活动的新形式,通过现代信息技术,实现交易活动的无纸化,已达到高效率、低成本、数字化、网络化和全球化的目的。电子商务的发展使现代物流产业发生信息化,自动化,网络化,智能化和柔性化等实质性的飞跃。电子商务对物流起着重要的作用。首先,促使物流需求发生新的变化。全球电子商务的推广和普及将使得跨国和跨区域物流更加频繁,对物流的需求会更加强烈。其次,拓展了物流服务空间,改变了物流的运作方式。电子商务的发展,提供了超越传统物流服务之外的增值性服务。能否提供便利的、加快反应速度的服务以及延伸服务等增值性服务,已成为电子商务背景下,衡量一个物流企业是否真正具有竞争力的标准。在电子商务时代,网络全球化的特点可使物流在全球范围内实施整体的实时控制。再次,促进物流基础设施的改善和管理水平的提高。电子商务具有高效率和全球化的特点,它要求物流也必须达到高效率和全球化的目标。以物资流为载体的商流和信息流通过电子网络传递,加快了物资的流通,形成了电子物流,它是物流电子化,信息化的表现形式,是现代物流发展的必然趋势。2.9提供优质的服务将成为企业获取竞争优势的关键当前社会和客户对物流服务的要求越来越高,客户选择物流不仅注重成本,更注重物流服务的质量,物流服务优质化和全球化是我国物流今后发展的重要趋势。21世纪的竞争更加激烈,为客户提供日益完善的增值服务,满足客户日趋复杂的个性化的要求将成为物流企业生存和发展的关键。2.10绿色物流成为我国物流发展的又一趋势物流产业虽然促进了经济的发展,但是在发展的同时也会给城市环境带来不利的影响,如运输工具的噪声、污染排放,、交通阻塞,以及生产和生活中废气物的不当处理造成对环境的影响。绿色物流包括对物流系统污染进行控制,即在物流系统和物流活动的规划与决策中尽量采用对环境污染小的方案,如采用排污量小的货车车型,近距离本着,夜间运货(减少交通阻塞、节省燃料和减少尾气排放)等。进入21世纪,物流行业必将把有效利用资源和维护地球环境放在发展的首位,建立全新的从生产到废弃全过程效率化的、信息流与物质流循环化的绿色物流系统。绿色物流是可持续发展的竞争优势。度降低经营成本的必由之路,将有利于企业取得新的竞争优势。另外,绿色物流也是参与全球物流业竞争的重要基础。我国物流业的起步较晚,绿色物流还刚刚兴起,人们对它的认识还非常有限,在绿色物流的服务水平和研究方面还处于起步阶段,与国际上先进技术国家在绿色物流的观念上、政策上以及技术上均存在较大的差距,物流绿色化对我们来说,还有相当漫长的一段路途。实施绿色物流发展战略,不仅有利于环境保护和经济的可持续发展,还有利于我国物流管理水平的整体提高,对于我国经济的发展意义重大2.11国际型物流管理人才的培养推动我国物流发展的核心是国际型的物流人才。这是因为物流是一种特殊的服务,其服务的内容是对物的流动的科学管理。能否做好物流的关键是人的管理水平。因此,物流人才的水平决定了物流企业竞争力的大小。由于我国物流发展较晚,什么是合格的物流管理人才我们还没有经验。为解决物流人才的不足,最好的办法是引进国外的物流培训系统,然后通过消化和吸收并结合我国实际进行本士化,发展具有中国特色而又与国际接轨的物流职业教育培训体系。2.12第四方物流的兴起是我国物流业发展的新趋势随着物流业的进一步发展,行业并购、整合风潮促使以利用信息技术、提供供应链解决方案为主的“第四方物流” 的出现。第四方物流供应商是一个供应性的集成商,它对公司内部和具有互补性的服务供应商后拥有的不同资源、能力和技术进行整合和管理,提供一整套供应性解决方案。事实表明,第四方物流的发展可以满足整个物流系统的要求,很大程度地整合了社会资源,减少了货物物流时间,节约了资源,提高了物流效率,也减少环境污染。第四方物流成功的关键在于为顾客提供最佳的增值服务,即迅速、高效,、低成本和人性化服务等。第四方物流提供了一个综合性供应链解决方法,以有效地适应需方多样化和复杂化的需求,集中所有资源为客户完美的解决问题。第四方物流通过影响整个供应链来获得价值,能够为整条供应链的客户带来利益。因此,第四方物流将会得到广泛的运用,成为物流业未来发展的主要方向。结论:结论:21世纪物流业将是我国热点的主要的发展方向,但就目前现状而言,物流业还是处于发展的初级阶段,要充分的看到我国的物流业与国际先进水平的差距,同时我们在认识到这个的基础上也要加大物流人才的培养,走国际化的道路,学习外国的先进的物流知识,培养专业的物流人才。国家应在大量的国外优秀的物流企业进入我国市场的进修采取相应的措施,出台相关法规以促进我国物流业健康的发展。 注释:①物流标准化是指在运输、配送、包装、装卸、保管、流通加工、资源回收及信息管理等环节,对重复性事物和概念通过制定、发布和实施各类标准,达到协调统一,以获得最佳秩序和社会效益。②条形码是由一组宽度不同、反射率不同的条、空及对应字符按规定的编码规则组合起来,用以表示一组数据和一定信息的符号。一个完整的条形码符号是由两侧静区、起始字符、数据字符、校验字符和终止字符组成。③销售点数据收集系统(POS)是指在零售层次上通过能够自动读取信息的设备,将所有销售物品的条形码进行扫描,直接读取和采集商品销售的各种信息数据,然后通过通信网络或计算机系统将读取的信息传输到管理中心进行数据处理和使用,或直接将数据发送给相关的供应商,这些供应商可根据销售情况补充库存的系统。④无线电射频技术(RFID,radiofrequencyidentification)是非接触式自动识别技术的一种,利用无线电波对记录媒体进行读写,射频识别的距离可达几十厘米至几米,且根据读写的方式,可以输入数千字节的信息,同时还具有极高的保密性。⑤全球定位系统(GPS)是由美国国防部发射的24颗卫星组成的全球地理位置定位、导航和授时系统。24颗卫星分别分布在高等为2万公路的6个轨道上绕地球飞行,每条轨道上拥有4颗卫星,在地球任何一个点,任何时刻都可以同时接收来自于四颗卫星发出来的信号。全球定位系统由空间卫星系统、地面监控系统和用户接收系统构成。⑥地理信息技术(GIS)是指以地理空间数据为基础,采用地理模型分析方法,适时地提供多种空间的和动态的地理信息,是一种为地理研究和地理决策的计算机技术系统。⑦电子数据交换系统(EDI)是指一种为实现大量传输而在企业之间采用标准化文件格式,通过计算机进行商务文件交换的一种方式。 参考文献:[1]吴清一.现代物流概论[M].2版.北京:中国物资出版社,2005.  [2]沈珺.物流管理概论[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6.  [3]王之泰、沈慧民、王伟,物流基础,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年6月,第一版,4-56;163-172;226-243;472[4]方虹,物流企业管理,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年8月,第一版,147-166;364-370[5]佚名,中国物流论坛[6]李朝晖,刘长涛,刘长军,浅谈我国物流业现状与发展趋势[7]程书香,赵丽芳,期刊九江学院学报2004年第04期[8]李万秋,仓储管理,2005年8月,第一版215-216;225-226[9]黄永民,杨松梅,《中国市场》2007年第15期[10]佚名,中国物流与采购网,2007—7—1[11]李素珍,物流信息技术,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年6月第1版[12]王德章,国际物流导论,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年4月第1版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大家都在看
近期热门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