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基于脑电图的BIS指数麻醉深度监测技术的研究》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分类号:TH77单位代码:10433密级:学号:Y0801008山东理工大学硕士学位论文基于脑电图的BIS指数麻醉深度监测技术的研究TheStudyofBISIndexmonitoringAnesthesiaDepthBasedonEEG研究生:杨飞飞指导教师:王辉林申请学位门类级别:工学硕士学科专业名称:测试计量技术及仪器研究方向:激光与光电精密检测技术论文完成日期:2011年4月24日万方数据独创性声明本人声明所呈交的论文是我个人在导师指导下进行的研究工作及取得的研究成果。尽我所知,除了文中特别加以标注和致谢的地方外
2、,论文中不包含其他人已经发表或撰写过的研究成果,也不包含为获得山东理工大学或其它教育机构的学位或证书而使用过的材料。与我一同工作的同志对本研究所做的任何贡献均已在论文中作了明确的说明并表示了谢意。研究生签名:时间:2011年4月24日关于论文使用授权的说明本人完全了解山东理工大学有关保留、使用学位论文的规定,即:学校有权保留送交论文的复印件和磁盘,允许论文被查阅和借阅;学校可以用不同方式在不同媒体上发表、传播学位论文的全部或部分内容,可以采用影印、缩印或扫描等复制手段保存、汇编学位论文。(保密的学位论文在解密后应遵守此协
3、议)研究生签名:时间:2011年4月24日导师签名:时间:2011年4月24日万方数据山东理工大学硕士学位论文0B摘要摘要脑电图作为一种方便快捷的医学检测方法,在各种生理疾病的检测中广为使用。如癫痫、脑残、假肢等,尤其在麻醉深度的监测中得到推广。在现代医学检测中,脑电信号的分析、处理的方法越来越多,但是由于脑电信号是非平稳时变信号,只取时域或者频域都不能完全反应其特征。本文研究了脑电分析的新方法BIS指数。首先介绍了脑电信号的生理基础,及其检测原理,由于脑电信号是微弱信号,所以其信号的采集容易受各种干扰的影响,本文使用的
4、采集系统以MSP430F149为核心,综合考虑了脑电采集可能有的各种干扰,通过选择高共模抑制比的电子器件以及屏蔽驱动、电源浮地跟踪、生物右腿驱动等电子技术最大可能地去除了噪声。接下来,在综合比较了各种脑电信号分析方法的优缺点之后,选择了以当今研究最多的BIS指数为主要信号处理方法,边谱频域法SEF为比较对象。BIS指数不仅包含了BSR和QUAZI时域和频域特征BetaRatio,还使用了保留有相位的双谱域分析SynchFastSlow,能最大程度反应病人麻醉程度。同时结合时频域小波分析、时域法非线性能量算子可以进一步在软
5、件方面消除脑电信号伪迹。最后在脑电信号的具体分析中,首次使用了时频方法小波分析来实现尖脉冲的发现与消除,去除了伪迹的干扰,文章中BIS指数的计算结果得出的结论指出,BIS指数能客观的、准确的反应麻醉深度;在和SEF边谱的比较分析中还可以看出,BIS指数受人体刺激的干扰明显小于SEF。值得一提的是在本文中,首次将双谱能量图中各峰值点的位置归一化到1‐100,并与麻醉深度建立了联系。从12个病人的数据中可以得出,60‐90对应于清醒时刻,而50‐21是麻醉状态。关键词:脑电图;双谱指数;边谱指数;麻醉深度I万方数据山东理工大
6、学硕士学位论文1BAbstractAbstractAsaconvenientmethodformedicaltesting,EEGhasbeenwidelyusedinavarietydetectionofphysiologicalmaladies,Suchasepilepsy,mentaldisability,prostheses,etc.,especiallyinthemonitoringofanesthesiadepth.Inmodernmedicine,theanalysisandprocessingmethod
7、sofEEGsignalsbecomemoreandmore,butEEGsignalistime-varyingandnon-stationary,soonlyusingmethodsoftimedomainorfrequencydomaincannotextractitsfeatureinformation.Inthispaper,BISindex,asanewmethodofEEGanalysis,isresearched.Firstthephysiologicalbasisandthedetectionprinc
8、ipleofEEGsignalisintroduced,and,theEEGisaweaksignal,sothesignalissusceptibletovariouskindsofinterference,thesignalacquisitionsystemusedinthisarticletakeintoa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