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过自身的陷阱——论舒婷90年代诗作

穿过自身的陷阱——论舒婷90年代诗作

ID:40551326

大小:21.50 KB

页数:6页

时间:2019-08-04

穿过自身的陷阱——论舒婷90年代诗作_第1页
穿过自身的陷阱——论舒婷90年代诗作_第2页
穿过自身的陷阱——论舒婷90年代诗作_第3页
穿过自身的陷阱——论舒婷90年代诗作_第4页
穿过自身的陷阱——论舒婷90年代诗作_第5页
资源描述:

《穿过自身的陷阱——论舒婷90年代诗作》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应用文档-天天文库

1、穿过自身的陷阱——论舒婷90年代诗作在不断成熟的生命历程中,一个真正的诗人会将自己提炼为最真纯的献祭。80年代中后期始,舒婷的创作重心似乎转向了散文,而诗歌却是断断续续,常常停笔数月乃至数年。进入立秋年华的诗人面临三种选择:“要么完全停止写作,要么重复昔日的自己(也许写作技巧会不断提高),要么想法找到一种不同的工作方法,使自己适应中年。”①舒婷做出了一个诗人的选择。从新时期伊始的《致橡树》、《会唱歌的鸢尾花》到世纪末的《最后的挽歌》,她在诗歌创作中没有重复昔日的自己,坚持着“持续的发展”,其间的变化表现

2、出诗人对旧我的不断的突破。与散文相比,她始终把诗作为自己“生存惟一的舵”,所以我们说,中年的她依然并首先是一位诗人。一“青春的盛宴已没有我的席位”80年代初的中国文坛,乍暖还寒。尽管“朦胧诗”已被那些受伤的心灵广为传诵,但周围依然不断传来斥责声,一切都似乎如此艰难,黎明的风仍是那么凌厉。混杂于讨论名义下的恶性毁谤击中猝不及防的诗人,为了维护人的尊严,舒婷准备再过冬天。于是1981年秋,寄出《会唱歌的鸢尾花》之后,诗人中止了诗歌创作。但这种沉默并不意味着惧怕与怯懦,“有时候需要的是冒着生命危险追求真理、追

3、求艺术,追求正常生活权利的(也包括爱情)勇气;有时则是需要纯洁自己,蔑视权威,荣辱毁灭之下为忠诚而‘自甘寂寞’的勇气”。②在那时,沉默也许恰是她的一种有效的发言。并且,这一时期她怀孕生子,一个女人所必经的生活、生命体验及“无论是在感情上、生活中我都是一个普通女人”③的生存定位,为她后来的诗歌创作提供了新的背景。历史是公正的,1984年,全国诗坛对朦胧诗的论争高潮已经过去,年轻的诗人们曾唱出的一代青年的心声,也已经更广泛地到达人心。尽管诗人“曾想没入夜深深不再回来/曙色/却抢先在地狱之口破晓”;“被雷电反

4、复拷打的春夜/突破堤岸/漫成/碧绿的早潮”(《惊蛰》)。没有一颗诗心能拒绝灿烂“曙色”和盎然“春意”的招引,于是诗人要重新开始。然而,历史又是无情的。虽然只有3年时间,但“秋”已悄然地来临。首先,社会的巨大变化与过去30年迥然不同,以特殊年代为背景成长起来的她如何对新时代有效发言并不是简单地再拿起笔。另一方面,发展到80年代中期,诗歌也悄悄开始一场新的革命,仿佛突然间,诗歌界的后起之秀形成第三浪潮,淹没一切规则和边界,对其前驱者也毫不客气地亮出了“pass”的放逐令。面对新的时代,新的“崛起”,诗人觉得

5、自己就仿佛一株“花期已过的老山楂”,钟点敲过便立刻陈旧了,转眼“青春的盛宴已没有我的席位”。这次困境不同以往,过去是外在环境的压力与束缚,而这次应该做出调整的是诗人自己。“不必察看日历/八年前我已立秋”(《立秋年华》),她清醒地意识到“对于我自己来说,一个人的生活有了重大变化与转折,她的感情和经验也进入新的领域:用以表现情感和经验的艺术面临岔口,沉默既是积蓄力量、沉淀思维、在抛物线之后还有个选择新方位的问题。”④她面临着严峻的挑战:“我要怎样才能找到道路/使我/走向完成。”(《日落白藤湖》)这种困境一直

6、持续到90年代。“小号任自己跌下深渊/碎成沛雨和珍珠的回声/萨克斯立在喉上长嗥/牵着一轮沉沉坠去的夕阳”写于90年代又一个转折点上的这首《一种演奏的风格》恰可以为我们推测诗人进入90年代的心理状态提供证据,跌落的“小号”与坚守的“萨克斯”正是纠缠在诗人内心的一对矛盾。1997年出版的《舒婷文集》中1990—1995年的诗作不足十首,由此我们可判断诗人在90年代也曾断续停笔。而诗人走出困感,真正意义上的转轨的完成也恰是在90年代。但她坚持着一种持续的发展,并形成了新的风格、新的角度和新的技艺。二“尖利的铧

7、齿耙痛我们秩序井然的神经”90年代,诗人的审美感受方式也相应地发生了变化,诗中不再只有“月光杯”类精致的意象、绵深的感情,也有了“啤酒瓶”⑤等日常“俗物”,生活化的口语,反讽和戏剧性的因素。反讽在舒婷早期诗作中几乎是没有的,可是在中年的舒婷那里却颇为常见了。“在自己生长的城市里/背井离乡”,“生于水,我失去了鳃/来之于土,我的脚/未能突破水泥和沥青的封锁/抵达接应的土壤”,人类的历史演变成了人类自身日趋异化的历史。仍旧是“人”的主题,表现方式却与青年时期大不相同,冷静的笔调中蕴涵着深刻的针砭,表现出一个

8、现代诗人沉思与焦虑的精神状态。运用反讽,把人情世态的丑恶鄙陋曲折地表现出来,往往达到正常性的叙述抒情所不能达到的效果。戏剧性与反讽相连,也成为舒婷近期诗作的重要风景。我终于走到正点居中/秒针长话短说/列车拉响汽笛从未停靠/接站和送站互相错过/持票人没有座位/座位空无一人———《最后的挽歌》这是一个具有典型戏剧性场面的片段。我们具体分析一下:情境:火车到站却没停靠———这也许是偶然事件,却阴差阳错引发出一系列事件。冲突:上车的人因上错车找不到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