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舒婷诗歌中的叙事性话语

论舒婷诗歌中的叙事性话语

ID:15695671

大小:31.00 KB

页数:14页

时间:2018-08-04

论舒婷诗歌中的叙事性话语_第1页
论舒婷诗歌中的叙事性话语_第2页
论舒婷诗歌中的叙事性话语_第3页
论舒婷诗歌中的叙事性话语_第4页
论舒婷诗歌中的叙事性话语_第5页
资源描述:

《论舒婷诗歌中的叙事性话语》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论舒婷诗歌中的叙事性话语论舒婷诗歌中的叙事性话语 。孙红岩王晓艳 摘 要:叙争}是9年代诗歌界的一个关键词,女诗人舒婷在-,0生0J9年代的诗作中自觉进行了这种诗歌实践,诗中@. 表现出了对于生活细节、日常经验的冷静叙述,综合多种文体表达了个体对于生存、生命的独特感受,增强了诗 作的真实性 关键词:舒婷诗歌叙事性 0在不断成熟的生命历程中,一个真正的诗人会将自己 作是9年代诗歌叙事性的一次有力实践,她在九十年代整体 提炼为最纯真的献祭。从新时代伊始的《橡树》到世纪 语言背景变换的基础上创造出了属于14自己的诗歌。在她九十 致末的《后的挽歌》,舒婷在诗歌创作中没有重复昔日的 

2、年代诗歌中叙事性话语的纯熟运用展现了舒婷对于生存的关 最自己,坚持着“续的发展”,其间的变化表现出诗人对 注,对于普通人日常生活的展现,拓展了诗歌的内容,使她 持I我的不断突破。舒婷早期的诗作多浪漫抒情,散发着清 的诗歌由美丽的后花园走入了平滑流畅的语言草地,舒婷诗 El新的理想主义气息,如《大海》、《,母亲》等都是 歌的叙事性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致呵 其主观情绪的热情抒发。人的中年犹如立秋,时间荏苒, 转眼“青春的盛宴已没有我的席位”。舒婷面临着严峻的 一、强调具体性,表达日常14经验 舒婷早期诗歌多写情绪,表达激情,而缺少对日常生 挑战:“要怎样才能找到道路/我/向

3、完成。”~直 活事件的描述,如《,母亲》饱含激情地表达了对于母  我使走 呵到九十年代,我们看到舒婷像一只蜕变的飞蛾,飞在澄明 亲的热爱与怀念,这种感情是主观情感的宣泄,是喷涌而 高远的秋的天空。 出的,让我们有种摸不着的感觉。“,母亲,/了留 呵为“事性”是九十年代诗歌的一个关键词。舒婷虽 住你渐渐隐去的身影,/叙虽然晨曦已把梦剪成烟缕,/我还 不能说是这方面的“驱”,但在一九八四年创作的《 是久久不敢睁开眼睛。”在14这首诗里我们看到的是情绪,先老 朋友阿西》与《阿敏在咖啡馆》中,叙事性己初露端倪。 十多年后,在《缘的分流》、《后的挽歌》等作品中 血最而不是什么针线、自

4、发、洗衣等可感的细节。从8年代的 0《敏在咖啡馆》、《朋友阿西》到九十年代的《 阿 老斜“事性”达到了炉火纯青的地步。叙事性在中国诗歌里 坡》、《逐孤岛》等诗歌,E常细致的细节表达已经炉 叙 放t可以说并不是一个陌生的词汇,杜甫的“吏”、“三三 火纯青。19年4日舒婷写了短诗《坡》:‘坡/96月6斜'N-在 别”堪称典范。但9年代的叙事性诗歌不同于中国传统的 上班途中/O或是回家路线,你/平常常走着/些喘息。斜 平14有叙事诗,叙事诗是讲述一个或几个完整的事件,把事件过 坡/把你吃力的举上去/风时,你迎风扬起的衣襟/像 要有很程的记录作为目的。而9年代所具有的叙事意味的诗的

5、 冲锋陷阵/坡截过历史那一瞬间/是不明飞行物/于定 O斜你难目的不在于讲述事件本身,而在于表述事件过程所生发出 格/是什么时候越过顶点/不知道,脚//你主动带着你/下 往来的意义,它既吸收了西方文化因素又与古老中国关于诗 /下/坡抛弃你时不但轻松/且快了许多。”“坡”往斜而斜 歌“物言状”、“象触形”的传统观念有着内在的联 是我们日常生活中经常遇到的一种具体事物,爬坡的感 及赋系,体现出语言的真正诗学价值。 受是~种很平常的细节,诗人写“坡”并没有赋予“斜斜 9年代诗歌的叙事性是一个综合性的概14念,它涵盖了 坡”某种苦大仇深的情境,没有“尔加河上的纤夫”的 0伏本地化、日

6、常性、平民性等经验,更能够处理日常经验,它 苦难,没有臧克家“马”的苦涩,仅仅是芸芸众生中一 老对周遭场景的风格化记录,恢复了诗歌与生存境遇、生存经 个普通人生活场景中的一个片段,在上班途中或回家路上 验的交流,使诗歌朝向精确的求真意志方面摸索。舒婷的诗 平平常常地走,一日复一日,一年复一年。正是这种叙14事 性使诗歌由天堂降到了人间,表达出了凡夫俗子们最真实 个人是被淹没在集体中的,祖国、母亲、英雄、历史都是 的生活感受,读起来亲切、流畅。“上坡时像冲锋陷阵, 诗人热情书写的对象,一提起英雄都是为革命献身,一提 下坡时轻快了许多”,这里的作者与读者与诗中的主人公 起母亲都

7、是满头白发、不辞劳苦、无私奉献,诗歌渐渐被 已经产生了对话与交流,因为他们是平等的。这里是限制 模式化。9年代的诗歌开始走向个人,展现淹没在茫茫人 O叙事,诗人主观意志不介入,只是冷峻而客观地描述。 海、生活琐碎中的个人,力求保持生活14的棱角和硬度,这 是个人经验的综合性的表达。《逐孤岛》写的是人离开  放二、文体综合化扩展诗的表现空间 的现代诗派如九叶派、象征派,用暗示、象征表现模糊、 含蓄的感觉,而舒婷的诗中出现了更多的技术的加入,反 舒婷“事性”的诗歌出现了文体的综合化,以前 家园去一个陌生的地方,这里表达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