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60-27-完整街道尺度下城市道路等级分类研究

060-27-完整街道尺度下城市道路等级分类研究

ID:40546544

大小:306.49 KB

页数:9页

时间:2019-08-04

060-27-完整街道尺度下城市道路等级分类研究_第1页
060-27-完整街道尺度下城市道路等级分类研究_第2页
060-27-完整街道尺度下城市道路等级分类研究_第3页
060-27-完整街道尺度下城市道路等级分类研究_第4页
060-27-完整街道尺度下城市道路等级分类研究_第5页
资源描述:

《060-27-完整街道尺度下城市道路等级分类研究》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交叉创新与转型重构——2017年中国城市交通规划年会论文集完整街道尺度下城市道路等级分类阴炳成于守静【摘要】城市道路系统是城市交通系统的主要载体,合理的城市道路等级分类对城市道路系统的构建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我国现行城市道路等级分类主要以机动车通行为标准进行划分,但随之出现城市污染、交通拥堵问题。完整街道理念更加注重道路空间资源的公平性和通达性,更加关注不同交通方式的出行需求。在总结英美道路分类系统的基础上,探讨以完整街道尺度为核心的道路等级分类体系,并对不同等级道路的技术标准和道路横断面布置方式进行初步研究。【关键词】交通规划;完整街道;道路等

2、级分类;技术标准;道路横断面0引言城市道路网络是整个城市凝固的骨骼,也是城市各种交通系统运行的主要载体,其对于城市的健康运行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我国城市道路功能分类主要经历了三个阶段的转变[1],现有城市道路的等级分类为第三代分类方法,主要划分为快速路、主干路、次干路和支路四大类。该分类系统指导了近二十年我国城市各类规划的编制和城市道路的建设,但随着城市规划向精细化方向发展和道路街区化的发展,现有分级体系的合理性需要结合新的形势要求进行深入的分析。本文在总结国内外相关研究的基础上,结合我国实际,在完整街道的理念下,对城市道路分级分类体系进行深入

3、研究,从步行、非机动车、公交车和机动车角度对各级道路的空间尺度进行探讨,从而为下一步道路分级分类的优化提供一定的借鉴。1完整街道的提出“完整街道”出现于美国20世纪70年代,是一种交通政策和设计方法,该方法通过对街道进行合理的规划、设计、运营和维护,来保障街道上所有交通方式出行者的通行权,满足出行需求和安全要求[2]。到2014年初,美国已有610个地区部门采用了完整街道政策。[3]完整街道规划设计突破传统街道设计以机动车为核心、以机动车行驶速度为标准,而是更加注重通达性和公平性,并更加关注行人、自行车和公共交通的出行需求,从而形成更加符合出行需

4、求特点的道路空间、为所有交通方式的出行者提供公平的道路系统。1中国城市规划学会城市交通规划学术委员会中国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编表1传统街道设计与完整街道设计的比较[4]传统街道完整街道机动性——运输工具的移动通达性——人们获得期望的服务和进总体交通目标(主要是机动车出行)行活动的能力交通规划目标出行速度最大化总体通达性最大化道路服务水平、平均速度、交通延误多方式服务水平、不同人群获得服务性能指标等或进行活动所需的时间与费用优先设计考虑内容车辆行驶速度、流量容纳多种交通方式典型设计速度(km/h)50-8030-40道路网连接速度道路网连接程度较低道

5、路网连接程度较高2我国城市道路等级分类及适用性分析2.1我国城市道路分级情况根据我国现行规范《城市道路交通规划设计规范(GB50220-95)》[5],城市道路分为快速路、主干路、次干路和支路四类。表2大城市道路网规划指标表城市人口(万人)快速路主干路次干路支路>20080604030机动车设计速度≤20060-8040-604030道路网密度>2000.4-0.50.8-1.21.2-1.43-4(km/km2)≤2000.3-0.40.8-1.21.2-1.43-4机动车道条数>2006-86-84-63-4(条)≤2004-64-64-62

6、道路宽度>20040-4545-5540-5015-30(m)≤20035-4040-5030-4515-202.2现有分级适用性分析1)以机动车为核心的分级体系难以满足多方式出行需要现有分级体系以机动车设计速度为标准划分四级体系,上述分级体系过分强调道路网络的机动性,而对出行占绝对主体的步行和非机动车重视不足。同时,在上述道路指标中,主要承担集散到达功能的支路最小道路宽度需达到15m,而在我国大城市的老城区中受历史原因影响,部分道路宽度不足10m,而这些道路又是实现行人和自行车到达功能的主要道路。若以现有规范,上述道路将无法纳入城市道路管理系统

7、中,从而造成后期管理的盲区。2)道路分级的功能定位需要进一步明晰2交叉创新与转型重构——2017年中国城市交通规划年会论文集现有道路分级体系中,从字面上可划分为两大类,即干路系统(包括快速路、主干路和次干路)和支路系统,由于定位不够清晰,往往在城市规划和建成后管理中,部分主干路、次干路既要承担城市路网中的主要通过性交通功能,又要兼顾地块集散交通功能,相互之间界限模糊,也造成了部分道路功能无法发挥应有的作用。特别是,城市规划的次干路往往在道路建成后,其功能更是游离于主干路和支路之间。部分次干路交通功能偏重于交通功能、接近于主干路,而部分次干路则以集

8、散功能为主、主要起到支路的功能。3国外主要城市道路等级分类情况3.1美国美国在最新《道路功能分类:理念、标准和过程》(《HighwayF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