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028字,《杯酒释兵权与文盛武衰》

6028字,《杯酒释兵权与文盛武衰》

ID:40521703

大小:53.00 KB

页数:7页

时间:2019-08-04

6028字,《杯酒释兵权与文盛武衰》_第1页
6028字,《杯酒释兵权与文盛武衰》_第2页
6028字,《杯酒释兵权与文盛武衰》_第3页
6028字,《杯酒释兵权与文盛武衰》_第4页
6028字,《杯酒释兵权与文盛武衰》_第5页
资源描述:

《6028字,《杯酒释兵权与文盛武衰》》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杯酒释兵权与文盛武衰摘要:学术界沿袭元人观点,认为“杯酒释兵权”是宋代文盛武衰的诱因。其实,从文献记载看,“杯酒释兵权”是统治阶级在总结历史教训的基础上加强中央集权的表现,并不是文官阶层与武官阶层的政治斗争。从历史角度看,“文盛”是封建统治发展的必然,它表现在科举制度的完善上。从宋代武器发展来看,学术界所谓“武衰”的观点是片面的。关键词:杯酒释兵权;文盛武衰;科举制度;军事制度“杯酒释兵权”是宋初著名的历史事件,对于这一历史事件的研究,大多数学者继承并发展了元代学者的观点,即“杯酒释兵权”是宋代文盛武衰的诱因。然而,这种观点值得商榷。为了弄清楚这个问题,

2、本文打算从“杯酒释兵权”的本质,宋代“文盛”局面形成的原因,以及“武衰”的重新解读等方面加以说明,以求教于方家。一、“杯酒释兵权”的本质陈桥兵变,使赵匡胤黄袍加身。但是不久就出现了“杯酒释兵权”事件。对于这个事件的发生过程,李焘在《续资治通鉴长编》中有详细的记载:初,上既诛李筠及重进,一日,召赵普问曰:“天下自唐季以来数十年间,帝王凡易八姓,战斗不息,生民涂地,其何故也?吾欲息天下之兵,为国家长久计,其道何如?”普曰:“……此非他故,方镇太重,君弱臣强而已。今所以治之,亦无他奇巧,惟稍夺其权,制其钱谷,收其精兵,则天下自安矣。”语未毕,上曰:“卿无复言,

3、吾已喻矣。”……于是,召守信等饮酒,酒酣,屏左右谓曰:“我非尔曹之力,不得至此;念尔曹之德,无有穷尽。然天子亦大艰难,殊不若为节度使之乐,吾终夕未尝敢安枕而卧也。”守信等皆曰:“何故?”上曰:“是不难知矣,居此位者,谁不欲为之!”宁信等皆顿首曰:“陛下何为出此言?今天命已定,谁安敢复有异心!”上曰:“不然。汝曹虽无异心,其如麾下之人欲富贵者,一旦以黄袍加汝之身,汝虽欲不为,其可得乎?”皆顿首涕泣曰:“臣等愚不及此,惟陛下哀矜,指示可生之途。”上曰:“……尔曹何不释去兵权,出守大藩,择便好田宅市之,为子孙立永远不可动之业;多置歌儿舞女,日饮酒相欢,以终其天

4、年。我且与尔曹约为婚姻,君臣之间,两无猜疑,上下相安,不亦善乎?”皆拜谢曰:“陛下念臣等至此,所谓生死而骨肉也。”明日,皆称疾请罢。宋•李焘《续资治通鉴长编》(上海师范大学古籍整理研究所等点校),北京:中华书局2004年版,第49—50页。《续资治通鉴长编》主要取材于北宋的笔记小说——司马光的《涑水记闻》、王辟之的《渑水燕谈录》,并修正了各种典籍的错谬之处,材料翔实,得到后人征引,渐成信史。李焘的这段记载应该没有疑问,但有几点需要指出:首先,赵匡胤“杯酒释兵权”是在对历史,尤其是唐代历史的深刻认识的基础提出的。自从安史之乱以来,唐王朝一蹶不振,并产生了无

5、法根治的社会问题,其中之一就是藩镇割据。藩镇势力的膨胀直接影响唐王朝的统治力,造成了唐代后期中央不得不依靠藩镇支持的悲哀局面,而藩镇凌驾于中央之上的事件也时有发生。这种现象一直延续到唐末五代时期。所以,赵匡胤夺得政权之后,所面对的第一个问题就是如何处理中央与地方,如何防止地方割据的问题。而防止藩镇割据的最好方法莫过于加强中央对军队的直接控制权,削弱地方将领在军中的地位,以便消除潜在威胁。赵匡胤夺权得益于当时禁军的九名高级统帅,这九名禁军统帅在这一过程中作出了极大贡献,并最终成为赵宋集团的开国元勋,集兵权、功勋于一身。这种功高权重的情形,对宋太祖的皇位构成

6、威胁。据王定国《闻见近录》记载,宋太祖即位后,禁军将帅自恃功高,况且与太祖有“十兄弟”之谊,所以“多偃蹇”,太祖因而训斥他们说:“尔辈既欲我为天下主,尔辈当尽臣节,毋或偃蹇。”宋•王巩《闻见近录》,《四库全书》第1037册,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3年版,第204页。赵匡胤为了防止唐末五代时期分裂割据局面的再现,通过实施“杯酒释兵权”的行动,收掉宿卫将领的兵权,剥夺了宿卫藩镇重权,集中了军事权力。所以“杯酒释兵权”是赵匡胤对历史细心考量的结果。其次,如何看待赵普其人及其与“文盛”的关系。赵普在“杯酒释兵权”的过程中,要比宋太祖更为积极。“陈桥兵变”后,

7、石守信、王审琦等随即擢升为禁军统帅,“委以兵权”“官爵阶勋并从超等,酬其诩戴之勋也”,而作为兵变主要谋划者的赵普,身份却依旧,十几天后,仅仅被授为四品枢密直学士。这样的安排体现了赵匡胤安抚后周旧臣的策略,也反映了他对文臣的不重视。“杯酒释兵权”后不久,赵普即出任枢密使,名正言顺地掌握了朝廷实权。后来又“独相十年”,总揽了军国大权。这似乎可以看出,赵普是开启宋代文盛政治的直接原因。其实并不是这样。赵普所起的作用与其前代开过功臣是一样的,更多的是为中央集权服务。至于文治则更多的是历史、现实的要求,因为马上得天下并不能马上治天下。因此,赵普只是在“杯酒释兵权”

8、的过程中起了作用,得了实惠,应该肯定他表现出来的王权集中思想,但我们没有必要在研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