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40515765
大小:1.26 MB
页数:42页
时间:2019-08-03
《记念刘和珍君课件》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先生已经作古,痛忆旧雨,文坛从此感彷徨译书尚未成功,惊闻殒星,中国何人领呐喊无情未必真豪杰怜子如何不丈夫鲁迅(1881-1936)中国现代伟大的文学家和新文学运动的奠基人。原名周树人,字豫才,浙江绍兴人。●1918年5月,首次用“鲁迅”为笔名,发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第一篇白话小说《狂人日记》。●1921年12月发表的中篇小说《阿Q正传》,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杰出的作品之一。●小说集:《呐喊》《彷徨》《故事新编》(历史小说〕●散文集:《朝花夕拾》●散文诗集:《野草》●他的作品是一部记录着对黑暗的愤懑和对光明渴慕的民族启示录记念刘和珍君鲁迅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刘和珍1926年3
2、月,奉系军阀在日本帝国主义支持下进兵关内,冯玉祥率领的国民军同奉军作战。日本帝国主义公开援助奉军,派军舰驶入大沽口,炮击国民军。国民军开炮还击。日本帝国主义便向当时的北洋军阀段祺瑞执政府提出抗议,又联合英、法、意、荷、比、西等国驻北京公使,借口维护《辛丑条约》,提出种种无理条件,并且在天津附近集中各国军队,准备武力进攻。3月18日,北京人民为了反对帝国主义侵犯我国主权,在天安门前集会抗议,会后到执政府前请愿。段祺瑞竟命令卫兵向请愿群众开枪,并用大刀铁棍追打砍杀,打死打伤200余人,造成屠杀爱国人民的“三·一八”惨案。在这一惨案中,北京女子师范大学英文系学生、学生自治会主席刘和珍
3、遇难了!刘和珍是鲁迅先生的学生,是位爱国的热血青年,她的牺牲给鲁迅先生带来了莫大的悲哀,而当时的反动文人还在一些刊物上发表文章对爱国青年进行污蔑、中伤,致使鲁迅先生悲愤之极,同年四月,写下了这篇纪念文章。写作背景“三·一八”惨案中牺牲的杨德群学生结队前往段祺瑞执政府请愿段祺瑞政府卫队与群众对峙的情形中弹倒下的大学生“三·一八”惨案中牺牲的刘和珍注音徘徊长歌当哭菲薄踌躇桀骜黯然噩耗肆无忌惮喋血攒射屠戮浸渍绯红和蔼殒身不恤páihuáiFěibójié’àoèdiélùfēiyǔnxùdàngchóuchúàndàncuánzìǎi一、解题1.刘和珍:北京女子师范大学英文系学生。“
4、三一八”惨案中,身为学生自治会主席的刘和珍,动员组织同学集会游行。她扛着校旗到段祺瑞执政府门前请愿,段祺瑞竟命令卫兵开枪,刘和珍身中七弹,壮烈牺牲,时年22岁。二、在整体感知全文内容的基础上,领会作者的感情,理清全文思路。一、说明写作的原因和目的:二、进一步说明写作的目的:三、追叙认识经过,赞扬斗争精神。四、遇害概况段落大意揭露敌人记念烈士唤醒庸人烈士的遇难政府的诬蔑文人的中伤历史的反思五、遇难经过:六、总结教训:七、热情讴歌赞颂:当局者竟这样凶残出乎意料流言家竟如此下劣中国女性竟如此从容惨案意义:证明中国女子的勇毅没有消亡三部:分写作缘由烈士生平事迹和遇害经过教训和意义鼓舞人
5、们前仆后继三、研习课文1.刘和珍在“三一八”惨案中牺牲了,年仅22岁。一个年轻的生命就这样殒落了,如一枝傲放的鲜花凋零了。这无疑是一个巨大的悲剧,鲁迅曾经说过:“悲剧是将人生有价值的东西毁灭给人看。” 下面我们来探究刘和珍是怎样一个人?●预定《莽原》全年——“毅然”坚定追求进步思想●参加师大学潮斗争虑及母校●前往执政府请愿,被杀害——“欣然”前往爱国热忱★刘和珍:是一个渴求真理与进步,富于斗争精神,有远见卓识,温和善良而又具有爱国热忱的青年学生。斗争精神温和善良“微笑”、“温和”“反抗”;“黯然”、“泣下”2.这样一个爱国青年被虐杀了,说明了什么?3.下面我们来探究全文的思路
6、:这篇文章共七个部分,看看这七个部分是以什么为线索来贯穿的?点关键:抓住文中反复出现的语句。文中反复出现的句子有两处需注意:一处:a、我也早觉得有写一点东西的必要了,这虽然于死者毫不相干,但在生者,却大抵只能如此而已。b、我们还在这样的世上活着,我也早觉得有写一点东西的必要了。c、忘却的救世主快要降临了罢,我正有写一点东西的必要了。结合语境引导分析:鲁迅一向讲究用语简练,但此处为何如此罗嗦?三次“必要”的具体内容是什么?第一处是有必要悼念烈士;第二处是有必要揭露这一场暴行;第三处是有必要在人们快遗忘的时候来总结教训意义。这句话三次出现,实际上是强调了作者写作目的有三:①悲痛的悼
7、念②愤怒的揭露③沉痛的总结另一处:a、可是我实在无话可说;b、我还有什么话可说呢?c、呜呼,我说不出话,但以此记念刘和珍君!结合语境引导分析:“无话可说”为何反复出现?这“说的无言”是否与前面“写的必要”及文中另一句“但是,我还有要说的话”相矛盾?文章不是无情物,透过这几句看似矛盾又反复出现的话,我们可以发现这篇文章中潜藏着作者的感情:即“悲”与“愤”,正是用这样的感情链条,作者才将众多的内容如此有机地组织在一起。4、探究鲁迅先生的感情变化(线索)探究鲁迅感情悲在何处?愤又在何处?悲悼死难烈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