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年级数学下册《反比例的意义》说课稿

六年级数学下册《反比例的意义》说课稿

ID:40476215

大小:15.50 KB

页数:4页

时间:2019-08-03

六年级数学下册《反比例的意义》说课稿_第1页
六年级数学下册《反比例的意义》说课稿_第2页
六年级数学下册《反比例的意义》说课稿_第3页
六年级数学下册《反比例的意义》说课稿_第4页
资源描述:

《六年级数学下册《反比例的意义》说课稿》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六年级数学下册《反比例的意义》说课稿一、说教材《反比例的意义》是新课标人教版小学数学六年级下册第42页例3的内容。本节课的内容是在教学了成正比例的量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是前面“比例”知识的深化,是后面学习“用它解决一些简单正、反比例的实际问题”的基础,它起着承前启后的作用,是小学阶段比例初步知识教学中的一项重要内容。为此,教学时先复习一些基本的数量关系,使知识间发生迁移,在此基础上探求新知,最后深化新知。说教学目标    以《新课程标准》为依据,结合小学数学教材编排意图,基于此,我确立以下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目标:使学生理解反比例关系的意义,能根

2、据反比例的意义正确判断两种量是否成反比例。    能力目标:提高学生归纳、总结和概括的能力。    情感与态度目标:在教学中渗透事物之间是相互联系和相互转化的辨证唯物主义的观点。    二、说教学重、难点    本节课的教学重点:正确理解反比例的意义。    教学难点:掌握反比例的特征,能够正确判断反比例关系。    三、说教学理念    在教学过程的设计上,首先通过对正比例的复习,直接导入新课教学,揭示课题(成反比例的量),例3的学习,引导学生观察表中的三种量中的变化规律,通过学生讨论交流、自主探究在教师的引导概括出反比例的意义,然后进一步抽象概括反比

3、例关系式:xy=k(一定),接着运用反比例的知识,判断两种量是不是成反比例的量,然后让学生自己举例说说生活中的反比例,进一步加深对反比例关系的认识。四、说教法、学法教学时充分相信学生、尊重学生,改变传统的填压式教学模式,把学生由被动听转化为主动学,放手让他们主动去探索出新知识,最大限度地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主动性。从而使学生学到探究新知的方法,体验到成功的喜悦,激起学生学习的兴趣。同时采用引探法,引导学生自主探究,培养他们利用已有知识解决新问题的能力。    五、教学过程    (一)复习引入    1、成正比例的量有什么特征?    2、在生活中两个相关

4、联的量不仅能形成正比例关系,而且还能形成另外一种特征,今天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数量关系的另一种特征,成反比例的量。   (二)探究新知    1、我们先来看一个实验。    高度(厘米)      302015105    底面积(平方厘米) 1015203060    体积(立方厘米)    提问:从中你发现了什么?本题与教材第39页例1有什么不同?    (2)学生讨论交流。    (3)引导学生回答:表中的两个量是高度和底面积。    高度扩大,底面积反而缩小;高度缩小,底面积反而扩大。    每两个相对应的数的乘积都是300.    (4)计算后你

5、又发现了什么?    每两个相对应的数的乘积都是300,乘积一定。    小结:那我们就说水的高度和体积成反比例关系,水的高度和体积是成反比例的量。    教师提问:高底面积和体积,怎样用式子表示他们的关系?(板书:高×底面积=体积)     (5)如果用字母x和y表示两种相关联的量,用k表示他们的积一定,反比例关系可以用一个什么样的式子表示?(板书:x×y=k)    小结:通过上面的学习,你认为判断两种相关联的量是否成反比例,关键是什么?    (6)、比较归纳正反比例的异同点。     设计意图:比较思想是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应用十分普遍的数学思想方法

6、,比较是把事物的个别属性加以分析,综合而后肯定它们之间的同异,从而得出必定规律的数学思想方法。《成反比例的量》是继《成正比例的量》一课后学习的内容,两节课的学习内容和学习方法有相似之处,比较合实用比较法。在学习本课的过程中,学生对于相似的内容,可以从知识的差别中找到同一,也可以从同一中找出差别。帮忙学生把新知识深化拓展。    (三)巩固练习。    1、生活中,哪些相关联的量成反比例关系,举例说一说。    2、判断下面每题中的两个量是不是成反比例,并说明理由。    (1)路程一定,速度和时间。    (2)小明从家到学校,每分走的速度和所需时间。 

7、   (3)平行四边形面积一定,底和高。    (4)小林做10道数学题,已做的题和没有做的题。    (5)小明拿一些钱买铅笔,单价和购买的数量。    3、完成第43页做一做。    (四)总结:今天我们学习了什么?(揭示课题)你有什么收获?在计算时你要提示大家注意什么?你对今天的学习还有什么疑问吗?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