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理人教版八年级上册《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

物理人教版八年级上册《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

ID:40459508

大小:27.12 KB

页数:5页

时间:2019-08-03

物理人教版八年级上册《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_第1页
物理人教版八年级上册《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_第2页
物理人教版八年级上册《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_第3页
物理人教版八年级上册《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_第4页
物理人教版八年级上册《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_第5页
资源描述:

《物理人教版八年级上册《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应用文档-天天文库

1、《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乐昌市乐昌实验学校桂满云一、教材分析1.地位及作用 《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是八年级物理第五章第3节,既是对前面所学知识《生活中的透镜》的总结,又为后面《眼睛和眼镜》、《显微镜和望远镜》的学习提供理论依据,因此是本章的核心内容。2.重点和难点  本节重点是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这也是教学的难点。要重视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3、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1)理解凸透镜的成像规律.(2)知道凸透镜成放大、缩小实像和虚像的条件.。2).过程与方法(1)能在探究实践中根据观察到的现象初步提出问题、进行合理猜想,并设计实验进行探究。(2)通过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过程,体

2、验科学研究的过程与方法。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具有对科学的求知欲,乐于观察自然现象和日常生活中的物理现象,勇于实验探究日常生活现象中的物理学规律。21cnj要达成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三位一体”的教学目标。培养学生探究科学规律的能力。4、资源分析  本节课采用的多媒体资源。能够及时有效地解决学生有动手探究的欲望,清晰可见便于学生动手时少出问题。二、教法分析本课主要采用“实验探究法”组织教学。构建师生之间、学生之间信息交流渠道。运用“多媒体”,增加课堂容量,提高教学质量。三、学情分析与学法指导根据本课的内容和学生以及步入物理实验不多的特点,详细指导运用提出问题、猜想假

3、设、动手实验、讨论分析等方法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四、教学准备凸透镜、蜡烛、火柴、光具座、多媒体五、教学过程设计(一)、导入新课师:通过前边的学习,我们知道,放大镜、照相机、投影仪其实都是凸透镜成像,为什么同样是凸透镜,却可以呈现不同的像呢?今天我们就来探究一下凸透镜成像的规律吧。(二)、新课学习提出问题:像的虚实、大小、正倒跟什么因素有关?猜想假设:凸透镜成的像的虚实、大小、正倒可能跟物体距凸透镜的距离有关。设计实验:参照课本图5.3—1的实验装置进行。实验器材:蜡烛、凸透镜、光屏、火柴、光具座有光具座(上面的座可以插蜡烛、光屏、透镜,能来回移动,从刻度尺上能观察出它们之间的距离关系

4、)合作进行实验:指导学生根据课本的实验步骤进行实验。同时提醒学生在实验过程中的注意事项。①点燃蜡烛,调整它们的高度,使烛焰、凸透镜、光屏的中心大致在同一高度。②移动蜡烛,调整光屏到透镜的距离,使烛焰在屏上成一个清晰的像,观察像,记录数据。③把蜡烛向凸透镜靠近,观察像的变化。记录数据。.④当蜡烛移到透镜的焦点时,在光屏上看不到蜡烛的像,继续把蜡烛向凸透镜靠近,这时在光屏上看不到蜡烛的像,拿去光屏,用眼睛直接对着凸透镜观察蜡烛的像。把蜡烛与凸透镜的距离,像与凸透镜的距离,像是放大还是缩小、正立还是倒立的填入表格。21世纪教育网版权所实验步骤:(提醒最后两组凸透镜的f=10cm其余的都是5c

5、m)探究1.把蜡烛放在较远处,使物距u>2f,使烛焰在光屏上成清晰的实像,观察实像的大小和正倒,测出物距和像距(像到凸透镜的距离),记录在表1记录实验现象和数据表1物距与焦距的关系物距U(cm)像的性质像距V(cm)倒正大小虚实u>2f分析归纳得出结论:探究2.把蜡烛向凸透镜移近,使物距在2f和f之间,即2f>u>f,重复以上操作,进行观察和测量。记录在表2记录实验现象和数据表2物距与焦距的关系物距U(cm)像的性质像距V(cm)倒正大小虚实f

6、正倒、测出物距,估测出像距。记录实验现象和数据表3物距与焦距的关系物距U(cm)像的性质像距V(cm)倒正大小虚实U2fu=2ff

7、2f是成像的分界点,③凸透镜所成的实像都是立的,且物像在凸透镜的(选“同”或“异”)侧;虚像都是立的,且物像在凸透镜的(选“同”或“异”)侧。④当物体逐渐远离凸透镜时,光屏的位置是逐渐(选填“靠近”、“远离”)凸透镜,在光屏上所成的像是逐渐(选填“变大”、“变小”)的。⑤当物体逐渐向凸透镜靠近时,光屏的位置是逐渐(选填“靠近”、“远离”),在光屏上所成的像是逐渐(选填“变大”、“变小”)的。(物近像远像变大)当成实像时,如用手挡住透镜的下半部,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