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40436216
大小:26.00 KB
页数:6页
时间:2019-08-02
《第1节:压强说课》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应用文档-天天文库。
1、第一节:压强说课稿 各位评委老师,大家好! 我今天要说课的题目是八年级下册第九章第一节压强。下面我将从教材分析、学情分析、教法学法、教学过程设计、板书设计等五个方面来展开今天的说课。 一、说教材 1、地位和作用 压强是自然科学的重要概念,在科学技术和生产中都经常用到。这一节内容着重学习的是固体的压强,它是在学习了力及力的三要素、力的作用效果、重力、摩擦力的基础上编排的,是初中物理教学中有关力学知识的一次较大的综合。在本节教学内容中,“探究压力的作用效果跟哪些因素有关”,是培养学生能力、提高素质的主要载体,“什么叫
2、压强”是本节的主要知识点,“怎样增大和减小压强”帮助学生进一步理解压强的概念,了解压强的应用。 此外,压力、压强与人们的日常生活、生产技术有着密切的联系,本节教材从生活场景走进物理学习,又从物理学习走进社会应用,体现了物理与生活、社会的密切联系。 2、说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了解压强的概念,理解什么是压力,什么是物体的受力面积。 (2)理解压强的大小跟哪些因素有关。 (3)了解压强公式中各物理量的名称、单位及符号,知道压强单位的物理意义和由来。 (4)了解增大和减小压强的主要方法。 【过程与方法】 (1
3、)通过导学案的导航引导学生归纳、慨括出压力的定义,培养学生的概括能力、表达能力、发展理性思维能力。 (2)通过利用控制变量法探究压力的作用效果与哪些因素有关,引导学生经历科学探究的完整过程,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动手操作能力、信息处理和分析能力。 (3)在压强概念的学习中,学习运用比值定义法和类比法。 (4)了解改变压强的实际意义和基本方法,培养学生的知识迁移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引导学生经历观察、实验以及探究等学习活动,培养学生利用日常用品探索自然现象和自然规律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发散思
4、维和创新意识,使学生获得成功的体验。 (2)通过生活、物理、社会的密切联系,培养学生勇于探索生活中的物理学原理的精神和将物理知识应用于社会活动的意识 3、说重难点 ( 1)重点:压强大小决定因素及其概念的理解。 ( 2)难点:压力与受力面积的正确理解及压强在生活中的应用。 4、教具学具 多媒体课件、圆珠笔、压力小桌、砝码、钩码、木板、木条、细砂、海绵、橡皮泥、铁钉、杯子、砖头、纸盒、图钉、木块及周边其它物品。 二、说学情 在本节学习之前,学生已经学习了力学的基础知识,并学习了两个重
5、要的力,即重力和摩擦力,这些知识都是本节学习的认知基础;控制变量、比值定义、对比、归纳等学习方法,在以前的学习中已有所涉及,这为本节课的探究学习提供了方法基础。另外,初中学生有一定的观察能力,也具备了较强的独立思维能力,但抽象思维能力尚未成熟,对于本节内容所学习的压力,已有了压力大作用效果明显的思维定势和压力总等于重力的误区,这也是本节课要解决的难点所在。 三、说教法学法 教法:本节课以导学案为导航,以引导探究为主要学习方法,配以演示实验、讲解法、自学法、讨论法、练习法。 学法:学生通过归纳总结、观察实验、
6、自主探究、交流合作、讨论、练习来掌握本节课的知识,既能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兴趣,又培养了学生学习主动性,还能让学生感受物理就在我们身边,体会学习物理的乐趣。 四、教学过程 环节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创设情 景 ↓ 导入新 课1、让学生同时捏住圆珠笔的笔尖和笔帽,认真体验手的感觉。 2、拿出一个气球,左手抓住,右手手指压向气球.认真实验总结规律。 3、惊险动作:“如坐针毡” 鼓励学生从看到的、感觉到的现象中,提出自己想知道的问题。 通过观察和体验,提出自己想知道的问题,如 问题一:捏住笔时,手为什么会感到疼
7、痛?且笔尖更疼 ? 问题二:为什么用的力越大,气球形变越明显? 问题三:钉板怎么没有把屁股扎破?之所以创设这样的教学情景,主要目的是调动学生的多种感官,感受压力的存在与作用效果的不同;其次,培养学生提出问题的能力复习回顾 ↓ 总结出压力的概念播放幻灯片,展示压力作用效果的图片 完成导学案中的第一部分,有关压力的题目 引导学生归纳出压力的概念并区分出压力与重力的区别观看幻灯片 动手练习并请展示其成果教材没有给出压力的定义,此处要求学生对压力进行定义,有利于学生了解压力的要素,区分压力和重力,也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概括能力
8、、表达能力、发展理性思维能力。自主探究解决问 题1.提出问题 教师引导:既然上述现象都是由于压力在物体上产生的效果不同引起的,那么现在,你最想了解的问题是什么? 压力的作用效果与那些因素有关? 2、做出猜想: 引导学生根据问题情境或生活经验进行猜想。 压力的大小 受力面积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