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40427868
大小:12.88 KB
页数:3页
时间:2019-08-02
《语文人教版五年级下册19.《草船借箭 》教学设计》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应用文档-天天文库。
1、19.《草船借箭》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学会“妒、督、寨、擂、呐”等生字及由这些生字组成新词:“妒忌、支援、擂鼓、呐喊、水寨、都督、迟延、丞相、私自”。2.有感情朗读课文,扣住课文的语言,感受人物的形象,体验阅读名著的乐趣。激发学生学习,亲近古代文学作品的兴趣。3.通过对诸葛亮筹划安排“草船借箭”部分内容研读,体会诸葛亮的“笑”,感受诸葛亮的足智多谋,安排周密,知天文、懂地理、识人心的本领。教学重点:1.通过对诸葛亮筹划安排“草船借箭”部分内容研读,体会诸葛亮的“笑”,感受诸葛亮的足智多谋,安排周密,知天文、懂地理、识人心
2、的本领。2.了解“草船借箭”的起因及经过、结果。教学过程: 一. 创设意境,揭示课题1.课件播放《三国演义》的主题曲。谈话导入,板书课题。2.交流资料:(1)你知道这是哪部电视剧的主题曲?(2)你读过《三国演义》吗?你知道其中的哪些故事?你喜欢其中的哪些人物?教师总结:(课件出示)《三国演义》是我国四大名著之一,作者罗贯中。小说以汉末三国历史和民间流传的三国故事为基础创作而成。全书共一百二十回,故事起于刘关张桃园三结义,止于东吴灭亡,描写了汉末及三国时期的社会斗争和广泛的社会生活。在《三国演义》这本书里,诸葛亮是被作为杰出
3、的政治家、军事家来歌颂的,作者对他是崇敬和赞美的,特别对他的智慧,更是着力进行渲染。今天让我们一起来学习其中一个故事,请同学们把课本翻到第十九课。(板书课题)二、 检查生字,概括内容课件生字和主要内容。三.深入研读,领悟“神妙1. 教师引入:“请同学们自由读‘雾中借箭’这部分内容,把你认为最能表现诸葛亮神机妙算的句子划出来,再用心体会,诸葛亮到底神在哪里、妙在何处。(知天文,晓地理,识人心。)2.担当角色,换位思考假如你就是周瑜:你是水军都督,你明明知道3天造不好十万支箭,为什么要诸葛亮3天造好箭?假如你就是鲁肃:你是周瑜
4、的手下爱将,为什么回来向周瑜报告时,不提诸葛亮借船事?假如你就是曹操:曹丞相,你拥军八十万,为什么不敢派兵出来?假如你就是诸葛亮:这件事只要有一点差错,就会掉脑袋,你是怎么做到万无一失的?四、细读课文,梳理脉络。1、指名读课文,完成问题。(1)课文的哪几段落分别写了诸葛亮“借箭”的原因?(2)哪几自然段写了诸葛亮“借箭”的经过?(3)“借箭”的结果是怎样的?五、学习课文一、二自然段。1、默读课文思考:(1)周瑜为什么要害诸葛亮,课文中哪里看出周瑜要害诸葛亮?(2)哪些词句证明诸葛亮知道周瑜要害他?明明知道周瑜要害他,为什么
5、还要立下军令状,保证3天后交10万枝箭?(3)鲁肃是周瑜的部下,为什么诸葛亮敢于向他求助?2、分小组交流,讨论。3、汇报交流。①周瑜为什么要害诸葛亮?齐读“周瑜见诸葛亮挺有才干,心里很妒忌。”理解“妒忌”。(周瑜妒忌诸葛亮的才干)。②课文哪些地方证明周瑜要陷害他?(读书上有关句子,并讲出理由)(周瑜要诸葛亮3天造10万枝箭在当时是不可能的,这是周瑜假公济私,图谋置诸葛亮于死地。)(“水上交战用什么兵器最好”这是周瑜明知故问。)③当周瑜听说诸葛亮3天能造好箭,还立下军令状,他的心里为什么很高兴?(在当时,3天肯定造不出10万
6、枝箭,既已立下军令状,完不成是要杀头的。)④诸葛亮明知周瑜要害他,为什么还要立下军令状,说3天造好10万枝箭呢?(诸葛亮胸有成竹,顾全大局)理解诸葛亮为顾全联吴抗曹的大局,不计个人得失。4、小结:学了这部分课文,我们知道了诸葛亮挺有才干,顾全大局;而周瑜却挺妒忌诸葛亮,心胸十分狭窄,阴险狡诈。5、分角色朗读课文第二自然段中的对话部分,要读出人物不同的性格特点。(周瑜表面客气,内心暗藏杀机;诸葛亮明知周瑜不怀好意,却以大局为重,从容镇定,胸有成竹。)六、学习课文第十自然段。1、师:3天前,诸葛亮立下军令状,周瑜心里很高兴。3
7、天后,周瑜带了500名将士来到江边干什么?(是抓诸葛亮的)2、结果周瑜在江边看到了什么?齐读第四段。最后周瑜怎样?钦佩诸葛亮)书上从哪儿看出?(长叹不如)3、长叹什么?(叹诸葛亮神机妙算)教师范读周瑜长叹说的话,学生自由学读,齐读。4、课文的“借箭”部分就写诸葛亮的“神机妙算”同学们下去认真自学,下节课我们一起学习。七、布置作业。1.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2.抄写生字词.板书设计:19.草船借箭 知天文 神机妙算懂地利、巧安排 识人心教学反思:课文结构严谨。故事以“借为主线,按事情发展顺序进行叙述。先写了
8、草船借箭的原因;接着写了诸葛亮做草船借箭的准备;然后重点写了草船借箭的经过;最后写了事情的结果——箭如期如数交付周瑜,周瑜自叹不如。故事的起因、经过、结果叙述得清清楚楚。不仅如此,文中的许多内容还前后呼应,如,结尾与开头照应。这样严谨的结构,大大增强了故事的完整性和严密性。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我将研读主题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