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40421701
大小:66.00 KB
页数:9页
时间:2019-08-02
《美学原理讲义简化版》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美学原理讲义简化版第一章美学的历史与现状第一节鲍姆加通与美学史一、美学的历史1、西方美学思想:关于人类审美意识的理论形式。古希腊、理性精神。古希腊:毕达哥拉斯学派:美是和谐,和谐是宇宙的本质和规律;与数、比例有关;音乐最能体现。赫拉克利特:美是和谐,对立因素的矛盾冲突斗争-统一-和谐;美的相对性。德谟克利特:内在美和外在美的统一。苏格拉底:把善看成美,美就是功用。柏拉图:“什么是美”、“什么东西是美的”区分;美的本体论——“相”,永恒自存自在无始无终。亚里士多德:肯定艺术和美的价值;“相”理论存
2、在矛盾;艺术要解释内在本质和规律;美在于“整一性”:秩序、鲜明和匀称。古罗马:普洛丁:“相”发展为精神实体“太一”,分有神的光辉才美。朗吉弩斯《论崇高》,崇高的风格、崇高美,崇高的构成:思想、激情、结构、措辞、藻饰。中世纪:奥古斯丁:一切美来源于上帝,上帝是美本身,超越感官,以心灵认识;精神美高于物质美;物质美是可直接认识的唯一美,对美全面思考的出发点;物质美是精神美的映像。托马斯·阿奎那:美的三个要素。和谐、完整(目的论,最终来自上帝)、鲜明(形式美强调的新特点)。文艺复兴、启蒙运动:经验论:
3、博克、休谟;唯理论:莱布尼茨、沃尔夫;之间:维科康德、席勒、黑格尔2、中国(略)二、鲍姆加通与美学的建立1、建立的必要性(原因)1750年,《美学》第一卷,美学学科诞生。美学之父。Aesthetica感性学。人的心意活动:知(理性、逻辑学)、情、意(意志,伦理学)。要建立一种专门研究感性认识和情感的学科,填补传统哲学中与逻辑学和伦理学相对立的空白的学科,使之成为哲学的新型分支学科。2、建立的可能性莱布尼茨:人的认识活动(模糊;明晰-混乱/混成、明确)明晰而混乱的认识确实存在,但无法指出其独特的特
4、点。鲍姆加通:(模糊-一般感性知觉;明晰-混乱/混成—感性认识、明确—理性认识)混乱不同于模糊,是一种明晰的、可靠的认识,具有内在的特殊规律,能够构成知识。不同于逻辑学、理性的认识,一般的逻辑学和哲学理论无法认识。有必要为这种认识建立一门学科,aesthetica93、内容(1)作为哲学认识论中的一种思维学说,涉及到感性认识,是感性学。这种感性认识是“严格的逻辑界限以下的表象的总和”,不能用逻辑分辨,但却呈现生动的图像。目标是事物显现给感性认识的那一线“审美之光”,鲜明性和明晰性。(2)作为研究
5、美的本质认识和一般规律的学说,它是美学。人的感性活动中所认识的“完善”就是美。(3)作为一般艺术理论学说,研究艺术美的构成、创造、欣赏,成为艺术哲学。感性认识与艺术、情感的活动密不可分,诗意、丰富性,既清楚又混乱,日常、古典诗词。近代西方美学的基本形态就是如此,现代美学理论的危机也根源于此。第二节美学的现状1、西方(黑格尔之后)心理学方向:费希纳。立普斯、谷鲁斯“移情说”;布洛“心理距离说”;格式塔“完形心理学”阿恩海姆;弗洛伊德精神分析。艺术社会学方向:格罗塞《艺术的起源》、丹纳《艺术哲学》、
6、普列汉诺夫《艺术论》哲学方向:惟意志论:叔本华、尼采;生命哲学和直觉主义:伯格森、克罗齐;现象学、分析哲学、法兰克福学派、结构主义和解构主义。2、中国20世纪中国美学理论遗产:蔡元培、邓以蛰、朱光潜,介绍西方的美学思想理论;王国维、宗白华、徐复观,立足于中国人美感独特性的美学理论;蔡仪、李泽厚、朱光潜,中国马克思主义美学理论。李泽厚“实践美学”影响最大。第二章美和美的本体第一节“美的”与美柏拉图《大希庇阿斯篇》,美本身把特质传给了一个东西,才使那个东西成为美的事物。美的事物-形而下,美的本质-形
7、而上。虽然美的本质是形而上的,可以有不同的路径:从客体事物本身上探讨,博克,美是事物的某些属性,能够解释一些美的现象,但无法解释不同人、不同时间对美的事物认识的认识不同;美的本质是超越客体本身的精神实体,柏拉图、中世纪、黑格尔;主体方面:康德、心理学派。美的事物是一个自然合目的的表象,美在本质上是情感的一种形态。第二节对美的本体论的批判考察之一(“实践美学”为什么终结)美学大讨论四大派:美在主观,美是观念,吕荧、高尔泰;美是客观的,蔡仪,美的本质就是事物的典型性,如何解释不美的事物;美是客观性和
8、社会性的统一,李泽厚,美的客观性是一种社会属性;美是主客观的统一,朱光潜。李泽厚的“实践美学”影响最大,注意体系的理论建构、发展并完善马克思主义哲学中一些有价值的命题;试图解释中国古代艺术。1、积淀说的困难之一:如何解释不美的事物。实践美学的核心是“人化自然”,美的本质、根源来自于实践。“积淀说”:人类的社会生产实践活动,在外在的世界中形成了工艺社会结构(硬件:人改造自然;软件:人与自然的关系),在人的主体中形成文化心理结构(硬件:身体器官、基因;软件:心理状态),双向进展中产生了美的形式和审美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