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业形势分析与对策

就业形势分析与对策

ID:40407695

大小:397.10 KB

页数:17页

时间:2019-08-01

就业形势分析与对策_第1页
就业形势分析与对策_第2页
就业形势分析与对策_第3页
就业形势分析与对策_第4页
就业形势分析与对策_第5页
资源描述:

《就业形势分析与对策》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大学生就业与创业指导》黑龙江科技学院招生与就业处毕业生人数2006年:413万2007年:495万2008年:559万毕业离校时未就业2003年:75万2004年:99万2005年:120万大学生就业形势非常严峻“博士生一走廊,硕士生一礼堂,本科生一操场”第二讲大学生就业形势分析与对策1.对影响大学生就业因素的分析2.对目前大学生就业基本状况的分析3.对大学生顺利就业应对措施的建议一、影响大学生就业的因素(一)高校毕业生分配制度改革特点:⑴调控性强国家对毕业生资源统一协调、统一控制。⑵约束性强毕业生:

2、选择就业岗位的自由度和范围受到一定限制。用人单位:选择范围和选择毕业生的自由权利受到限制。⑶风险性弱高等学校:对高校办学规模、办学质量、专业设置等方面,影响不大。毕业生:总体影响不大,体现在素质和能力、性别以及所入学校和所学专业等方面,影响不大。1.国家统包统分阶段国家对毕业生实行“统包统分”的分配制度,由国家有关部门统一制定政策,统一下达分配计划指标,毕业生根据国家下达的计划指标进行选择,由学校确定后上报审批。特点:⑴引导性。国家通过引导性政策进行调控。⑵自主性。毕业生选择职业的范围和意愿自由度增大,

3、用人单位自主选择毕业生的权力和范围增大。⑶选择性。大学生和用人单位具有相互选择权,双方在相互满足对方选择需要的基础上才能就业。⑷导向性。社会用人情况对学生就业具有导向作用。⑸考验性。对高校办学和大学生带来严峻的考验。高校:体现在专业设置、办学规模、人才培养质量以及办学声誉等方面。大学生:体现在大学毕业生所具备的素质、能力、性别以及所入学校和所学专业等方面,但关键是大学生的素质和能力。2.供需见面、双向选择阶段(二)政府机构的改革1.用人数量大幅度减少—整体接收毕业生的数量大幅度减少。2.用人标准提高—专

4、业要对口;综合素质和管理能力要高;必须参加公务员考试并取得合格资格。(三)国有企业改革1.国有企业用人自主权增大—招不招收大学毕业生由企业说了算2.国有企业用人标准提高—学历、专业、学校等。3.国有企业数量减少—总体需求量大幅度减少。4.国有企业下岗人数增多—挤占就业市场。(五)政府职能不到位1.政策不规范、不统一在政策上存在壁垒,个别地区存在本位和功利主义。2.服务体系不健全就业信息、就业中介等服务体系不健全。3.人才市场不规范⑴存在隐形市场—造成就业中的不公平竞争。⑵存在虚假市场—干扰就业秩序。(六

5、)高校就业工作力度不够1.缺少对学生进行职业规划的教育和指导2.就业指导教育力度不够。3.缺少与社会用人单位的沟通与联系。4.就业工作人员队伍素质和能力需要加强。5.存在功利思想和短期效应。(七)社会用人单位要求标准提高1.学历层次要求提高2.研发能力要求提高3.应用能力要求提高4.挑剔性别、气质、外观形象。(八)区域经济发展不平衡1.大城市、经济发达地区人才过剩,就业竞争激烈。2.西部地区、农村、矿区需要大学毕业生,但大学毕业生不愿去这些地方就业。(九)大学生自身素质和能力不适应1.大学毕业生就业期望

6、值过高2.缺乏主动和竞争意识3.缺少相应的就业知识和就业竞争的能力4.大学生的行为表现影响就业5.专业素质薄弱6.动手能力不强(十)层次间挤占、竞争1.研究生挤占本科生职位2.本科生挤占专科生职位3.同层次、相同专业毕业生的名牌学校与普通学校之间竞争激烈。4.培养质量和特色竞争激烈。5.技校生抢占职业岗位,特别是操作性强的岗位6.下岗人员与学校毕业生争抢岗位。二、大学生毕业生就业现状分析(一)就业市场总体需求状况:“整体短缺,相对过剩”(二)大学毕业生整体就业状况1.毕业生就业人数积压2003年至200

7、5年离校时未就业的毕业生达到75万、99万和120万。2007年毕业生人数将达495万,比2006年增加82万,同比增幅达19.9%。2008年达到559万,全国的就业形势依然严峻!2.2006年大学生就业状况签约情况:2006届本科毕业生中已签约和已有意向但未签约的占49.81%,不想马上就业的占15.02%,没有找到工作的占27.25%。专业需求:农学、管理学和工学的就业率排在前三位,分别为78.38%,58.02%和55.44%。而一直很热门的法学和医学专业,就业率只有37.85%和31.01%,

8、属于后三位之列。薪酬情况:66.10%的大学生将月收入定位在1000元-2000元,甚至还有1.58%的学生愿意“零工资”就业。就业方式:41.61%的学生认为,通过家庭和个人社会关系、托熟人是最有效的求职途径。企业情况:77.3%的用人单位认为大学生存在期望值过高的情形,主要表现在薪酬、地域、个人发展机会、职位要求、行业要求、假期要求和要求专业对口等方面。存在问题:大学毕业生普遍认为缺乏工作经验成为就业最大的门槛。59.1%的单位认为当前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