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中国公司治理问题的反思

对中国公司治理问题的反思

ID:40400684

大小:209.76 KB

页数:12页

时间:2019-08-01

对中国公司治理问题的反思_第1页
对中国公司治理问题的反思_第2页
对中国公司治理问题的反思_第3页
对中国公司治理问题的反思_第4页
对中国公司治理问题的反思_第5页
资源描述:

《对中国公司治理问题的反思》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申请人:指导导师:副指导教师:对我国公司治理问题的重新思考TheRethinkingofChina’sCorporateGovernanceIssues第一部分研究的背景和意义、报告的思路及内容框架所有权问题真的是公司治理的症结所在么?美国治理模式是否能在中国奏效?第二部分现代公司治理理论与实践的综述第三部分以深沪两市ST公司为样本分析我国公司治理存在的诸多问题第四部分对我国现代公司治理理论和实践的反思主题对我国公司治理问题的重新思考研究的样本、参数研究样本的选择:考虑公司治理效果发生的长期性、时间因素样本为深沪两市ST公司、国际百年名企关注的参数:股权集中度(前N位大

2、股东持股比例)第一、二股东的持股差额国有股比例、法人股比例专业投资机构持股比例自然人股东比例深沪两市ST公司股权结构情况统计自然人持股(前十大股东)机构持股(前十大股东)平均国有股比例含国有股公司中平均国有股比例第一二大股东股份差额未流通股比例国有控股公司比例国有控股公司第一、二股东持股差额均值0.87%2.83%30.38%41.53%24.45%59.03%0.57%31.12%对深沪两市ST公司相关数据的整理统计深沪两市上市公司与ST公司股权结构对比非流通股比例含国有股的公司比例含国有股的公司国有股平均比例国有绝对控股公司所占比例国有股一股独大比例深沪两市65.5

3、%80%44.93%34.58%50.5%ST样本公司59.03%56.48%41.35%28.7%56.5%股权分散股权中度集中*(股权高度集中)国家股一股独大(股权高度集中)其他1999年两市亏损公司情况1%34%26%39%2003年ST公司情况1%33.70%35.96%29.24%1999年两市亏损公司与2003年ST公司股权结构对比*前五大股东持股和超过50%为股权高度集中,20%~50%为中度集中,低于20%为股权分散。对深沪两市ST公司相关数据的整理统计1999年数据来源:沈华珊等著《股权结构的理论、实践与创新》,经济科学出版社对深沪两市ST公司股权结构

4、相关数据整理统计得到的认识1突出现象:大股东侵害其他利益相关者权益2ST公司的弊端在所有上市公司中具有普遍性3政企不分还广泛存在着、到处是政府行为的影子4表面是国有控股直接原因,背后的直接原因是外部监管不力5各种股权结构都有各自的弊端,都能找到反面的例证6上市公司的违法问题触目惊心,资本市场充斥投机气氛7ST公司的几经重组效果甚微,硬性配置所有权结构不利企业发展对我国现代公司治理理论和实践的反思一、所有权结构不宜为权力制衡而硬性配置百年企业米其林福特松下柯达默沙东杜邦卡地亚诺基亚金佰利创始人、家族控制时间(年)〉100〉100554560〉1007091100百年企业家

5、族控股时间所有权结构演变有自身规律,是一个长期的演化过程,是根据企业内外环境和发展战略动态变化的,股权结构的演变更多地是源于融资需要、战略并购重组、投资国际化、投资多元化、企业规模扩大、行业的整合、发展战略、外部资本市场监管环境、法律环境变化等等因素。(私企,百年企业、政府拉郎配(蒙牛)、合资公司的例子、万科的例子)二、我国公司治理的国际经验借鉴切忌盲目照搬国际借鉴我们不该只重视形式对我国现代公司治理理论和实践的反思美国日本ST公司样本金融机构持股39.8%47%2.83%表3-2金融机构持股情况国际对比美、日数据来源:沈华珊等著《股权结构的理论、实践与创新》,经济科学

6、出版社深沪两市ST公司非流通股比例65.5%59.03%非流通股比例机构投资者作用难以发挥(胜利股份重组)收购重组的治理作用难以发挥(招商行发债)二、我国公司治理的国际经验借鉴切忌盲目照搬对我国现代公司治理理论和实践的反思评级机构作用难以发挥:意思上和机构本身素质上不具备条件(中化国际)外部监管作用有限:证监会害怕捅蜂窝,没人敢督察独立董事作用非常有限:没有大股东的真心支持和有效外部监管,只能流于形式,(琼华侨董事会)法律作用没有很好发挥:问责机制不完善,对违法惩处不力舆论监督也有待进一步完善:(安然事件的启示、《索克斯法案》、信息披露问责机制)债权人的治理不现实:债权

7、人自身治理问题严重中美有非常不同的各自外部环境、症结问题外部治理环境的改善是当务之急:对股东的制衡只能更依赖外部治理力气大决不可以作为欺负别人的理由(次级大股东同样损害公司利益)对我国现代公司治理理论和实践的反思三、改善我国公司治理问题须对症下药非国有控股的47家ST公司衰败原因的统计分析原第一股东为民营现第一股东为民营董事长来自大股东欠款、挪用募集资金、巨额担保与大股东恶意关联交易违法上市等违法行为争夺控制权、金字塔结构、控股关系复杂经营、行业原因政企不分违法受到惩罚比例0.110.490.940.810.800.500.210.110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