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40390704
大小:520.01 KB
页数:17页
时间:2019-08-01
《30年代德国对华军售与中国的抗战》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30年代德国对华军售与中国的抗战希特勒于1933年1月当选德国总理取得政权,旋即撕毁凡尔赛合约,开始重整军备扩充军力,对于钨矿砂的输入非常迫切,而德国军火出口对德国经济也甚有帮助,这与中国抗日建军的需要刚好契合,所以中德很快就建立军事/经济合作的关系,德国的国防部、外交部、工业界也都非常支持;基本上,希特勒当时对中国、日本分别保持等距的外交关系,尚未因日本而影响对中国的往来。在国防体制方面,赛克特顾问于1933年提出《陆军改革建议书》,他建议:中国急需的不是人数庞大的陆军,而是全力建设一支训练精良、装备齐全的精质部队,应先建立一支模范队伍、
2、再逐步推广到其它部队完成国军的改造。这个建议为蒋介石采纳,次年(1934)年底,蒋介石进行“国军六十个师的整军计划”。截至1937年六月抗战爆发前,国军已完成35个调整师与24个整理师,另调整东北军10个师、广东军10个师、川康军26师及9个独立旅,这是中国近代第一次军政军令系统的大改造工程。在这些部队中直属中央的有三十个师,是完全接受或部份接受过德制装备与训练,其余的各师多少也以德制编装为标准作过调整,这些部队在抗战初期就成为直接迎战日军的主力;其中又以德制化最高的第87/88/36三个师,与唯一完全按德国步兵标准编装的“中央军校教导总队
3、”最称精锐。1934年大量的德制装备开始运到中国,在一批价值一千五百万银元的军火中,包含24门15公分野战重炮(即德军FH-18型),20门37公厘战防炮(即德军Pak35/36型),数千支毛瑟二四型步枪,数千支捷克造轻机枪((ZB-26),与瑞士奥利根(Orelinkon)公司的20公厘机关炮,此外西门子的通讯器材、蔡司望远镜、德制轻战车,架桥器材,防空探照灯等各种装备,开始进入了中国的部队服役。1936年德国运交中国二千三百万马克军火,1937年德国运交中国八千二百万马克军火,其中有15公分要塞大炮(用于长江江防),高射炮、步枪、机枪、
4、迫击炮、重机枪、大批各式弹药,钢盔,以及鱼雷240枚、快艇若干通信器材,还有制钢、炼焦、化工、兵工生产机具等设备。通过这些努力与建设,国民政府在不到十年间,于长江流域初步整建起国防工业与新式陆军,为日后爆发的中日大战奠下了一个能持久抗战的军事基础。在华北地区日军占有地利优势,它的重武器与车辆在华北平原行动自如,国民政府的有力军事设施也不在华北,并且日本已在京津地区集结优势兵力,准备等待国军北上驰援,以逸待劳来场决定性会战,一举摧毁中国军主力。蒋介石等将领深明此种态势对国军不利,于是决定在上海地区开辟战场,如此日军的优势在华中水网丘陵地形内将
5、会降低,驻华中地区的中国新式陆军也可迅速调集到上海参战,并且利用上海列为国际都市的便利性,能使中国抗日战争的努力传扬世界,以此能引起各国的关切与支持,避免在华北作战被视“地方性局部冲突”,遭到国际视听的忽略,这就是1937年“8·13淞沪会战”的背景。1937年十一月德意日三国签立反共协议,结合成三国轴心的政治联盟,希特勒的态度已明显转变,为实现其侵略计划,决定牺牲与中国的关系改采“联日政策”,期使日本牵制苏俄在远东的力量,以利德国将来在欧洲战线打击苏俄。1938年二月,希特勒宣布承认东北的伪“满州国”,并停止中国学生赴德接受相关军事训练,
6、戈林元帅并指示禁止武器销往中国。不过实际上,尽管官方宣布禁售政策,德方还是暗中运交了许多武器、原料、兵工生产机具给中国,有些武器以分解方式出口到中国再行组装,或假称输往第三国再转运至中国交货等方式,继续进行着对华军火销售。为补充“淞沪会战”后国军武力损失,国民政府于1938年初派专人在香港与德方议定紧急采购武器,内容包括:步枪三十万支(每支配弹一千发)手枪三万支(每支配弹一千发)机枪两万挺(每支配弹一万发)37厘战防炮五百门(每门配弹一千发)迫击炮五百门(每门配弹二千发)同年三月,蒋介石电再令驻德专员再采购武器一批:迫击炮三百门(每门配弹三
7、千发)驳壳枪二万支(每支配弹二千发)高射机关炮三百门(每门配弹五千发)15公分重炮弹六千发各式炮弹一万八千发步、机枪弹三千七百万发水雷一批不久后,大部份订购的德制军火,经由德籍货船陆续运到香港,随即交付给国民政府配发到部队;依据战史推断,以上这些采购的德制武器应是重整国军军备,在当年稍后发生的“武汉会战”中发挥了重要的效果。1936年底,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的陈诚将军,对当时新建的德制陆军有下列评语:“抗日战争越晚爆发对中国就越有利,因我方可以有更多的准备时间……如果目前发动,我方一定是处于被动局面,如再迟一年,最低限度我方可有半主动的机会,
8、如迟两年爆发,则我方可以完全掌握主动局面……”。“如果中日战争晚两年爆发,国军就能取得主动地位”――这种论点或许有些过度乐观,但经由德国顾问的指导与德制武器的换装,再经两年的充实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