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节声音的产生与产生

第一节声音的产生与产生

ID:40383553

大小:43.50 KB

页数:9页

时间:2019-08-01

第一节声音的产生与产生_第1页
第一节声音的产生与产生_第2页
第一节声音的产生与产生_第3页
第一节声音的产生与产生_第4页
第一节声音的产生与产生_第5页
资源描述:

《第一节声音的产生与产生》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应用文档-天天文库

1、第一节声音的产生与传播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1.通过观察和实验初步认识声音产生和传播的条件。2.知道声音是由物体振动发生的。3.知道声音传播需要介质,声音在不同介质中传播的速度不同。二、过程与方法1.通过观察和实验的方法探究声音是如何产生的?声音是如何传播的?2.通过探究活动,培养学生初步的观察能力和掌握初步研究问题的方法。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通过教师、学生双边的教学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对科学的求知欲望,使学生乐于探索自然现象和日常生活中的物理学道理。2.注意在活动中培养学生善于与其他同学合作的意识。3.学会用物理知识来描述生活

2、中声现象。2学情分析评论学生初学物理,对物理知识还是比较陌生的,但对于声音产生的问题,学生在生活中或多或少的都有“与振动有关的体会”,并且在小学常识课中也已涉及过,所也本节开始即以上课铃声创造出声音的情景,让学生从好奇心出发,自然提出:“声音是怎样产生的?”,引入新课。在教学中充分体验与自然科学有关的概念和规律的形成过程,真正理解科学和规律的含义。着重强化过程,简化概念,着眼于用逐渐渗透的方式使学生领悟概念的形成及内涵,培养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3重点难点评论教学重点】1.发声的物体在振动。2.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教学难点】引导学生观察、

3、探究声音传播的条件以及解释生活中的声传播现象。4教学过程4.1第一学时4.1.1教学活动活动1【导入】创设情境、引入新课评论媒体播放:海涛声、砂轮与工件的摩擦声、优美的歌声、琴声、锣鼓声、神奇的超声波等.   我们听到的如此优美的乐曲及大千世界里如此丰富多彩的声音是怎样产生的,又是怎样传播的呢?我们今天就来学习《声音的发生和传播》。活动2【讲授】进行新课评论问题一:声音是怎样产生的学生讨论:如此丰富多彩的声音是怎样产生的呢?引导比较:1.让学生感知比较说话与不说话时喉咙部位的情况。2.观察比较按紧的直尺不发声与拨动发声时的情况。3.观察比

4、较烧杯中的静水与向烧杯中倒水发声时水的情况。4.让观察比较拉紧的橡皮筋发声与不发声时的情况。师生总结: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活动3【讲授】收集信息,分析材料评论发声体现象结论声带说话时喉咙部位在振动说话时声带在振动直尺发声时直尺在振动发声的直尺在振动水水发声时在振动发声的水在振动橡皮筋发声的橡皮筋在振动发声的橡皮筋在振动音叉发声的音叉可以把乒乓球弹开发声的音叉在振动桌面桌面发声时纸屑会跳动发声的桌面在振动得出结论:一切发声的物体都在振动。当振动停止时,发声也停止。活动4【活动】学生阅读与讨论评论1.指导学生看教材是什么物体在发声?为什

5、么会发声?2.你能列举一些发声的例子吗?3.我们能把声音记录下来吗?活动5【活动】学生讨论评论下来我们来看书第48页图3—3所示的实验声音是怎样向远处传播的?请大家仔细听,随着空气的抽出,铃声发生了怎样的变化?提出问题: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发出的,那么声音是怎样向远处传播的呢?媒体播放:宇航员在月球行走的资料片断,观察宇航员交流的方式,与人们在地球上的交流对比。 进过分析论证,试验说明:   声音可以在____介质__中传播,但不能在_____真空__中传播.活动6【练习】练习评论你能否找到声音在空气中传播的例子?活动7【讲授】学生实验与讨

6、论评论声音的传播:提出问题:怎样证明固体、液体是否都可以传播声音呢?学生讨论:器材?操作?(教师引导点拨、确定研究方案)学生活动:(教师指导):方案一:在水中,敲击两块石头,旁边的人能听到声音。方案二:一同学轻敲课桌一端(或把闹钟放在课桌一端),另一同学把耳朵贴近课桌的另一端,听声音的情况活动8【讲授】收集信息,分析材料评论介质现象结论空气听到闹铃声气体可以传播声音无听不到闹铃声真空不能传播声音水听到石头敲击声液体可以传播声音课桌听到敲击(嘀嗒)声固体可以传播声音得出结论: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真空中不能传播声音。活动9【活动】自学教材评论

7、提出问题:既然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那么声音在介质中是怎样传播的呢?投影展示:振动源可在水中激起水波,并不断向外围扩散。类比说明:指导学生看图1.1—6说明声音在空气中是以声波的形式传播(物理研究方法指导:类比法)思考:你有什么方法让人感到桌子在振动?通过放一些轻小的物体将微小的振动放大。这种研究方法在物理上叫转化法。活动10【讲授】思想渗透评论   据说,音乐家贝多芬耳聋后,就用牙咬住木棒的一段,另一端定在钢琴上来听自己演奏的琴声,从而继续进行创作的,《命运》等一系列名曲就是这时候创作出来的。他这样做有什么道理?(学生回答后,教师归纳:因

8、为木、骨都是固体、都能传声。)   师:同学们要学习贝多芬敢于向命运挑战的优秀品质。同学们在今后的人生道路上肯定有鲜花也有荆棘,不论何时何地,希望同学们都能坚定、坚强的面对生活。活动11【讲授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