眼镜盒眼镜导学案

眼镜盒眼镜导学案

ID:40382997

大小:342.00 KB

页数:4页

时间:2019-08-01

眼镜盒眼镜导学案_第1页
眼镜盒眼镜导学案_第2页
眼镜盒眼镜导学案_第3页
眼镜盒眼镜导学案_第4页
资源描述:

《眼镜盒眼镜导学案》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应用文档-天天文库

1、雁江区“丹、中、保”片区生态教育现场会化学导学案课题眼睛和眼镜主备人鲁小东导者鲁小东课型新课使用时间2016、11、17课标要求能认识眼睛的原理导学目标知识目标1、了解眼睛的构造,知道眼睛是怎样看见物体的,知道近视眼和远视眼的特点及其矫正方法。能力目标2、通过实验对比发展学生初步的科学探究能力,增强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情感目标关心透镜在生活中的应用,通过矫正视力的学习,对学生进行眼睛保健教育,使学生有将科学技术应用于日常生活的意识。导学重难点导学重点重点:近视、远视的矫正。近导学难点视、远视矫正的探究过程

2、。近视眼及其矫正导法演示法、观察法、实验法、分析讨论法、多媒体辅助法学法自学法,讨论法,练习法类比法导学准备课件,学案,导学案教具导学环节导学过程学生活动设计意图知识回顾提问:照相机的工作原理?提问,指出人身体中的照相机—眼睛。生:U>2f,f

3、见物体的,介绍眼睛的晶状体与角膜共同作用相当于一个凸透镜。【设计意图】:通过观察理解眼睛看见物体的原理。生:人眼的焦距可调节适当引导性提问,让学生产生兴趣新课学习师:巡视,了解学生学习情况师:巡视,了解学生出现的问题,师:巡视,参与到学生的讨论交流之间,了解各个小组出现的问题师:对展示的成果进行评价,并通过PPT展示正确的结果。师:通过PPT人眼成像原理和人眼看清远处和近处物的原理图学生自学教材P100-103的有关知识,完成学案上【尝试练习】学生对学:同桌之间相互交流讨论,解决自己解决不了的问题。学生群学:小

4、组之间交流讨论,解决问题。同时完成学案上【思考交流】学生展示自己的成果:生:看,并与自己进行对比,找出差异。生:1.外界的物体在人的视网膜上所成的是倒立的像,而人看到的却是正立的像,是由于人和人脑中的视觉神经的自动调整作用所致.让学生对人眼结构的认识,知道物距像距,以及正常人眼的物距,焦距,像距的关系逐步引导学生进入新知识的学习,降低了教学难点2.利用凸透镜成像模拟眼睛成像从而来理解眼睛成像及调节特点的方法,在物理上运用得非常广泛,称为模型法.3.在第三节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学习中,我们学习的知识是:在凸透镜的焦距

5、一定时,调节物距,得到对应的像距.现在根据眼睛的调节模式,我们还可以得出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另一个方面的结论:在凸透镜像距一定时,调节焦距,也可以使不同物距的物体在光屏上成清晰的像.师:展示PPT思考矫正近视的方法并积极回答观察积极发言近视眼及其矫正:介绍近视眼并画图,引导学生模拟矫正近视的实验,要求学生说出心得、体会。生:1.近视眼晶状体折光能力过强,成像于视网膜前,利用凹透镜对光的发散作用,在眼睛的前方戴一个凹透镜使远处的物体正好成像在视网膜上.如果戴的眼镜对光的发散作用没有使像刚好成在视网膜上,也就不能达到矫

6、正视力的效果.因此,近视患者要佩戴度数合适的近视眼镜,不是随便找个凹透镜就可以矫正近视眼的视力.2.现在还有一种矫正近视眼视力的方法,就是将角膜中间凸出的部分削薄一点,减小角膜的曲度,从而减小角膜的折光能力,达到矫正视力的目的.让学生指导近视眼的成因和矫正图师::展示PPT思考矫正远视的方法并积极回答观察积极发言近视眼及其矫正:介绍远视眼并画图,引导学生模拟矫正远视的实验,要求学生说出心得、体会。生1.判断眼睛是近视眼还是远视眼,关键看光的会聚点是在视网膜前还是在视网膜后.2.将近视眼与远视眼对比起来学习,可以

7、大大提高学习效率,且对近视眼、远视眼的特征理解更透彻、记忆得更牢固.因此对比法是学习同类型知识的一种重要方法.练习师:巡视,师:学生展示以后,在出示PPT,对学生展示的成果进行评价。设问:如何利用人眼自动调节焦距来实现远近物距成清晰的像生:练一练,先独自完成学案上的【火眼金睛】,在小组讨论,生:由一组同学展示练习的成果,其他小组仔细观察,发现与自己的差异,提出异议。生:想生:看根据凸透镜成像归律解题教学演练法与学生笔记结合,加深对凸透镜成像归律的认识合作交流师:如何保护我们的眼睛生:小组内总结并上台展示体现合作

8、能力体现,认识保护眼睛的重要性师:听,提示生:一人自我总结,其他同学听课堂小结师:巡视,解决问题学生独自完成学案上【自我评价】加强练习自我评价板书设计板书:眼睛和眼镜一、眼睛的结构二、近视眼的成因及矫正三、远视眼的成因及矫正四、眼镜的度数作业布置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