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良志《曲院风荷》第三讲--曲径

朱良志《曲院风荷》第三讲--曲径

ID:40347689

大小:3.38 MB

页数:21页

时间:2019-07-31

朱良志《曲院风荷》第三讲--曲径_第1页
朱良志《曲院风荷》第三讲--曲径_第2页
朱良志《曲院风荷》第三讲--曲径_第3页
朱良志《曲院风荷》第三讲--曲径_第4页
朱良志《曲院风荷》第三讲--曲径_第5页
资源描述:

《朱良志《曲院风荷》第三讲--曲径》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曲院风荷》第三讲曲径点击添加文本点击添加文本点击添加文本点击添加文本目录一、曲径通幽二、雾敛寒江引子三、雾里看花朱良志《曲院风荷》第三讲“曲径”解析:晨曦下的山林一片静寂,高高的林木笼罩着群山,沿着蜿蜒曲折的山中小径,慢慢拾步向前,山路盘旋,林木葱郁,晨露滴滴,翠禽声声,沐浴这一片晨光,悠然前行,偶然见到那古寺隐映在花木之中。此境界深而曲,它象征着茫茫尘世的理想中清净世界的盼隔朱良志《曲院风荷》第三讲“曲径”曲而深的境界,在中国艺术中有很高的地位,它使我们这个重内蕴的东方民族的重要审美观念。我们常说中华民族的特性中有这样的

2、特征,说话委婉,重视内蕴,强调含忍,看重言外的意味。象外之象、味外之味才是人们追求的目标。说白了,说明了,就不美。美如雾里看花,美在味外之味,美的体验应是一种悠长的回味,美的表现应该是一种表面上并不声张的创造。这一讲的核心意思是在阐释含蓄的内在意蕴。在美学中,曲标示一种美感、一种美学情趣。朱良志《曲院风荷》第三讲“曲径”一、曲径通幽1、美学家荷加斯说,曲线往往产生优美。从造型心理学角度看,横线能使人产生稳实感,竖线有力量感,而曲线则最富优美感、运动感。2、在中国美学的谱系中,曲线具有和西方人不同的意韵。曲线代表一种自然本有的

3、节奏,它是非人工的。3、从审美上说,柳暗花明,山穷水复疑无路,忽然开朗,带来一种审美的惊奇感。曲线是柔和、温雅的,反映了中国美学重视和谐的精神。朱良志《曲院风荷》第三讲“曲径”必须要处理好隐和露之间的关系,如果一味晦莫如深,欣赏者一头雾水,如坠五里云中,那不是很好的隐。隐而不露,藏而不显。其实,隐是为了更好的露,勾起人更幽深更玄远的用思;藏是为了更好的显,显出那更丰富、更感人的世界。隐≠晦隐而不露藏而不显朱良志《曲院风荷》第三讲“曲径”绕梁三日,余音不绝。《前赤壁赋》苏轼于是饮酒乐甚,扣舷而歌之。歌曰:“桂棹兮兰桨,击空明兮

4、溯流光。渺渺兮予怀,望美人兮天一方。”客有吹洞箫者,倚歌而和之。其声呜呜然,如怨如慕,如泣如诉;余音袅袅,不绝如缕。舞幽壑之潜蛟,泣孤舟之嫠妇。解析:所谓绕梁三日,余音不绝。不在于这种乐曲给人强烈的震撼,如现代的摇滚,而在于艺术品在人们的心目中引起悠长的回味。音乐朱良志《曲院风荷》第三讲“曲径”婉曲是中国诗中的高妙境界《曲池荷》卢照邻浮香绕曲岸,圆影覆华池。常恐秋风早,飘零君不知。解析:香味袅袅,荷影绰绰,曲岸风荷响,其韵传出遥远。影的舞动、味的轻扬和婉曲的小径。荡漾的清池,构成了一个和谐的整体。如果说高树下的小荷、直路旁的

5、大水塘,这就不能算是和谐的组合。它的境界是流动的、清幽的、绵长的、内蕴的。诗朱良志《曲院风荷》第三讲“曲径”隔、抑、曲园林1、深悄者,自妙也。深在婉曲,悄在静谧。园林之妙更在深悄。2、曲的艺术趣味,显然是内倾型的中国文化思想的体现。造园家这方面的努力,大概可以概括为三个字:隔、抑、曲。朱良志《曲院风荷》第三讲“曲径”隔:虽然所有园林创造都会追求旷远的空间感,但在具体的造园中有时却故意封闭空间、隔开景区,使各个景区自成一个生命单元、一个生命整体,由此再与其他园林景区襟带环映。这就是隔,那种开门见山的方法显然不是适合中国园林的意

6、境创造的。朱良志《曲院风荷》第三讲“曲径”抑:中国很多园林进门处都不畅通,往往总是横出障碍,或有巨石障眼。抑制是为了放,障碍的目的在于开。其命意正在柳暗花明处,曲径通幽处、别有洞天处。抑玩的是心理牌。它使游览者心意收敛,犹如给游兴正酣的游客一剂清凉剂,抑后之放,却在此刚刚回抑的心灵中掀起狂澜,达到理学家所说的大快活境界。朱良志《曲院风荷》第三讲“曲径”曲:曲折历来被视为园林的命脉。园林重曲线,着重的就是这种优美的运动、运动中的优美,曲线的构造自然就具有生命力。其实隔、抑都是曲。曲是园林的灵魂。朱良志《曲院风荷》第三讲“曲径”

7、婉若游龙、飘若惊鸿书法中国艺术重曲,在书法艺术中,草书和行书对婉曲线条的偏爱醉生。婉若游龙,飘若惊鸿是书法中推崇的至高境界。人们认为王羲之的线条运用中就体现这一精神。在中国书法史上有永字八法之说,主要是以“永”字的八笔为例来说明中国书法运笔的方法,其中也反映出一种美学原则。朱良志《曲院风荷》第三讲“曲径”二、雾敛寒江1、点为“侧”,侧锋峻落,侧锋峻落,铺毫行笔,势足收锋;2、横为“勒”,逆锋落纸,缓去急回,不可顺锋平过;3、直笔为“努”,不宜过直,太挺直则木僵无力,而须直中见曲势;4、钩为“趯”(tì),驻锋提笔,使力集于笔

8、尖;5、仰横为“策”,起笔同直划,得力在划末;6、长撇为“掠”,起笔同直划,出锋稍肥,力要送到;7、短撇为“啄”,落笔左出,快而峻利;8、捺笔为“磔”(zhe),逆锋轻落,折锋铺毫缓行,收锋重在含蓄。朱良志《曲院风荷》第三讲“曲径”笔者认为,这八法作为运笔的法式,透露出中国美学的一大信息,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